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六届“感动资阳”人物评选网络点赞活动开启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传播主流价值、凝聚奋进力量,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于今年4月启动了第六届“感动资阳”人物评选活动,经逐级推选、资格审查、评委评议、社会公示,推选出“感动资阳”人物正式候选人35名。下一步,将按程序从中评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抗击疫情、脱贫攻坚7个类别的“感动资阳”人物15名。目前,35名正式候选人事迹已上线,让我们一起学习感动人物、聆听感动故事,为他们点赞,共同传播道德力量。

参与方式:

1.扫描右方二维码,关注“文明资阳”微信公众号,点击“感动点赞”菜单进入专题页面,参与点赞。

2.微信扫描右方的活动二维码,直接进入点赞活动页面,参与点赞。

点赞时间:11月4日—11月15日。

点赞规则:每个微信ID每天可以为同一候选人点赞5次,每天共计可以为15位候选人点赞。点赞量将作为综合评定参考,不计入“感动资阳”人物评选投票。

活动监督电话:028—26110538。

35名正式候选人

助人为乐类

张步侠:“百战老兵不忘初心”

张步侠,男,汉族,192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雁江区晶鑫街居民、退役军人。

他参加过“百团大战”,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获得赫赫战功。退役后的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国家和社会,8年资助贫困学子6万余元,还将1间80多平方米和1间40多平方米的门市赠送给资阳县城关镇大北街管委会(现雁江区莲花街道办观音阁社区居委会)。2013年,他向安徽省泗县市瓦房镇后行村3户贫困户捐款7000元。2020年,他向社区捐款2000元助力抗疫……

他获得过抗日战争独立自由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解放勋章、人民功臣荣誉纪念章等数十枚,先后被评为省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老有所为精英奖励”“四川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

蒙雪梅:“最美妈妈倾情助学”

蒙雪梅,女,汉族,1977年12月出生,群众,安岳县瑞丰柠檬科技公司董事长、安岳县妇女联合会兼职副主席。

蒙雪梅帮助过的贫困学子都亲切地称她为“美女妈妈”。在担任市、县人大代表期间,她时刻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为群众办实事,为老百姓谋福利,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切实履行代表职责。近年来,她向社会捐款400余万元,先后扶持了18名贫困学生,现有3名学生已毕业参加工作,7名就读于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

她先后荣获“四川返乡创业之星”“四川好人”“资阳好人”、安岳县“慈善之星”等荣誉。

彭晓军:“献血大王感恩回馈”

彭晓军,男,汉族,197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岳县蚕业局工会主席、资阳市残疾人代表主席团委员。

彭晓军因腿脚不便,被评为二级肢体残疾。在他的生活工作中,他得到了许多领导、同事及亲朋好友的关怀与帮助。面对这些,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回报社会。2005年一次献血体验后,他决心做一名固定献血者,用自己的热血挽救生命。15年来,他无偿献血58次,献血11600毫升,献血小板4个治疗量,共800毫升。

他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银奖、金奖,四川省无偿献血无私大爱英模榜特别贡献奖,全国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四川好人”“资阳好人”等荣誉。

李太银:“胸怀大爱热心公益”

李太银,男,汉族,1973年7月出生,群众,乐至县壹玖公益协会创始人、执行会长。

李太银胸怀大爱关心关爱留守儿童。2016年,他毅然辞去月薪数万的工作,回到乐至发起并成立了乐至县壹玖公益协会,面向儿童、青少年开展助学帮困活动,当年12月在佛星中学第一次正式开展公益活动。多年来,协会累计服务儿童超6万人次,物资捐赠170余万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组织志愿者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参与城区、乡镇路口值守,倡导企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捐赠口罩1.2万余个、各类物资8万余元。

他被评为四川省红十字会优秀会员、“资阳好人”等。

张志勤:“爱管‘闲事’热心电工”

张志勤,男,汉族,197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党支部书记。

15年来,张志勤和队友始终秉承“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服务宗旨,开展上门用电服务5.4万余次、应急事故抢修1000余次、助残扶弱等特殊服务7000余次。带着“热心电工”“爱管‘闲事’”等标签,张志勤在本职工作之余,始终将优质的“附加服务”延伸到居民社区、群众心里。主动走访低保、孤寡老人;定期看望留守、贫困儿童;为残疾人捐款捐物;为特殊群体跑腿办事……他总说,助人为乐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

他被评为省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优秀队员、资阳公司先进工作者、十佳“红细胞”志愿者等。

