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遂宁烈士遗物“回家”了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遂宁日报
-->

◎全媒体记者徐金华文/图

11月9日上午,一场特别的革命历史文物捐赠活动在遂宁烈士陵园举行。

活动现场,雷驰、伍先华、陈有立等烈士的亲属向烈士陵园捐赠了37件烈士遗物。这些遗物中有烈士从战场写给亲人的家书,有烈士用生命换回的军功章,有见证着烈士成长足迹的各种证件、老照片,或记载着历史的老报纸……

A篇

烈士亲属无偿捐赠烈士遗物

9日上午,遂宁烈士陵园。

烈士及老战士亲属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默哀,鞠躬,表达着对烈士的深切缅怀与思念。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烈士纪念馆,聆听烈士的英雄事迹,瞻仰烈士墓区……

看着儿子雷驰的墓碑,张宜碧的眼眶湿润了。她轻轻地抚摸着墓碑,诉说着自己对儿子的无比思念。

在随后举行的捐赠活动中,张宜碧捐赠了雷驰的遗物17件。这些遗物中有雷驰原来使用过的珠算算盘,有见证着其成长的各种证件;陈有立烈士的女儿陈健捐赠了父亲的二等功奖章;罗正鼎烈士的亲属罗正勋捐赠了罗正鼎在战场上写给家人的四封家书;伍先华烈士的侄子伍贤同将他作为志愿军英模烈属代表团成员访问朝鲜的8件纪念品捐赠给了烈士陵园……

陈健告诉记者,前些日子她得知烈士陵园开展烈士遗物征集活动的消息后,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既弘扬了英烈精神,也是对烈士亲属的一种安慰。于是她当天就回家整理了父亲的遗物,虽然对这些珍贵的遗物很是不舍,但能让世人瞻仰发挥余热,她还是决定支持这项活动,捐出了父亲的军功章。

遂宁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周晓钟说,今年遂宁烈士陵园开展的革命历史文物征集工作得到了烈士亲属和很多革命老同志的后人的大力支持。他们将烈土遗存物品及一些珍藏的资料和收藏品无偿地捐献给烈士纪念馆,这是一种高尚的义举。这不仅增加了遂宁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的馆藏,也进一步丰富了陈展,提高了珍藏实物的多样性,给遂宁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B篇

烈士遗物蕴含的感人故事

当天,烈士亲属共捐赠了37件烈士遗物,件件都见证了烈士生命中的故事,诉说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家书里的战地实景

从罗正鼎写给亲人的家书中记者看到,1948年他先是被骗加入了国民党的军队,与解放军作战失败后就地解散。随后,他在成都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剿匪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罗正鼎壮烈牺牲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虽然现在全国已经解放了,可是在大西南地区还有很多匪特。经过我们10个月的清剿,大股匪特没有了,但西南的封建势力还没有打垮……”

“我是自愿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3月21号渡过了鸭绿江,看到了北朝鲜人民……”

四封泛黄的家书中,罗正鼎烈士给父亲汇报着战事进展情况,同时,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也溢于字里行间。

军功章里的烈士精神

陈有立烈士牺牲的时候,他的女儿陈健只有4岁。对于父亲的了解,全是从母亲和叔叔的口中获悉。

年少时陈健还不清楚烈士的意义,她只知道父亲留下了一块军功章,被母亲视为家里的宝贝。长大后,她才真正了解了那枚军功章里包含的故事。

陈有立生于1951年8月,在家中排行老四。由于家里兄妹较多,生活学习条件艰苦,为减轻家庭负担他于1969年参军入伍。在部队里陈有立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在陆军第七十二师炮兵团当过炮兵手、侦察兵等,曾在天安门广场接受过毛泽东主席的检阅。因成绩突出,他先后被任命为排长、连长、副营长。

1982年12月25日下午,陈有立在靶场组织新战士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抛训练时,一名战士不慎将手榴弹脱落在掩体内。在这危急时刻,陈有立向掩体内的四名战士大喊一声“卧倒”,自已一个箭步冲上去,抓起即将爆炸的手榴弹准备甩出掩体。这时,手榴弹爆炸了,陈有立光荣牺牲。临危不惧的陈有立,用自已的生命换回了四名年轻战士的安全无虞。

烈士遗物中的成长印迹

在当天的捐赠活动中,雷驰烈士的母亲张宜碧捐赠了雷驰的遗物17件。这些遗物中,有雷驰上学时使用过的珠算算盘,也有见证着雷驰成长的各种证件、照片和奖状。

雷驰是遂宁船山区人,牺牲时年仅19岁。2014年,雷驰通过考试成为了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队一名专职消防员。“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雷驰和队友们于第一时间冲到了救援现场。在剧烈的爆炸之后,雷驰再也没有回来,牺牲在了抢险救援第一线。

“这些证书都是雷驰烈士生前取得的。有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还有他学习时期的毕业证书、文明学生登记表、各种奖状等,都是雷驰烈士人生道路上的珍贵印迹。这些遗物,为世人了解这位年轻的烈士提供了依据。”遂宁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介绍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