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联花香盛世诗韵壮资阳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

□胡跃明

诗苑同鸣玉凤律,联林共沐俪骈春。经市委、市政府同意,自2018年11月23日,《资阳市凤岭公园诗词楹联征稿启事》在资阳网、九曲河门户网、资阳大众网等五家网站发布以来,迅即得到全国31个省(市、区)及海外专家、学者及各界爱好人士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历时3个月的征集活动,共有684位应征者惠赠诗词905首、楹联3556副。经市老年诗书画研究会组织聘请省内专家、学者初选、专评和综合评审,共评出优秀诗词12首、优秀楹联34副,其中获等级奖项诗词5首、楹联15副,入选诗词7首、楹联19副。

掩卷凝思,作为凤岭公园“凤文化”主题含义解析者、诗联征稿策划及评委,我顿觉时逢春明、柳叶归青。琳琅满目的凤联鸾词佳诗,大气壮阔的巧思奇笔,传神史迹的列秀铺锦;自然高情的资风资味,以及精当、简约“凤之精神”的艺术表达,无不令人“低吟缓诵之间,如闻珠玉清凤之声;沉思遐想之际,分明诗联盛宴之景”。故而欣然命笔,著文简而析之。

一、沱江造化溯渊源,凤声引觅蜀人根

有着35000年厚重历史与文化血脉的“资阳人”,在当今城市文化品牌的提炼塑造和宣传推广中,却一直处于“言难及义乏内涵”“物化形式缺支撑”“宣传推广少平台”几近尴尬难堪的局面。如何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努力寻找和挖掘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凝炼和整合出城市自然、人文景观和城市形象词语的艺术表达,把彰显城市文化个性的核心理念,移植和融入到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建筑色彩和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市民生活业态之中,以期达成市民对城市历史传说的美好记忆和生存空间的执着向往以及未来发展的广泛认同,进一步提升全体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是我们本次凤岭公园诗词楹联征集活动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策划的理想初心。

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河南省鲁山县古典诗词爱好者、70后翟红本一首《七律·迎凤堂》诗章,以中华民族“三千年来的理智与情感”(鲍鹏山语)、独特的“诗性智慧的言说方式”(刘士林语),简约凝练、豪情满怀而又探索性地吟咏道:

信为此地有乾坤,片土犹留岁月痕。岭上晴云淆竹影,堂前曲水涌朝暾(zhāotūn,早晨的太阳)。花呈五彩缤纷梦,思接三贤磊落魂。最是芙蓉香袅处,凤声引觅蜀人根。

精彩的画面,华美的乐章;追问尤至远,思考颇精深。简直就是一首探究35000年来“蜀人原乡——智人资阳”大气磅礴的“咏史”诗篇。这或许就能成为一座城市、一群市民理解、尊崇乃至敬仰的历史文化的记忆核心,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传颂珍视,并从中寻觅和找到属于我们这座城市“自己”的文化自信与精神皈依。

下面,我们仔细拜读和欣赏这首诗家用电影“蒙太奇”手法(隐喻“蒙太奇”),给我们叠加推送的远古“资阳智人”的历史画面吧:

首联“信为此地有乾坤,片土犹留岁月痕。”(确信在这里拥有被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张圣奘、裴文中教授发掘命名,并享誉中外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的人类聚居、劳作、生息的过去,创造了“从猿到人”璀璨文明的广袤天地,在这“凤岭山下、九曲河边”大大小小的土地上,尚且还留下了历经弥久——很久很久岁月遗留的痕迹)。

其中,“信”“犹”“乾坤”“片土”诸词选用得极为特别、精准和到位。“信”字它本有“诚实、信用、相信、凭据、确实”等含义;“犹”字是“尚且、还”之义;“乾”为天、为阳、为雄、为男、为夫、为父,“坤”为地、为阴、为雌、为女、为妻、为母,“乾坤”一词可以说是包含了世间宇宙所有一切宏大、精微的万事万物、时间与空间,一句话——天下所有大大小小、若隐若现的故事;“片土”则既可小、亦可大,小者,指发掘出土那一小片发掘之地(即:成渝铁路资阳九曲河畔一号桥墩),也可直接指称那出土的“石斧、石锛,骨针、骨锥,以及那35000年前的人类智人‘头骨化石’”;大者,则可指整个沱江流域这一片广袤的土地,包括简阳市简城镇龙垭遗址出土距今约25000年前的880余件旧石器文化遗存,以及资阳县同心乡(现资阳市雁江区小院镇)孙家坝“鲤鱼桥”分别出土的63件新石器文化遗存(陶片),它比四川新都水观音、德阳三星堆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要早得多,距今已达1万余年。作者从考古发掘的历史文物依据起笔,自铸伟词(乾坤、片土、岁月痕等),借以引起滔滔诗情与绵绵长词:远古“资阳人”到底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值得大书特书、讴歌传承与永恒记忆的历史岁月的悠悠痕迹呢?