见义勇为类

魏贵权:“勇斗歹徒伤而不悔”

魏贵权,男,汉族,1972年4月出生,群众,资阳立达出租车公司职工。

去年11月4日晚8时40分,魏贵权出门倒垃圾碰到两名男子在追小区的偷车贼。了解情况后,他立即回家拿起手电筒,找了一根木棍,加入到追寻偷车贼的队伍中。经过四处追寻,终于在小区门口发现了偷车贼。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敢追击,没留神被偷车贼扔过来的榔头砸伤额头。他上前搏斗,却又被匕首刺伤胸口和肚子,随即昏迷,如今身上的伤疤都未愈。他后怕过却没后悔过:“我曾经是一名军人,遇到这种情况也没多想,一心只想抓住偷车贼。”

他被评为“资阳好人”、雁江区“见义勇为公民”等。

蒋月亮:“冰水救人承载生命”

蒋月亮,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群众,安岳县忠义镇石桅村8组村民。

2019年5月下旬,安岳县正值汛期,连降暴雨,流经忠义镇的高升河水位迅速上涨。5月27日下午,3名小学生放学后结伴在河边玩耍,不小心滑进河里,情况十分紧急。1名儿童被冲到离岸不远处,拼命挣扎、大声呼喊“救命”。家住附近的蒋月亮听到呼救声后,来不及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不顾水流湍急,义无反顾地冲向河边、跳入河水中,拼尽全力救起其中两名儿童。危急之时,他奋不顾身,用行动为他人托起生的希望,挽救了两个家庭的幸福,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

他被评为“资阳好人”、安岳县“见义勇为公民”等。

唐勇:“救火英雄最美逆行”

唐勇,男,汉族,1970年9月出生,群众,乐至县石佛镇玉头沟村12组村民、广汉市顺德路菜市场个体户。

唐勇在广汉市顺德路菜市场靠卖酱油为生,已10余年。他平时热心帮助邻里,谁家遇到难事,他总是会伸出援手,被街坊们亲切地称呼为“酱油哥”。2018年9月,菜市场一卤菜店着火,唐勇义无反顾地冲入着火房间帮忙灭火,导致面颈部、双上肢、双下肢等部位多处烧伤,被确诊为肢体四级残疾。正因为有了唐勇及时出手相救,火势才得到了控制,没有引起市场大面积燃烧。唐勇在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最美逆行”,避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更大损失,成为大家心中的“救火英雄”!

他被评为“四川好人”“广汉市见义勇为公民”等。

诚实守信类

杨述军:“感恩奋进守信践诺”

杨述军,男,汉族,1970年8月出生,群众,乐至县南塔街道观音岩村8组村民。

2010年,杨述军不幸患上尿毒症,母亲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撒手人寰。想到年迈的父亲,他振作起来,一边坚持治疗,一边积极发展他的产业。2017年,杨述军依托政策优惠,向银行小额信贷4万元用以发展养殖业,并承诺尽快还上这笔钱。为了尽快还上贷款,他翻阅书籍自学,上门向专家请教,积极参加村上的技术培训,不顾身体病痛早出晚归联系业务。他坚持用粮食、草料喂养,确保品质优良,售卖从不缺斤少两。在他的努力下,2018年他便还清了全部贷款。

他被评为“四川好人”“资阳好人”等。

伍智勇:“守诺还钱以信博人”

伍智勇,男,汉族,1955年5月出生,群众,雁江区保和镇洞子湾村7组村民。

2010年,伍智勇妻子突发脑溢血,为给妻子治病,家中一贫如洗,还欠下了乡亲们30余万元。“这个钱不还上,我觉都睡不好。”为了尽早还清债务,他在家务农搞种植养殖……只要能赚钱的方式都一一尝试。2015年,伍智勇所在的洞子湾村启动了脱贫攻坚工作,大量惠农政策和帮扶资金随着驻村工作组来到了这个村。在上级政策扶持帮助下,伍智勇做起了黑山羊养殖,几年下来他圈舍中大大小小的黑山羊已经达到了近60头。通过努力,2019年上半年他终于还完了所有欠款,用行动兑现了当初的诺言。

他被评为“资阳好人”、资阳市文明家庭等。

肖冬梅:“诚信经营回馈社会”

肖冬梅,女,汉族,198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乐至县蟠龙镇石匣寺村党支部书记,蟠龙绿佳家庭农场法人代表。

