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寻访故土醉乡愁

2022年01月28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李文凯

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哦朗罗,挑起扁担朗朗扯光扯上山岗吆。

手里拿把罗儿开山斧罗朗罗,不怕虎豹朗朗扯光扯和豺狼吆。

悬岩陡坎罗儿不稀罕罗朗罗,唱起歌儿朗朗扯光扯忙砍柴吆。

走了一山罗儿又一山罗朗罗,这山去了朗朗扯光扯那山来吆。

只要我们罗儿多勤快罗朗罗,不愁吃来朗朗扯光扯不愁穿罗。

——四川民歌

高亢豪放、乐观爽朗,这是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罗儿调”魅力。每当聆听家乡人蔡绍序先生的演唱,他那质朴亲切、圆润清亮的嗓音,好似在呼唤蓝天白云、萦绕山川田野,我的脑海里会自然地浮现出故乡风貌。

故乡像一位怀抱绳线的“老顽童”,有时把你牵扯得思绪万千,有时把你拉拽得心疼不已,即使你变成一只飞向高远的雄鹰,也难逃离那一根感情线的撩拨。正如安岳故乡:四川盆地东部、沱涪两江分水岭,是血脉相连的领地;丘陵连绵、溪河交错、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繁衍生息的家园;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人文荟萃、蜀韵巴风,是底蕴深厚的文化……这一切,拴缚心间,挥之不去,令人魂牵梦萦。

歌谣自古盘踞故乡,隐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流露渴望自由幸福的情感。先祖们投入民族融合开创盛世文明,前辈们历尽劫波赢得新世道。乡亲们探索前进喜逢春雨泽沛,让大地铺满阳光而生机蓬勃。

随着时代变革,乡亲们在缩小城乡差别的浪潮中,像候鸟一样迁徙往来于城乡。大家各尽其能,或读书求学,或就地创业,或外出打工,像梦想一样自由,像蜜蜂一样勤奋,有的变成了城市人,有的还没有融进城镇,有的仍然飘泊他乡。但无论成果大小、荣辱喜忧,故乡慈爱地恭候着我们寻访。

碧云轻游,笛声悠扬,唤醒乡间童年记忆。唱歌邀伴,放牧牛羊,砍柴割草,打打闹闹,让足迹踏遍森林,让笑声填满山沟,让童谣洒遍坡岭……那些无忧无虑的情景,珍藏心底而回味无穷。

春夏秋冬变换,植物们忠诚原野,遵守季节规律扮演各自角色。桃李吐蕊,颤动春风,花瓣挥舞如雪,掩映粉墙黛瓦,拥抱骀荡山村。柠檬树调皮捣蛋地四季开花,乐此不疲地四季结果,毫不羡慕那些妖娆的花草,任性地散发着浓烈的芬芳。正如那些留守村庄的女子,照顾家庭老小,种植瓜果蔬菜,自信地享受着平静的田园生活。

奔忙农耕获取温饱,是传统村落的人地和谐。家乡盛产大米、小麦等粮食。如今土地渐变他用,生长粮食的地盘日趋减少,精耕细作的技术开始丢失。一些居住城镇或久别村庄的年轻人,把种植庄稼视为稀奇劳动。有的结伴而行深入田间地头,体验收割、品嚼麦粒、翻挖泥土、撒播种子,想象祖辈们的生存经验,感悟“汗滴禾下土”的悯农蕴意。

故乡是一片神奇圣地,远为巴蜀东道重镇,自秦统一天下后于北周建德四年同设州县,经过漫长嬗变进入今天的新兴社会。我们可以领略“古多精美”的石刻艺术,感受地域风情和市井百态,在高贵肃穆的神性和理想光晕的照耀下,随缘谛听木鱼声脆,让梵音佛号抚慰躁动灵魂、佑护人世安详……

故乡人维护古迹,保护生态,信仰草根精神。当夏风阵阵,蛙鼓声声,擎举水面的荷叶,如罗裙飘飞,惊动碧波;亭亭玉立的花蕾,似笑脸粉绽,恬静淡雅,惹蝴蝶翕动羽翼,任清香遍地弥漫。我们行走盛满阳光和月色的荷塘,远望逶迤连绵的接天之绿,感慨气势浩茫的映日之红,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守望一片清静绝尘的天地。

人们依恋山水田园,也怀念消失的乡村原貌。一些身穿旗袍的女子,不怕路途遥远去寻觅传统民居,迈动轻盈的脚步踏进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那些深藏于厅堂的故事早已烟消云散,留下一座恢宏的木质建筑,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荣耀和尘埃落定的命运。

故乡人完善天然景观,在乡村呈现一幅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图景。在城镇群楼之间,营造公园、栽种花木,建设小桥、引动流水,以满足市民“置身山野”的心理需求。因此,城镇在向乡村扩展,乡村在向城镇靠近。可以说,城乡互动舒展现实姿容,百花争艳俏染民心曙色。故乡人在四季轮回里辛勤奔跑,即便白雪皑皑、水瘦山寒,依然马不停蹄,去紧握又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故乡以柠檬树的集体摇曳,飞花滴翠,浪漫群山,狂奔成浩浩荡荡的绿色海洋。

我们行吟故土,风拂尘嚣,雨涤惆怅,月澄心境,情致绿韵;赏柠檬景、喝柠檬茶、品柠檬酒、跳柠檬舞、唱柠檬歌,抒情悠然山水,感恩父老乡亲,让浓浓乡情肆意流淌……

岁月如歌,人生如酒。虽然每个人的诞生地和际遇不尽相同,但眷恋故土是人类永恒的情怀。我们无论走到哪里,客居多少个地方,民族情谊和复兴梦想凝聚万众力量。我们无论立足乡土、离开乡土、回归乡土,故乡永远释放着宽善温暖。初心不忘思故乡,山清水秀,城乡繁荣,安居乐业,喜气洋洋……这些热腾场面,犹如诗画一般的文化意象,构成历经沧桑而灵秀温婉的地理长卷,勾起我们悠悠荡荡的美丽乡愁。

打捞历史镜像,记录时代风采。坚忍不拔的故乡人,跟所有父老乡亲一样,高举内心一簇火焰,燃情征途,豪迈前进,正在迎接每一轮希望的太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