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要捐赠遗体!”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

“记者哥哥,我想捐赠遗体。”近日,一个20岁左右、清秀瘦弱的女孩通过雁江区妇联工作人员鲁婧找到本报记者,开口就说出这句话。

一个正值青春的少女为何会有这种想法?记者带着问题走进这位名叫赵芬的女孩的生活。

■本报记者谭阁飞

平淡幸福之后的苦痛

“小芬是个可怜的孩子,3岁就没了妈。”赵芬的小姨刘春祥说。记者在赵芬的小姨家中得知,刘春祥和姨父魏贵斌自赵芬母亲去世后,就担起了赵芬抚养费的重担,小芬一直是她们放不下的心结。

赵芬今年23岁,出生在雁江区南津镇烂庙村的外婆家里。赵芬的爸爸是重庆人,在赵芬3岁那年她的妈妈不幸遭遇车祸去世,爸爸便带着姐姐去了重庆,她留在资阳和外婆相依为命。家境虽然清贫,但是外婆十分疼爱赵芬,加上小姨和姨父的扶持,平淡的日子也很幸福。

但这份平淡在赵芬14岁那年,被一场重感冒打破了。那次感冒,赵芬持续发烧,最后烧成了肾炎,后来整整医治了3年。在那3年里,年迈的外婆靠着吃咸菜稀饭省出给赵芬治病的钱。老天有眼,最后赵芬捡回了一条命,她对外婆心疼、内疚又感激。身体好了后,17岁的赵芬和同乡一起到沿海打工,每月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全都寄回老家给外婆,赵芬想努力回报外婆。

2012年10月,命运又对赵芬展开了残酷的考验,她再次感冒发烧,患上了尿毒症。医生说,必须马上进行透析治疗,不然会有生命危险。亲人们尽力为她凑了几千元钱,再带上她以前打工的积蓄,赵芬来到重庆新桥医院住院治疗。

“做透析的临时管插在右腿股静脉,做完透析,走路的时候腿就像被重物击打过一样痛。”赵芬第一次透析后回家,两公里的路一瘸一拐走了50多分钟。

“她实在不容易,但我们也拿不出钱了。”面对小芬未来高昂的医药费,50多岁的姨父魏贵斌无奈地说到,语气里更多的是一种沉重。

在病痛和生活压力的双重折磨中,赵芬咬牙坚持,“我不会被打垮!”“如果痛是一种形容,我也会倔强到最终……”这是赵芬喜爱的一首歌中的歌词,她轻声哼唱出来时,记者感到了她对生命的坚守。

一个人的婚纱照

 “我想拍一套婚纱照。”赵芬说,这是再平凡不过的梦想。在重庆透析的日子里,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小芬有些害羞地坦露了拍一套婚纱照的心愿。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赵芬的朋友八方联系,找到重庆、铜梁多家媒体,希望能够帮助她圆拍婚纱照的梦想,随后好几家影楼表达了要为她免费拍婚纱照的意向。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赵芬圆了自己的婚纱梦。穿上婚纱的赵芬泪流满面,这是她最幸福的一刻。

“记者哥哥,我的婚纱照我很喜欢,你要看吗?”赵芬微笑着问到,除了好奇,记者更多的是感动。据了解,拍了婚纱照后,四面八方的好心人们还给她打电话、发短信,鼓励她,为她捐款,陌生人的善良温暖了赵芬的心田。

众人援助摆地摊

“她一个人爬上7楼,还要提东西下楼摆地摊,特别坚强!”妇联工作人员鲁婧和记者一同去到了赵芬家中,鲁婧向记者透露,小芬为了补贴自己的生活费,自力更生,今年过年时就摆起了地摊。

原来,去年赵芬从重庆回到家乡资阳,一周最少做2次透析,一个月最低8次透析花费在万元以上,昂贵的医药费让赵芬决定找份工作做。在好心人帮助下,赵芬到蛋糕店上班。后来病情加重,隔一天便要到医院做5个小时的透析,实在无法正常上班,赵芬决定自己摆地摊卖饰品赚钱。