2014年7月,她创立了乐至县蟠龙绿佳家庭农场,“客户第一,诚信至上”,一直都是她的经营理念。为了履行承诺,按质按期交付脱温鸡苗,她不顾辛苦,昼夜加班,不计成本,不控灯、不控料,树立起诚信品牌。为了更好服务客户,她建立优秀的售后服务团队,在雨天连夜奔赴客户农场为客户解决难题也是常事。她推行劳动工资集体协商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劳资纠纷事件。她致富不忘乡邻,经常给需要帮助的乡邻送鸡苗、送技术,并定期对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难题,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她先后荣获“四川好人”“资阳好人”“乐至好人”等荣誉。

敬业奉献类

黄琼芳:“春风化雨爱心育人”

黄琼芳,女,汉族,196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雁江区第八小学副校长。

她患癌多年,却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为她热爱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把自己一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莘莘学子,在平凡的工作中,在全身心的付出中,用瘦弱的双肩,扛起了沉甸甸的爱与责任。在疫情防控中,身体极度虚弱的她率先响应号召,坚持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很难想象,一个大热天需要穿两件长袖还必须戴帽子的重病患者,一个上下楼梯都要拉着扶手、喘着粗气的癌症病人,精神抖擞地走在抗“疫”路上。

她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优秀教师”、资阳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优秀辅导员”、雁江区“优秀德育工作者”等。

邓永佳:“匠心独运石雕传承”

邓永佳,男,汉族,1973年12月出生,群众,安岳县悦来乡沙坪村七组居民,石雕工艺传承人。

他从小受家乡石刻艺术的熏陶和父辈做石雕工作的影响,自1999年步入石雕这个行业以来,就过上以石雕为友、以石刻为伴、以石崖为家的日子,遍访名师,苦练技艺。在平凡的手工艺道路上,他用一步一个脚印的韧劲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设计雕刻的《地狱经变图》、圆雕《十八罗汉》石刻群、朝阳洞摩崖造像《六十甲子》和斗姆石刻群、紫阳寺摩崖石窟千手观音石刻群等作品,造型优美、技术精湛,深受人们赞赏。精小型竹观音和宝印观音头像,荣获首届四川优秀旅游商品品牌称号、首届四川特色优秀旅游商品品牌称号,被评为四川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展赛银奖。

他被评为四川乡村工匠领军人才、“资阳好人”、首届“安岳工匠”等。

姚梅:“默默耕耘勤育桃李”

姚梅,女,汉族,1968年12月出生,群众,安岳县岳阳镇东方红小学高级教师。

她办事雷厉风行,教书育人一丝不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她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强调学习数学的实用性、人文性,提倡在玩中学、到生活中学,充分体现寓教于乐,使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及价值观都得到良性发展。她有教无类,默默奉献,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她惜时如金,从不肯落下任何一堂课。针对“整合优势、学生活学、教师乐教”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得到了大力推广。三十多年来,她所教学的几届毕业生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十一五”“十二五”,她均被资阳市评为骨干教师,所教学班6次被评为市、县先进集体。

她先后荣获各级表彰奖励21次,被评为“资阳好人”。

罗累:“最美警察热血铸魂”

罗累,男,汉族,198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资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级警长。

他力行改革,组建打击犯罪作战中心,确保案件有人管、高危人员有人控、高危地域有人防,探索出一条提升群众满意度、安全感的新路;他忠诚为民,付出百倍努力抓捕国内外罪犯,只为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他恪尽职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毅然前行,分析涉疫人员线索1.1万余人次,查询车辆220余辆,处理确诊病例地区(伍隍镇)爆炸案1起,破获“口罩”类诈骗案件7件;他无私奉献,面对危险从未畏惧退缩,舍家忘我从不后悔,展示着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优良形象。

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7次,被评为全国首批刑侦情报研判能手、全省公安机关“十百千万工程”模范、全市优秀人民警察等。

敬业奉献类

张良荣:“九旬老兵深藏功名”

张良荣,男,汉族,192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雁江区丹山镇老君村三组村民、退役军人。

1948年,张良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25岁的他穿梭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只身炸坦克与死神擦肩而过;31岁,他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农村无私奉献;95岁,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军人,牢记战争中勇敢、顽强、乐观、进取的革命精神。深藏功名60载,心系家国初心不改。“如果祖国需要,我还可以上战场!”铮铮铁骨,体现出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拳拳之心。

他在战斗中勇敢杀敌,先后荣立特等功3次、中等功1次、一等功和三等功共4次,被评为“资阳市第四届最美退役军人”“资阳好人”等。

孙世国:“抢险救灾消防标兵”

