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梦娜
近段时间,由市城市行政执法局牵头,雁江区政府、“两镇四处”及城管执法大队具体实施的马路市场整治行动好消息不断,西门铁路桥马路市场、桥亭子马路市场、滨江路三段马路市场、江南半岛马路市场等相继被取缔。如今,位于雁江镇周祠社区的“周祠坝马路市场”作为雁城最后一个马路市场,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马路市场惹众怒居民商贩纠纷多
“哎,真的烦得很啊,他们(摊贩)摆到人行道和马路上,路都不好过。”家住周祠坝小区的刘大妈说,每天一到上下班时间周祠路就会拥堵,不光车辆不能通行,就连行人都过不了。
据悉,周祠坝马路市场形成近10年。以前周祠坝附近没有市场,居民买菜要走很远,后来出现少量卖菜的农民,当时大家还觉得方便,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摊贩在这里聚集,形成200米长的马路市场,约100户摊贩不仅占据了人行道,最严重时连马路也被占了只剩下2米宽,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车刮车、车撞人、车压菜的事情。
占道经营不仅引起了居民强烈不满,就连一些商贩都觉得不妥。一位销售肉类的摊贩告诉记者,其实他也不愿摆马路上,但其他人都摆出来了,他如果不摆,生意就将受影响。因此,当得知原来废弃的市场要重新修建后,他本人十分支持,第一个报名申请摊位。
修建便民市场流动摊贩有去处
雁江镇城管执法大队负责人陈英告诉记者,此前曾多次开展占道经营整治行动,但由于占道摊贩多为失地农民,很多人为了生计拒不搬离,整治效果不理想。为此,从今年7月开始,镇城管执法大队、周祠社区便多次进行摸底调查、逐户宣传,同时向雁江镇申报,将原431厂废弃市场改建成便民市场,引导流动摊贩进入市场经营,以疏堵结合的方式,确保周祠坝马路市场整治见实效。
近日,记者在周祠坝便民市场看到,整个工程已接近尾声。市场占地1800余平方米,设60个固定摊位、30余个临时摊位、31个门市,以及两个空坝,可完全容纳原马路市场的商贩。
整个摊区上方建有阳光彩棚,不仅敞亮,还可挡风遮雨,摊区60个固定摊位,可供销售果蔬、肉类等食材;摊区一侧的门市,供商家销售百货、干杂、熟食等;另一侧的临时摊位,供自产自销的农民临时销售果蔬、卖衣服布料,或是经营百货等;市场后方则设有活禽、活鱼宰杀区,以满足居民购买鲜活、现场宰杀的需求。
“现在已经有50多个摊贩来报名了,对于一个月只临时摆1、2次摊的农民,只要在60岁以上,我们就不收费。”承建方负责人张世国告诉记者,市场预计将在本月中旬正式开业。
建美好城市疏堵结合根治占道经营
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杨天学表示,占道经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马路市场,但不能一取了之,因为它关系到民生,必须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马路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周围没有市场,而老百姓有刚性需求,因此修建这类临时便民摊区(市场)便是很好的办法,既满足市民需求,为其提供方便干净的购物环境,又让摊贩能规范经营。
据介绍,目前,雁城共修建4个临时便民摊区(市场),分别位于莲花街道办事处K121铁路立交桥附近、资溪街道办事处辖区鱼市口和桥亭子,以及目前即将完工的周祠坝便民市场。
同时,我市今年规划了3个农贸市场,预计将于明年启动建设,可吸纳一批流动摊贩,并方便居民购物;同时,将鼓励“两镇四处”辖区商家开农产品超市,以满足居民需求;对于暂时未规划或不满足条件的区域,将在不扰民不影响市容的情况下因地制宜修建便民市场。
“老城区基本无空间建大型市场,因此从大型集中农贸市场转为分散的精品型的农产品小超市,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杨天学认为,目前皇龙正在修建的某农产品交易中心便是很好的代表,老百姓生活不受影响、小商小贩有去处、市容市貌规范有序干净整洁,政府是鼓励这种经营模式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