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厚德育芝兰锐意求发展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

■陈高斌本报记者余学武汪新彬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这所创建于1925年、曾获得“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风雨兼程八十九载,伍隍中学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抓文明校园建设

促学生素质提高

漫步伍中校园,满目青翠,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看到的是内蕴深厚的“功德”宣传栏,务实醒目的校史校训、格言、警句、办学理念,整洁美丽的校园环境,励志育人的文化长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展示;听到的是琅琅的读书声与嘹亮的歌声。

阅览室里书海遨游,美术室里挥毫泼墨,微机室里点击世界,舞蹈室里广袖漫舞,音乐室里乐声轻扬,运动场上投掷跳跃……优美的环境氛围,使人心情舒畅;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

伍隍中学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周围的世界是生动的思想的源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伍中德育工作重在“不说而教”,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周围世界”的教育资源,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培育,优化育人环境,构建校园文化套餐。让校园的每一堵墙、每一条路、每一棵树、每一株花、每一项活动,都对学生产生感染力和教育作用,成为学校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源泉。

芳毓楼墙上刻着醒目的校训:“立功、立德,爱国、爱乡”。伍中通过深入挖掘提炼,创造出了独具校园特色的“功德”文化:立德,就是做人,即修身取义,诚意正心,成就完美人格,体现为:仁、爱、诚、礼。立功,就是做事,夙夜为公,经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表现为:勤、恒、悟、为。立德方能立功,立功必先立德。春回大地时,百花用娇艳渲染世界,是为功,忍受住了寒冬的煎熬,是为德;秋临环宇时,果实用喜悦点缀世界,是为功,经受住了夏日的灼烧,是为德。

伍隍中学努力打造校园文化,让学生在“五心”长廊前立志;在“博艺”长廊中导行;在墙壁文化里奋进。有了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伍中还开辟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等,他们根据教育的主题和常规教育的内容,有计划地安排各种德育活动内容,使教育内容形成系列化、多样化,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形式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传统道德教育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在实践中感悟提升。每年的5月,学校都要举办艺术节,今年已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艺术节,年年有特色,届届有提高,学生们自编、自演、自创的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艺术的殿堂里快乐徜徉。

伍中的文化“套餐”,启智是核心,益美是关键,创新是灵魂,重在体现“不说而教”的实效,让学生置身于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地规范了自己的行为;置身于文明守纪、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置身于轻松活泼、内涵丰富的活动中,不由自主地培养了自身的能力,最终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加强硬件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伍隍中学顺应不断增强的教育需求,千方百计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伍中加大了对教室、寝室、食堂等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完备了后勤设施设备,让同学们获得优质的后勤保障。近年,学校加大资金投入,给毎个教室都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给所有学生寝室都安装热水器,保证学生每天早晚都能用上热水;给所有寝室和教室都安装了空调,确保学生上课和就寝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社会对伍中寄予厚望,对学校来说是压力更是动力。我将和全校师生一起,尽最大努力,花最大力气建设学校,建好教师队伍,抓好教学质量,以一流的办学业绩来回报社会。”伍隍中学校长陈永富告诉记者。

师德建设保质量

教学课改促成长

教育是培养人的千秋大业,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关键作用,同时,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也是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为此,伍中师德教育常抓不懈,无私奉献精神代代相传。

伍隍中学的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身立教、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出了表率。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德育文献,明确德育工作要求,交流德育工作经验,树立人人抓德育的意识;开展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观摩学习,如班会观摩,在相互交流中共同进步;定期开展师德教育专题报告和理论讲座,定期评选师德标兵;结合实际确立党员示范岗位,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制定科学的评价措施,评选出“创先争优”示范岗,树立典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们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打造名师群体,发挥名师辐射引领作用,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全力实施有效教学,倾心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有声有色;坚持让名师讲示范课,高级教师讲观摩课,其他教师讲公开课制度。培养青年教师,让年轻教师向优秀教师拜师学艺,师徒结对,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不论严冬酷暑,刮风下雨,天不亮老师们就赶到学校督促学生早起、辅导早自习;夜深了,老师们还在批改作业,查晚寝;休息时间义务为学生辅导弱科,沟通思想,调整心态。为了学生,老师们呕心沥血,甘为人梯。正是这样一个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战斗集体,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赢得了学生深深的爱戴,备受家长的信赖和社会的肯定。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何为活水者?课改也。伍隍中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大胆进行“以生为本,教学相随”的教学改革,形成了人人参与科研,人人致力课改,努力做到以科研促教研的良好局面。

活水来了,伍中的课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学校在加强交流、总结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尊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善待老师,让每位教师都能获得成功;尊重家长,让社会感到满意”的理念,确立了“在教改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质量,以质量促前进”的教学方向,形成“以研促教,以教带研,帮扶引领,助推成长”的教学氛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朵朵校本教研之花,2013年高考成绩更是令人瞩目:伍隍中学在应届生入口质量很不理想,补习生人数少、入口质量欠佳的双重困难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本科上线437人,艺体双上线39人,共计476人,超出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125人,任务完成率达136.7%,升学率提升了8个百分点,全面地展示了伍中新课改的丰硕成果。升学率居全市同级学校第一。文科升学114人,升学率39.8%;理科升学362人,升学率41.8%;总升学率40.8%,远超全市同级学校平均升学率。优生保持率高,后进生提高幅度大。2010年高一招收A1、A2等级学生仅有121人,而2013年高考本科上线高达476人。A4及以下等级学生升学96人,其中B等级及以下升学21人,创造了雁江教育的奇迹。网络直播教学成效显著,高三18班第四学期与成都七中建立网络直播合作关系,高考升学率达84%,本二及以上升学率达81%,凸显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突出效果,作为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中学,实属不易。

优秀的业绩来自于优良的办学传统、科学的育人观念、勤奋刻苦的教师队伍。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农村教育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让孩子受到优质教育的期望,于是不少先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往城镇学校。有鉴于此,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伍中大胆提出了“让农村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这样的口号一方面是说给教师听的——为农村的教育工作赋予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是说给家长听的——“您把希望交给我,我将把未来还给您”;同时这也是说给各级领导听的——关注农村教育时不我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伍隍中学的办学理念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因而转化成了学校发展的强大力量。伍中人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的、纯真的、充满智慧与诗意的生活。只有把教育当作是一种生活而不仅是职业,才能摒弃功利,回归自然的本位。“享受”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善良包容的人生观,是对困难和挫折的坦然面对,是创造新生活的主动实践。

辛勤耕耘,以爱为犁。伍隍中学用非同寻常的努力和汗水,在贫瘠的土地上浇开了艳丽的花朵,向资阳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充分肯定。家长们称赞说:“这是我们信得过的学校!”省、市、区有关领导称赞说:“这是四川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