孙世国,男,汉族,198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市消防救援支队汇兴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一级消防士。

15年来,他始终心怀群众,爱岗敬业、冲锋在前,是指战员心目中公认的“全能王”“多面手”。他参加各类应急救援战斗6900余次,先后参与处置了“5·12”汶川地震救援、“8·8”九寨沟地震救援等行动和数十起危化品槽罐车泄漏等急难险重任务,抢救被困群众110余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12次,被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多次被四川省消防总队评为“消防业务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

孝老爱亲类

王用华:“温情陪伴孝德润心”

王用华,女,汉族,1953年10月出生,群众,雁江区资溪街道办资溪社区居民。

年过6旬的王用华,自结婚后便帮着丈夫先后照顾瘫痪的奶奶、夫家患病的养父母、生母等几位老人。奶奶瘫痪在床,9年间,王用华每天喂她吃饭、为她按摩身体四肢、更换尿不湿等,直到老人去世,老人身上没长过一个褥疮。王用华的孝心令人动容,她的品质令人敬佩。养父得了肺癌,腿脚不便,后来养母又患上直肠癌、高血压且半身瘫痪,照料家人的重担全是她一肩抗下。

46年来,她任劳任怨,被家人视为榜样和楷模,也被邻里亲朋称赞为“中国好媳妇”。

贺洪泽:“事亲行孝不言放弃”

贺洪泽,男,汉族,195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岳县天马乡土桥村15组居民,肢体三级残疾。

他身患残疾且疾病缠身,生活非常困难,面对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却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努力奋斗,用并不结实的肩膀独自扛起家庭重担;他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诺言,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岳母。一直以来,无论寒冬酷暑、身心疲惫,或是旧疾复发,他都毫不动摇;多年来,他靠自身努力和辛勤打拼,建起了新楼房,居住环境逐步改善,让家的港湾保持温馨,努力为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被评为“四川好人”“资阳好人”等。

杨明珍:“任劳任怨孝悌典范”

杨明珍,女,汉族,1958年7月出生,群众,安岳县城西乡慈云村6组居民。

杨明珍,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公公有肢体残疾,婆婆患有肺气肿,丈夫家有个智残的哥哥、两个智残的弟弟,还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弟弟。1980年,杨明珍嫁入丈夫家,她并没有嫌弃这个家,全心全意照顾并用心守护着这个家。2002年开始,公公、婆婆、三弟、丈夫先后离世,接二连三地突遭变故,让原本苦命的家庭变得更加举步维艰;但她坚持负重前行,没有放弃3个智残的兄弟,坚强地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空,并用她的善良与仁爱,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被评为“资阳好人”等。

孝老爱亲类

吕秀菊:“亲情守护慈孝于行”

吕秀菊,女,汉族,1969年10月出生,群众,乐至县东山镇琵琶村7组村民。

1990年,吕秀菊与同村的罗大立结为夫妇,自此,她就30年如一日照顾着家人。2013年,吕秀菊的婆婆瘫痪在床。为了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伺候婆婆吃饭、收拾家务、为婆婆洗澡……婆婆的吃喝拉撒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她既要承受家庭的经济压力,又要肩负照顾婆婆的责任,她知道:自己身体还行,只要吃得苦,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吕秀菊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逐渐好转,这个家也有了继续向前的希望。

他被评为“资阳好人”、乐至县“脱贫正能量·奔康好榜样”等。

黄治强:“千里援建连续奋战”

黄治强,男,汉族,198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四川马越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商务经理。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黄治强迎难而上,主动请缨赴武汉援建火神山医院。2月2日,他成立了一支由农民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马不停蹄赶到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开启了高强度的工作。火神山医院完工后,黄治强和志愿队成员在酒店仅休息了半天,下午就直奔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连续奋战至2月12日晚7时许,直到全面完成雷神山医院修建工作。在工地的十个昼夜,他们仅3天晚上回寝室休息了5个小时,以及火神山项目结束后在酒店休息了半天,其余时间均奋战在施工现场。

抗击疫情类

王建:“星夜逆行援建抗疫”

王建,男,汉族,198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雁江区南津镇松林村党支部委员。

2020年2月6日,当看到武汉雷神山医院急需施工人员的消息,王建联系工友,发出了“我们一起到武汉去”的倡议,组建了一支由19名水电工组成的援建党员先锋队,并主动承担全员的交通费用和务工补贴。先锋队于2月7日晚出发,8日凌晨4时到达施工现场后,便立即投入“战斗”中。在王建的带领下,先锋队持续奋战,直至11日晚9时工程全面完工仅休息5小时。归家返程前,王建主动联系当地政府申请集中隔离。此外,2018年国庆,他在返乡途径宜昌时,因勇救落水老人,被三峡电视台评为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他被评为“资阳好人”等。

