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雁城有支“不老松乐队”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

■实习记者范宇

在雁城晨风广场、三贤文化公园、苌弘广场、乐山商业银行广场等地都曾经出现过这群老人的身影,他们吹拉弹唱,载歌载舞,充满阳光,给自己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将欢乐带给了广大老年朋友。

他们就是自发组织的民间文艺团体——雁城不老松乐队。

乐队的发起人、退休教师颜鲁华向记者介绍,雁城不老松乐队成立于2006年10月底,最初只有5、6个人,到今天已有30余人,基本上都是退休的老人,因为对音乐的共同爱好,便聚在了一起。至今,雁城不老松乐队已走过了8年的风霜雨雪,但老人们的面貌始终精神阳光,仍然是一棵棵挺拔的“不老松”。

耄耋老人的欢乐颂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悦耳的歌声,在电子琴、二胡、唢呐、手风琴、笛子、板胡、秦琴等乐器的伴奏下更加动听。

拉二胡的、弹电子琴的,吹笛子的,唱歌的,从不同分工的老人陶醉的神情中,完全能够感受到他们沉浸在音乐中的那份欢乐与幸福。颜鲁华说:“乐队的每个人都是自发来的,大家喜欢音乐,在一起演奏,感觉日子过得充实,也特别开心与幸福。”

今年70岁的退休职工向乾炎从小就学习过口琴、笛子、二胡、小提琴、板胡等乐器,是乐队里被大家公认为音乐造诣非常高的。向乾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始终精神抖擞、面带笑容。“我非常热爱音乐,能够和大家一起演奏真是太好了。我总结了几句自己的座右铭:音乐使人快乐,快乐使人健康,健康使人幸福,幸福使人长寿。”

现场,一首歌接着一首歌演唱,一首曲子接着一首曲子吹拉弹拨,奏出洋溢着幸福气氛的欢乐颂。

雁城“不老松”的执着路

一群退休老职工能够聚在一起演奏音乐,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下来,走过8个春秋,并且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进来,着实不容易。是什么让雁城不老松乐队能够一路执着地走过来呢?

“对音乐的喜欢与执着。”颜鲁华说,“因此,大家都坚持下来了。”

年近60岁的吴沛英和60余岁的老伴李汝清也是非常喜欢音乐,特别执着。吴沛英告诉记者,她和老伴都是退休之后才开始学习拉二胡、唱歌的,之前几乎一点都不会。几年下来,她的歌唱得越来越好了,还获过四川电视台的奖,老伴拉二胡也是得心应手。对音乐的执着让这样的老两口一路坚持下来,成为雁城不老松乐队的一道靓丽风景。

雁城不老松乐队一般在每周一、三、五、日的下午2:00—4:30,会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其乐融融。吴沛英说:“我除了去看望父亲耽搁外,这么多年来,几乎从来没有缺席过。”

像乐队成员一样执着的,还有他们忠实的粉丝。家住书台路的市民陈宗金便是其中一位。陈宗金告诉记者,他已经听了雁城不老松乐队4年的演奏,就是百听不厌,无论在哪里演奏,只要他的时间允许,总会如约出现。

简单而质朴的音乐梦

雁城不老松乐队的成员分布在雁城各个社区、街道,有的住在北门,有的住在筏子桥,地点非常分散。成员年龄最大的已经有80多岁了,而最小的也有50多岁。他们的演奏没有固定的地点,因此,他们每天必须将自己的乐器带来,又带回去,并且还得自带板凳、音像等设备,非常不便。

“大家不图名利,只为丰富老年朋友的业余生活。但不少成员年龄大了,冬冷夏凉,又没有固定的地点放乐器、放凳子,确实还是有些不便。”现任乐队队长周贤宽说,“大家还是希望能够有个固定的演奏场所,可以遮风挡雨,可以放乐器,不用每次都必须带凳子。”

颜鲁华告诉记者,多年来,雁城不老松乐队去参演过市文联的晚会、也多次去福利院演奏过,都是公益的,大家只把音乐当作丰富文化生活的方式,与利益无关。如果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供大家演奏,相信可以团结更多的老年朋友,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感受音乐的魅力,以及音乐带来的充实与欢乐,让老年朋友的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

此外,怀揣着一份简单而质朴的音乐梦想的雁城不老松乐队的成员们表示,他们在欢乐自己,欢乐别人的同时,也愿意为资阳的文化大繁荣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