紧接着,诗家集中笔力,复用颔联、颈联及尾联,和盘托出了资阳人民享有着的一座不可多得、不可再生、难以复制的城市历史文化高地:岭上晴云淆竹影,堂前曲水涌朝暾。

有关凤岭晴云,作为古代资阳“八景之一”,历代名人学士多有题韵。明代诗人何渊有诗云:

巍巍凤岭近春晖,翠竹琼花绣羽衣,宛尔朝阳从地起,还同览得扑溪飞,雨余雾散天开霁,岫暖云腾日正晞。五色光华逢瑞应,此间佳气满郊畿。

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著名文学家、资阳县令王树楠先生在凤岭筹建章园,自制碑文后吟诗赞道:

“翠岭如翚(huī,五彩锦鸡)得凤名,亭亭峙立万峰迎。岩云似展三叠彩,瑶草新添五色明。鸟影苍苍难绘影,禽音唧唧只闻声,最是鸟啼星月夜,碧梧翠竹自嶙峋。”

资阳市文联还于2017年3月,专门举办“怡然资阳·诗咏八景”诗歌大赛。其中时任资阳市老年诗书画研究会诗联专委会主任王贞友老师《咏资阳八景组诗·凤岭晴云》,让大家又一次勾起了对家乡的美丽回忆:

树茂花繁鸟语哗,幽山原是凤凰家。每逢晴日云烟起,古庙仓崖半着纱。

这里我们主要说说“堂前曲水涌朝暾”,这“早晨的太阳”。按照闻一多先生的看法:“资”即为虹霓、朝云。《周礼》古文上,将“隮(jī)”写作“资”。郑玄注曰:“隮,虹也”。先生认为,《周礼》写作“资”,确实比写作“隮”准确些。因为“资”字从“次”,“次”字无论在形或义上都可以与虹霓、云气连贯得上。他进而分析了“次”与“虹霓”的关系:古字“茨”作(图1),那么古字“次”肯定有写作(图2)的,它的形状正像对虹霓的描摹,所以古人称“虹”为“次”也是很有根据的。东汉地理学家圈称《陈留风俗传》载:“资,黄帝之后,食采益州资中(治所在“资阳”——引者注,下同),因以为氏。”南朝梁大同九年(公元543年)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玉篇》也说:“资,故国,黄帝后。”其实,资中只是黄帝十七子的采邑封地,而“资国”的存在时间比黄帝时代还要古远得多。由此,闻一多先生便将这位“古代华夏各民族”共同的先妣居住地,最终锁定在《山海经》记录的“朝云之国”——这个“美人虹霓”的古代方国就在海内昆仑“都广之野”——黄帝时代的故国——资国,即今天的四川资阳一带。

所以,这“朝暾”(早晨的太阳、初生的太阳)实借指并述说:资阳为远古“朝云之国——资国”悠久的历史故事和史前文明遗留下来的片段痕迹。以至数千年后,宋代诗人、成都华阳人范祖禹在他的《资中八首》其二中,也再次这样吟韵道:

资山岩谷多神仙,鸾车凤马随飞烟。神女萧萧来暮雨,浮丘往往下云轩。

这也正是人类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称为“荷谟有辨”(即人是理性的——有逻辑推理能力)的“资阳人”化石出土之处,这恐怕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机缘巧合吧!

颈联:花呈五彩缤纷梦,思接三贤磊落魂。(五颜六色的花朵,呈现出美好繁盛、明媚多姿的各式各样的梦想,成千上万的思绪,紧连着三位乡贤光明正大、坦荡无私的落落情怀。)

三位乡贤(东周苌弘、孔子之师,西汉王褒、乐赋鼻祖,东汉董钧、博士司徒),蒙幼共饮一江水(沱江一江三村,溯流而上:忠义村、墨池村、东安村);一生只为,忠心可鉴磊落人。