杨勇:“爱心捐赠热心抗疫”

杨勇,男,汉族,197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雁江区杨老九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雁江区长寿柑橘协会会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杨勇一直在思考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我们是搞种植的,没有其他的资源,听说抗疫一线缺蔬菜水果,那我们就有什么送什么!”在他的组织下,协会为当地医院、福利院等捐赠20吨蔬菜,为甘孜州捐赠21吨蔬菜,为雁江区各交通卡点值守人员送去1吨新鲜水果;同时杨勇及协会把近180吨果蔬送到武汉红安,其中杨勇捐献近9吨,协会承担了4万余元运输费用。

他被评为四川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军人才、资阳市脱贫攻坚奖奉献奖、雁江区2018年度践行新时代雁江精神模范人物等。

杨彦:“志愿请战守护方舱”

杨彦,女,汉族,1979年5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乐至县中医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挑起了医院抗疫大梁。2月9日,她暂别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远赴湖北武汉。杨彦工作的地方是武汉国博汉阳方舱医院,她一人负责28张床位,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合度,发药,观察病情……穿着厚重的防护隔离服,每一班要连续工作10小时,长时间消耗她的体能。在照顾患者的同时,她鼓励同为高三学子母亲的患者,不断向患者宣教中医治疗方法,宣传八段锦的功效,带领患者一起练习八段锦,起到良好效果。杨彦还自愿请战加入四川省第一医疗队。

她先后荣获资阳市优秀护士、先进个人等荣誉。

抗击疫情类

欧阳敏:“提前预判科学防控”

欧阳敏,女,汉族,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市疾控中心疾控应急科科长、副主任医师。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被任命为市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副组长和流行病学调查组组长。她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指导并参与每一例病例的发现诊断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和各类场所防控措施的落实,不定期对疫情数据分析利用、开展风险评估和疫情研判,完成流调报告50余份。自1月24日报告首例疑似病例以来,她连续工作40余天,带领年轻团队持续奋战在战“疫”一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防控依据,为资阳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她荣获“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资阳好人”等。

陈静:“抗击病毒患者为先”

陈静,女,汉族,198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长,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医疗队队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主动请缨,成为四川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率领我市20名医护人员,来到危重患者多、风险大、部分重症患者有精神障碍的武汉市武昌医院。她每天穿着尿不湿,工作10个小时左右,争分夺秒开展救护工作。在武昌医院重症A区,她连续工作近1个月,先后护理新入患者42人次、病危患者47人次。利用休息时间,帮助102岁新冠患者打开心扉,全力抢救新冠肺炎合并癫痫患者,与患者结下深厚友谊。她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4名医疗队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她被评为“资阳市首届十佳健康卫士”“资阳市优秀护士”等。

龚建:“主动请缨躬先表率”

龚建,男,汉族,197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市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队长。

疫情肆虐,他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申请到疫情防控一线;他躬先表率,对队员严格要求,抓好培训和防控技能,做好队员的后勤保障服务。他身先士卒,在得知武汉武昌医院ICU病房缺人手时,义无反顾地前往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第一线,用精湛的医术、过硬的本领,抢救感染病人20余名。他不畏不惧,用实际行动书写医者的责任担当,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了“最美逆行者”的时代风采。

他被评为西南医科大学“2016—2018年度优秀教师”、资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度先进管理者”“2018年度优秀员工”“优秀共产党员”等。

脱贫攻坚类

王桂琴:“山村蝶变幸福花开”

王桂琴,女,汉族,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市发改委军粮供应和物资储备中心主任、乐至县佛星镇马桑坡村第一书记。

她情系山村,用一桩桩实事、一片片真情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她狠抓基础建设根治贫困,争取各类资金1500万元,新建组级路12.2公里,危房改造52户,易地搬迁安置7户……她狠抓产业发展促进增收,2016年-2019年先后与四家公司签定了订单农业,通过发展各项产业帮助全村实现76.8万元的收入,村民增收15余万元。她在村里建立予丹基金会,为孩子们送去温暖包,孩子都亲叫她“王妈妈”。

她先后荣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资阳市脱贫攻坚贡献奖”等荣誉。

夏文义:“探索创新一心为民”

