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空铁”背后的研发团队

2022年01月28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本报记者李青依

我省首列新能源空铁列车即将面世,这项走在世界前端的新技术将引领轨道交通的新潮流。研发团队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这辆开往未来的列车背后有怎样一个研发团队呢?

从今年4月到11月,中车资阳机车公司花费约7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空铁列车的研发、生产、组装、调试工作。据了解,研发部分为总体、电气、车体、转向架、自动系统等8个室,共有二十余人,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四五十岁的老员工。

12月6日,记者来到中车资阳机车公司研发部,与两位空铁项目研发人员代表面对面交流,从中窥一斑而见全豹。

白永平:女儿的出生和空铁的诞生

今年30岁的白永平,来自甘肃庆阳。他在空铁项目里参与的是总体设计工作,负责协调列车的各部分的组成、构造。

2010年7月,大学刚毕业的白永平还是一名“小鲜肉”,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中车资阳机车公司,成为了一名年轻的设计师。

今年4月,空铁项目刚开始的时候,距白永平妻子的预产期已经很近了。在项目组工作了一周后,实在放心不下妻子的他申请了暂时离开。5月12日,白永平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八斤三两的可爱女儿。

女儿刚出生,白永平又重新投入到空铁研发工作中。“项目开始后,没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白永平有些愧疚地说,“我太太除了要照顾孩子还要忙工作,好在我妈专程从甘肃赶过来帮忙照顾孩子。”

一说到空铁,白永平话就多了起来:“空铁列车集成了轨道交通的各项最新技术。特别是悬挂系统,这是列车的设计重点,也是我们感觉最难的部分。”他告诉记者,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技术,现在全世界只有德国、日本和我国有,“日本是真正在商用,德国拥有的是几条试验线,都比较短。”

“悬挂系统中比较重要的有两点,一个是机械结构,通俗地说就是列车怎么挂,这直接关系到安全性,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白永平解释道,另一点,也是研发中比较困难的部分,(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就是悬挂系统的参数匹配,“因为这个我们以前没做过,需要不断地调整、重新计算,做大量的工作,看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平稳性。”

“除了悬挂系统,我们还特地为空铁列车设置了双重逃生门。”白永平告诉记者,一道是故障救援门,另一道是紧急救援门,如果列车发生突发情况,可根据情况紧急程度选择不同的逃生门。

在参与空铁项目之前,白永平还参与了中车资阳机车公司双燃料机车、混合动力机车的研发工作,他认为,公司之所以具有如此雄厚的新产品开发实力,得益于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创新。“空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产品,要面对很多全新的技术,但我们有着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和丰富的技术经验积累。”

同时,他表示,公司所有技术人员认真负责,执行力强,“就算不时要加班大家也没有怨言,这些都为项目的按时完成提供了保障。”技术人员需要非常全面的知识,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白永平和同事们都爱购买各种专业书籍,“同事都已经是购书网站的金牌会员了。大家的柜子里都是各种各样的书。”

王平华:十八年工作热忱仍未变

在空铁项目中负责电气部分的王平华是湖南人,今年43岁的他在1998年就来到了中车资阳机车公司。

由于工作忙,王平华的业余时间很少,陪伴家人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儿子今年正在上初二,有时王平华不加班按时回家,儿子还会意外地问:“爸爸你今天竟然不加班?”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研发部门都那么忙。”王平华笑着说,作为一个在中车资阳机车公司呆了18年的老员工,公司不管在顺利或者艰难的时候,都始终坚持、努力发展,这些他都看在眼里。同时,公司不断加大对研发、创新的重视力度,“这也是我们保持企业活力的关键所在。”

“这次的空铁研发前期,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向业内权威人士咨询,获取了不少意见、建议。”王平华告诉记者,公司第一次采用永磁电机驱动及控制技术,加之这本身也是一项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在研发上有一定难度,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同时,王平华表示,在轨道交通里,纯蓄电池运用还比较少,“我们在做无动力车时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蓄电池的经验,相对来说比较有优势。”

据悉,中车资阳机车公司建立50年来,累计生产各型内燃、电力机车5000余台,辐射国家干线铁路、地方(合资)铁路,冶金、石化、矿山等行业,已向亚洲、非洲、美洲、澳洲的24个国家出口了700多台内燃机车,出口内燃机车数量占我国总量的50%左右。公司拥有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具有雄厚的新产品开发实力。

中车资阳机车公司研发部部长彭长福表示,公司研发团队的多项卓越创新成果和特色优势,完美诠释了研发人员严谨细致、积极进取、持续创新和追求卓越的可贵品质。未来,公司将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大力弘扬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向着新的领域不断前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