赵芬离开蛋糕店,和朋友在资阳城区一个小巷里合租了一套房子,很快便在家乐福超市边摆起了地摊。超市门口的好心人每天都帮赵芬将摆摊的木桌抬到街上,城管部门得知她情况后,破例让她每天在晚上6点后在固定的位置摆摊。雁江区公安局巡警大队民警李文勇到她摊上做巡访时,得知她不能提重物,便常常和同事在她收摊后护送她回出租屋。“这么多的好心人都在关心我。”赵芬感动地说。

记者通过赵芬的朋友了解到,其实摆地摊并不是很适合赵芬,每个星期一是她到成都进货的日子。凌晨4点,赵芬就会起床。因为到成都越早,拿到的货越好,她要去坐6点到成都的早班车,但是这么早还没有公共汽车,她又舍不得打的,就只能凌晨4点早起,徒步去车站。走多了路脚会肿,进货时别人两个小时就能做好的事情,她要花五六个小时。但是赵芬乐观地享受着摆地摊的日子,或许是被这份坚强打动,驻足她的摊位的好心顾客越来越多。

情牵外婆难放心

“小芬常回来看我,我叫她不要给我拿钱回来,她就是不听。”赵芬的外婆赵菊芳说道。聊到小芬的病,81岁高龄的她声音一下就哽咽了。

据记者在南津镇烂庙村了解,赵芬的外婆名叫赵菊芳,是南津镇烂庙村农民,一个人住在地震后村里集中修的房子里面,过着清贫的日子。

今年端午节,赵芬回到村里看外婆。临走时,她悄悄在外婆枕头下放了600元钱。回到资阳后,小姨突然打电话责备她:“外婆叫你回来拿钱,你这孩子啊,自己都顾不上了,还想着给外婆钱。”原来外婆发现了钱,着急地要让赵芬拿回去,外婆又没有手机,便赶到镇上让小姨给她打电话。

赵芬每月的透析费用除开能报销的,自己要支付的费用近2000元,但是她摆地摊一个月的利润不到1000元。这几年各界好心人为赵芬捐献的钱支撑了她近三年的生命,已经所剩无几了。如果每月没有3000元收入,她的生命将会枯萎。

“我不苦,外婆才苦。”赵芬的眼泪突然流下来。外婆已是垂暮之年,赵芬不愿外婆再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不愿外婆像当年送走妈妈那样,又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赵芬很想陪着外婆,为她做饭,扶她散步,陪她走过剩下的日子……于是拿自己赚到的钱孝顺外婆,她只想尽一点点孝心。

“小芬是个孝顺的女孩,为了让外婆过上好日子,年纪轻轻就出去打工了,没想到……”同村村民兰新成向记者说道,言语里满是同情和叹息。

回馈人间大爱的心愿

赵芬有一个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曾经帮助过她的人……这些人的善良让赵芬有了回馈社会的想法和勇气。

“其实想过放弃。”赵芬说。但只要翻开这本日记本,她又会骂自己:“放弃自己不就让这些好心人失望了吗,我决不放弃。”

那些不求回报的帮助,是一种前行的力量,推动着赵芬坚强活下去的步伐。可她不想永远都是一个被帮助的人,她希望自己也能帮助别人,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赵芬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个山东临沂的尿毒患者捐献遗体的故事,她暗暗下定了捐献遗体的决心。

自己的眼角膜还能帮助盲人看到光明,自己一些脏器还能帮助别人重获新生……“回馈人间大爱,我要捐赠遗体!”想到这些,赵芬满心激动。6月3日,赵芬来到雁江区妇联咨询,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和记者说话时,赵芬右手不停紧握着握力环。她说,握握力环是为了锻炼血管,是为了让透析管容易插在手臂上,是为了好让腿能继续行走……

采访后,记者来到雁江区卫生局找到工作人员罗雪咨询相关事宜。罗雪介绍,赵芬的情况符合器官捐献条件,在家人同意的情况下,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去签署一份“捐赠协议”便可。妇联工作人鲁婧和记者一并把这个消息传达给了赵芬,得知自己符合条件时,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