夏文义,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扶贫办主任。

他在脱贫攻坚战线4年时间里,坚持深入一线摸民情,走遍87个贫困村,全面掌握了第一手详实资料,为乐至县委、县政府作出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员;坚持探索创新寻抓手,推广产业扶贫“五大模式”、设立精准扶贫“120”和“幸福基金”,积极探索推出产业就业扶贫“十一条”措施,让贫困群众增收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内生动力被进一步激发;坚持铁面无私抓落实,积极组织有关部门通过暗访督查等方式,对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不留死角,通过“阳光问政”等形式,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他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资阳市“脱贫攻坚创新奖”先进个人等荣誉。

脱贫攻坚类

杨卉卉:“青年先锋携母扶贫”

杨卉卉,女,土家族,1990年10月出生,群众,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安岳县永顺镇常乐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她携母服务基层。她结对走访,不分假日、不分事务大小为村民排忧解难,为民办事400余件、与群众走访交流达上千人次。她心系留守老人与儿童,资助贫困老人改厨改厕、改小板路、安装电路、送过冬物资、以购代扶、调解赡养纠纷;与贫困学生谈心资助书本费。她与村民其乐融融,一起干农活、一起跳坝坝舞。母亲也成了驻村队员,为加班干部做饭,帮助宣讲政策感恩国家帮扶。2020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报道了她们的扶贫事迹,引起良好社会反响。

刘树文:“绿色种植爱心扶贫”

刘树文,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雁江区现代柑桔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他成立的雁江区现代柑桔专业合作社,成员遍布雁江丰裕、迎接、东峰等镇乡20余个村,建立柑桔基地3000亩,带动全区柑桔种植5万余亩;他主动投身脱贫攻坚,2015年、2016年,在忠义镇云台村、伍隍镇一碗水村等贫困村,带动困难群众种植特色柑桔3500余亩,为贫困村建立支柱产业,实现户均增收4000余元。2017年底,为迎接镇前丰、东庵、龙家等贫困村垫资100余万元柑桔苗木款,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柑桔产业,实现户均增收达3000元。

他先后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资阳市脱贫攻坚特别奉献奖、“感动雁江”人物等荣誉。

罗利君:“感恩奋进共同脱贫”

罗利君,男,汉族,1965年4月出生,群众,雁江区石岭镇二龙村五组村民小组组长。

为了修公路,他挨家挨户去协商,甚至用自己最好的地去跟别人换,终于做通本组村民的思想工作,经过80天的艰苦奋战修出一条路;首次养猪失败后,他痛定思痛,决定外出学习养猪技术,回到家乡后分文不取传授技术,带领村民办起养猪场;带领村民种植的120亩的血橙全部是人工开荒,硬是把废弃的荒山变成了硕果累累的种植园;脱贫后的罗利君自费1.1万元带领村民奋战40多天在本组修建了两根囤水田梗。

他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资阳市脱贫攻坚奋进奖等。

但汉超:“无臂羊倌致富奔康”

但汉超,男,汉族,1966年2月出生,乐至县龙门镇农科村6组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肢体残疾。

一次意外让但汉超失去双臂,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凭着顽强的毅力,靠剩下的手臂根部、双脚、下巴,学会了扫地、挑水,打接电话……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开始摸索养羊之路,在劳作时虽然比正常人要困难,但他坚持克服困难,练就了养羊的“独门绝技”,成为一名身残志坚的无臂“羊倌”。如今,常年保持年出栏至少20头,每只羊收入在1000余元,一年光是养羊也有近2万元的收入。同时,他还积极为同村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分享养羊经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他荣获“资阳好人”、乐至县脱贫攻坚奋进奖、乐至县“脱贫正能量,致富奔小康”等荣誉。

张海浪:“大爱援凉引领示范”

张海浪,男,汉族,198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市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师、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乐青地乡渣普村驻村工作队员。

2018年6月,为响应省委号召,他怀着万分不舍,告别临产的妻子、年近古稀的父母及3岁的孩子,主动申请到大凉山腹地从事脱贫帮扶工作。未能迎接女儿降生、未能送父亲最后一程成为他最大的遗憾。两年来,他引导村民种植苹果130亩,养殖肉鸡1000只,成功建成越西县县级苹果产业示范园;2020年4月,渣普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达到4050元,远超县指挥部标准;他锲而不舍地找辍学学生父母交流思想,成功将辍学孩子送回校园。

他荣获2014至201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资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