尾联:最是芙蓉香袅处,凤声引觅蜀人根。意为:特别最值得称颂的是“人中双凤”之一的“一身钟爱植‘芙蓉’,花与人格兼和美”的“花蕊夫人”香气环绕升腾的地方,那美妙无比的凤之乐声,引导着我们寻寻觅觅、探索发现“蜀人始祖”——35000年前资阳人潜藏、隐秘着的“睿智忠勇”“智勇双全”的精神血性与文化之根。

这首以“怀古”为题材的应征之作,给人深刻的印象和灵性的体会是:诗人的如椽大笔,绝不仅仅是停留在流连眼前的风光景物,而是要借此以兴起:一腔激荡胸中、穿越脑际、冲向云天的“以土为情、以古为怀、以花为梦、以贤为魄、以资为重、以凤为雄”的寻觅和探究蜀人原乡——“智人”起源之根的殷殷情怀。

整首律诗结构,四联八句皆以出句从近物写起,收句由联想远景构成,这一近一远、一今一古,且亦古亦今、亦远亦近,使得近物与远景、今音与古意,反复映衬、对比、编织和交融,尽情加重、加浓、扩展和熔铸了诗的磅礴气度与遒劲力道,让人感到丝毫无一丁点儿陈词腐意、凑字迫句以及“标语口号式”习常用语,且句句落实在眼前景点与怀古史迹的融合之上,直至吟咏到诗的最后一联,则猛然回头强烈地感知到:前“信”疑释,豁然开朗,真可谓“信为此地有乾坤,片土犹留岁月痕。”从而执卷留恋,若难握别。以至评品数日之后,仍觉“凤之声”音犹在耳,“岁之痕”及诸般妙语境界,仍历历在胸,叠印在脑,宛如目前。全诗称得上字字珠玑,句呈罗绮。即所谓,诗意明白晓畅,字句丝丝入扣;对仗自然工稳,诗史灿然可观。此当为本次征集作品中之佼佼者!

让我们再来领略一则广东省江门市蓬江诗社特聘社长、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评论部主任苏俊先生为“凤彩楼”惠题的楹联:

双凤于飞,正衔来五彩祥云,千年瑞气;

重楼更上,试听取一声清响,万壑回音。

本次凤岭公园“凤文化”主题征联,我们命题时,暗自预设了一道评选等级楹联几近严苛的对仗门槛:要求上下两联,最好能“以凤对凤”(五德相对),而不应以龙或它物与凤属对。这是因为:公园名称,即为“凤岭”,而非“凤凰岭”,也非“龙凤岭”。这样,或可使表达“凤之精神”内涵的言语字词,更加简约、突出和集中,借以避免笔力分散或旁逸斜出。然而,苏俊先生真就心领神会或料事如神而诉诸于他的佳联之中:他以凤之五彩(颜色)与凤之声响(声音)相互属对,且上下联对仗中,还各有“自对”。即:“五彩祥云”对“千年瑞气”;“一声清响”对“万壑回音”。这是多么美好、崇高和诚挚的赞誉和祝福啊!它预示着资阳在未来的发展和建设中,将一定会祥瑞临空,福缘朗照,机会满满,捷报频传。这使评委们不约而同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赞赏。全联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属对工切,声韵和谐。确为“凤彩楼”增光、增辉、增色,更为“资阳人”添力、添锦、添彩。

又如河南洛阳联家陈书锦一阙《鹧鸪天·清风莲醉》词,又将我们的缕缕情思,由眼前的凤岭“醉莲”意趣,引向了遥远的“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一源二水,弯折甚多。空气清洁,气候温和。富饶广大,不扰邻国”的“资人资国”的初始文明社会的美丽愿景之中:

园色华华水色清,三贤故里听嘉声。醉莲最解红霞意,资水常怀白雪情。廉政启,德风明,和光美泽惠苍生。荷前每忆山盟誓,永抱初心逐梦行。

俨然一幅“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想“和谐盛世”清明图。其中,“资水常怀白雪情”更让乡人常忆起:第四纪冰川高峰期,远古人(“遂人氏”一部)为躲避严寒,由岷山(岷江)谷口进入沱江流域——资阳丘陵地带,时间约距今四万年至一万年。也就是说:“资阳人”是现今发现生存在“海内昆仑——都广之野”的最早人类,亦即蜀人(川人)的始祖,应确信无疑。

其他美词佳联有:乐华纸箱《浪淘沙·迎凤堂》词:

三万五千年,问道灵玄,沱江造化溯渊源,厚载风流辉久远,凤翥长天。古邑绘新篇,昱昱山川,华堂寄语聚英贤,得意春风频毓秀,醉了飞仙。

甘肃刘志刚《凤舞九天》联:

溯智人根,拜圣人师,听风云外千声凤;

弘贤者德,圆来者梦,问水楼前万朵花。

江西九江市卢象贤《魂荡云霄》联:

千载仗一凤神庥,星辰共照;

九天有三贤气贯,日月同明。

其中“溯智人根,圆来者梦”“沱江造化溯渊源”“星辰共照,日月同明”,恰好预示和应证了成都剑指东进,从“锦江时代”迈向“沱江时代”——依靠沱江“母亲河”,拥江发展,倾力打造“世界级沱江城市发展轴”灿烂文明的宏大构想。成德眉资“同城化”,资阳全面融入,主动服务,顺势而上,相向发展正当时,或将迎来史上又一次鼎盛繁荣的“沱江巨变”新时代。

二、平仄和谐集成雅,凤岭重生韵更浓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资阳市老年诗书画研究会诗联专委会原主任王贞友老师一首《七绝·怀凤亭》:

为寻凤迹踏苍台,行到斯亭眉顿开。万顷绿云藏不住,凤声凤影竞飞来。

用语典雅浅白,联结十分“圆紧”:四绝句真如行云流水,不凝不滞,笔调明快,语气轻松。且一句紧密一句,最后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凤声、凤影”这一“怀凤”的诗题之上,大有“绿云初晴,凤鸟相逐;清雅古亭,幽意耐读”之至味真趣,这是本次“怀凤亭”应征集诗词中,难得的清雅之作。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著名诗词理论家、诗人丁芒先生赞扬此诗道:“完全避开了那些惯用的典故,陈旧的词汇,自创新词语,是真正的诗。”

再者,资阳市老年诗书画研究会诗联专委会会员温亚东先生一首《七律·凤岭公园》,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凤岭公园重建后久违的喜悦:

凤岭重生韵更浓,莲池绿水映苍穹。亭边翠谷藏幽径,阁外廊桥荡雅风。三万琼花争秀丽,九千玉树竞葱茏。旧时八景何须惜?喜有新园耀碧空。

首联开篇第一句,即开宗明义,亮出了本诗题的颂赞主旨:凤岭公园经过一年多的设计改造、建设施工,终于“重获新生”了!作者情不自禁地用诗笔表达了他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凤岭重生韵更浓”,这“韵更浓”,是绿韵、气韵、风韵、文韵,亦或是神韵、古韵更浓了?在诗家的眼中,应该是这些“韵”都变得更“浓”烈了。

好一个精选、精当、精妙的“浓”字,它不仅仅为整首诗定制了首句入韵、起押“东钟韵”(ong韵),而且还将其作为本首《七律·凤岭公园》诗章的“诗眼”。请看这“重生”后的凤岭之“韵”到底有多“浓”烈:“莲池绿水映苍穹”,一浓;“亭边翠谷藏幽径”,二浓;“九千玉树竞葱茏”,三浓;这还只是“绿韵”之“浓”。还有“阁外廊桥荡雅风”,四浓;“三万琼花争秀丽”,五浓;这既有“气韵、风韵、文韵”之“浓”,更兼有“神韵、古韵”之“浓”。这样的“细腻诗理,润厚色泽”之“浓”,再加上连用的“映(晖映)、藏(潜藏)、荡(激荡)、争(争胜)、竞(竞赛)、耀(闪耀)”等六个“动词”,浓墨重彩地频频晒“浓”、连连增“浓”、源源添“浓”与缕缕美“浓”。这凤园“六浓”,真可谓:“采采莲池,蓬蓬远春;窈窕翠谷,风日水滨;琼花满树,凤岭重生;乘之愈往,识之愈真;诗韵至此,满目弥新。”你说这是不是“六重浓韵,万叠千层;谋篇布局,功夫难得!”

三、于飞盛世振双翅,且借好风上九天

被联界联友们誉为“楹联获奖专业户”(2000年起至今已达400余次)的玉门油田高工、甘肃省楹联学会名誉理事苏纪利先生,他为我们命题征集的《振翅》匾额,献上了一幅“至刚至大,精神内充;抒畅襟抱,横绝太空”,堪称“雄浑”与“洗练”的楹联大作:

于飞盛世振双翅;

且借好风上九天。

于飞:语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高高青天凤凰飞,百鸟展翅紧相随。)这原本是歌颂周王礼贤求士、君明臣贤、黎民幸福的雅乐之歌,后来民间多用以比喻夫妻恩爱和好,常用于祝人婚姻美满。

