搜索
 

明代《爱菜说》,彰显射洪廉洁文化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遂宁日报
-->

◎王锡刚

近日,一篇明代射洪进士杨澄所著的《爱菜说》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据了解,这篇古文是射洪县在组织研究杨氏家风文化过程中挖掘发现的。

《爱菜说》以菜喻人,借白菜的特性阐述了作者在人生、官场的价值取向。文中彰显的廉洁清白思想影响深远,其后世族人杨最、杨仪等都是忠贞廉洁、清政爱民的能臣。时至今日,射洪杨氏一族都牢记着“清白传家”的祖训。

任官山西期间创作《爱菜说》

在金华镇上方村观音庙的一间柴房边,石棉瓦虚掩着一块古老的墓碑。墓碑的主人,便是明代射洪进士杨澄。

杨澄,字宪父,明宣德八年(1433)出生于射洪县金华镇。明成化五年(1468)进士及第,历任都察院左检都御史、大理寺卿等官职。在掌管大理寺刑狱案件审理中,杨澄这名铁面法官因“风纪严明,法度得体”,被世人赞誉“人无冤狱”。

明弘治年间,官员依附成风,朝纲松驰,社会矛盾日渐突出。杨澄出任山西巡抚时发现,民众不以勤劳节俭为本,而喜好攀比奢侈;官员一心只想升官发大财,腐败严重。

杨澄一方面用儒家思想正民风民俗,使民心向善;另一方面“出抚治榜文,以惩部内奸弊”,对山西各级官员制定行为准则,规范言行。就在这一期间,杨澄写下了《爱菜说》托物言志。

《爱菜说》全文478字,文字优美,结构严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爱菜说》就像一面镜子,读后让人警醒、震撼、感动。”杨澄第十六代孙、射洪杨氏家谱编纂委员会主任杨白华说,杨澄采用“借影”手法以白菜自喻。是训诫,但语气上又不乏亲切;居高位,说理娓娓道来,很接地气。通篇融人生理想信念、忧国忧民情怀、个人情趣爱好于一体,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安邦的大格局,以及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规劝官员廉洁清白保持“清操”

“诚以菜之产也不择地,有似余之苟安不借人,有似余之寡合不枝不蔓,有若余之梗直不妖艳,有若余之朴素色青以白,白而不污,可以励余之廉隅,味苦而淡,淡而不厌,可以助余之清操。”杨澄认为,为官者应有为国为民之心,以政绩为重,而不应行贿受贿,攀龙附凤,结党营私。

“他认为,为官者必须廉洁清白,应‘朴素色青以白,白而不污’,应常记民苦,保持‘清操’。”杨白华说,杨澄把民情民苦喻为“味苦而淡”,要求官员“淡而不厌”。“人常咬得菜根”才能不忘百姓之清苦。为官者不可不知民情民苦,不可不知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不可不知此(菜)味,不可使民有此(菜)色。”

诚如《爱菜说》所言,杨澄一生“不为斗米折腰,不为金钱媚骨,不为女色动容。”遵从本心,坚守自己独立的人格,就是“寡合”也“不枝不蔓,不借人而茂”,像白菜一样“梗直不妖艳”,即使身处艰困之境,也“不择地而生”。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爱莱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表明为官者需要有白菜的品质、情怀和清操,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杨白华说,在杨澄的为官生涯中,他始终不忘初心,即使孤独寂寞也不同流合污。

清廉思想影响后世五百年

杨澄淡泊清廉的高贵品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其后世族人杨最、杨仪等都是明代受人尊敬的清官廉吏。

杨最从小随父亲杨澄诵经读史,勤苦好学。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授工部营缮主事。在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杨最清廉刚毅敢为民言,始终践行着父亲的清廉理念。

据《明史》记载,正德九年(1514),杨最奉差到杭州监税,因做官清廉正直,后被派遣至山西监督捐纳。当时,因“征敛无经,民不堪命”,死亡、逃徙的百姓众多,所以被悬欠的税收也不少。杨最体察民情,想出了一个折中办法。他按照实际情况对民众区别征税,对那些因贫困拖欠税款的百姓,与巡按御史联名向皇帝上奏“岁灾民困”现状,力求薄敛缓收。如此善举,让杨最被百姓传颂为“杨青天”。

当时朝廷腐败,贿赂之风盛行,尚书李熜父子尤其贪腐。杨最因刚毅自持,出淤泥而不染,因此受到李氏父子的嫉恨,以至长期差使在外流动任官。

嘉靖二年(1523),杨最因得罪权贵被谪贬至宁波任知府。履新之时,他仅带一名白发老厨子到任,每日粗茶淡饭,办事“勤为听断”“案无留牍”,惩强扶弱,为民请命。

杨最为官,赢得了史家“清严峭立”的评价。

“清白传家”的祖训将代代传承

时光荏苒。五百年过去了,射洪县杨氏族人始终铭记“清白传家”之祖训。

在瞿河乡政府外,远远就能看见一座古建筑。再近一些,大门牌匾上的几个大字也逐渐清晰起来:杨氏宗祠。穿过祠堂前的广场,拾级而上,斑驳的大门、古朴的柱子便一一映入眼帘。

迈进大堂,一块刻着“清白传家”四个大字的牌匾格外醒目。在大堂的右边墙上,密密麻麻书写着杨氏家训的全部内容。家训共有八条,杨氏宗祠的管理人杨秀兵逐一向记者讲解其中的寓意,包括了廉洁、勤俭、教育等诸多方面。

据介绍,杨氏宗祠修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射洪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祠堂。除了房顶的瓦和瓦椯有过更换外,整个祠堂的建筑主体都保持着原始状态。

“这座祠堂是杨氏‘清白’文化的实物载体,是杨氏‘历史记忆的符号’,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到丰富的文化内涵。”杨秀兵说,记录历史,展示文化,承载精神,这就是杨氏宗祠的意义和价值。

“一直以来,杨氏族人都在身体力行继承和发扬‘清白传家’的古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今后,它也将引领和影响更多的后人。”杨秀兵如是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