好风:语出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薛宝钗所填,且让众姐妹拍案叫绝,并“以此为尊荣、翻新不落套”的《临江仙·柳絮》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意思是:美好的春风啊,我要依靠利用你的力量,护送着我,直到那九霄云层。

此联双关借喻,意指:吉庆祥瑞的凤鸟,在当今昌明繁盛的新时代,奋起振动那两只强大有力的翅膀;并凭借着浩荡辽阔、喜悦殊遇的东风,高高飞翔在明媚清朗的九天之上。实借此真诚祝愿资阳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巧借强劲发展东风和“直连成渝,全域临空”的优势,奋力振动双翅:做好做足“成渝”“临空”两大文章,加快实现“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的战略构想。“五基地一枢纽”(国际口腔装备材料基地、国家机车商用车制造基地、国家级临空制造服务基地、成渝中心城市配套服务基地、丘陵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基地、成渝空铁陆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的美好蓝图,必将在我们探索者、创造者、建设者和奉献者的手中得以最终实现。

此副联作,将如此丰富、深刻、美好的寓意和高远、精深、广博的内容,举重若轻、巧妙融入于七言联语之中,彰显了作者非凡深广的阅历、有胆有识的洞见以及出类拔萃的楹联创作能力。全联用典贴切自然,文句精练优美,神形气质完足,前后首尾呼应。特别妙在:以“于飞”省代“凤鸟”,并与“且借”属对工稳(于、且,虚词相对;飞、借,动词相属),实乃“皆用镂空之笔,不着一色”(姚际恒语),即为全联增添一段灵动飘逸之气。真可谓“不着凤字,尽得风流”之典范佳作。正如著名联家、天津楹联学会副会长韦化彪先生所言“他(苏纪利先生——引者注)是一位以巧思见长,善于‘投机取巧’的应征联作者”。在这巧思中,我们真切的探视到了作者“用典之精熟,思维之精妙,擒题之老道,联笔之洗练”的高超艺术手法与完美裁剪技巧。

其他鸾词美诗佳联有:《中华诗人》诗社副社长、广西防城港市“公益诗人”集梧(燕锐)先生《七律·凤舞九天》诗:

当初有梦复经年,逐日追风看大千。问道多从辛苦识,知机更向水云眠。人行乐地闻千古,凤解安居舞九天。一去资阳归不得,三农处处说三贤。

四川达州市秦雪梅女士《定风波·栖凤桥》词:

有凤曾经栖此桥,蘸他碧水赋多娇。镜里青山铺画卷,如幻,长廊月下影相交。最是消魂形胜地,风起,诗情满溢暗生潮。醉倚栏杆君莫笑,怀抱,九天欲揽上云霄。

河南焦作市《焦作诗词》会员毛瑞花女士《七绝·栖凤桥》诗:

碧水浮烟玉影娇,石阶留月意如潮。无须借梦生华笔,自有凤来栖此桥。

四川大学2018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陈麦歧《七绝·醉莲廊》诗:

桥头一曲凤求凰,花径行人衣袖香。最是莲池风月好,亭亭圆叶盖鸳鸯。

以及安徽安庆市冯争艳《读云亭》联:

在峰则静,在水则闲,有诸般境界;

读卷曰清,读云曰逸,皆一等逍遥!

山东龙口市张树路《得月亭》联:

山色宜人,有缘方得一亭月;

清风在抱,无碍长吟半日闲。

四川资阳市王贞友《怀凤亭》联:

翠岭晴云频入梦,芙蓉凤影总萦怀。

广东梅州市严席文《双凤亭》联:

双凤云中立;一亭天下宽。

湖南衡阳市邓艳平《醉莲廊》联:

把盏醉莲花,情融凤岭;游廊邀蜀月,梦泊沱江。

等等!我们相信:这些美词妙语、雅句吉言,一定会长久深情地镌刻在资阳人民的记忆之中,并将逐步成为资阳——这片“朝云、虹霓之国”发展热土上,人们向往追求“蜀人原乡——智人之根”的心灵寄托与精神归真的智慧源泉!

最后,谨以二则续貂小语,作结此简析之文,不妥之处,万望海涵补正。

诗联怕实亦怕虚,实乏想象虚无凭。若要丝情铺成锦,由实入手达空灵。

诗有可解不可解,仿佛得之又未解。双关隐喻多义句,赏诗难养诗心眼。

再次对全国各界诗词联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祝各位朋友撰安、春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