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10点,李冰冰敷着面膜如约到达。上妆、沟通拍摄细节、一套接一套换衣服、专访,忙完又踏着暮色奔赴下一场会议。整个工作过程中,李冰冰始终神采奕奕、精气神十足,还时不时开几句玩笑。
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李冰冰不是一个“合格”的明星。我不知道如何去定义一个明星是否合格,或许就像她说的:“我从来没想过当明星。我觉得明星是时代的产物,以前的演员出名还是叫演员,后来有了明星这个词。发生了,就学会接受,学会适应这个头衔。并不像当演员这么纯粹。”李冰冰的性格直率,骨子里透着东北女孩的率真,也许正是这份“真实感”让人觉得她做明星不合格吧。
同这份率真一同保留至今的,还有一颗粉红色的“少女心”。她用粉红色的手机壳,穿HelloKitty的睡衣,说起爱情就像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偶尔还喜欢耍宝逗乐。在与工作团队沟通拍摄创意时,经纪人想让李冰冰找到早晨睡眼惺忪的感觉:“你记得我说过,你早晨醒来睁眼的时候,那个毫无防备的表情最好看了。”李冰冰佯装无奈地摊手:“你说,这每天醒来都给你看得多失败啊……”
2014年上半年,凭借《变形金刚4》,李冰冰几乎把全世界的大银幕走了个遍,已经杀青的《钟馗伏魔》也将于年底上映。在事业上,李冰冰已经不再去刻意追求什么目标,就像当初“顺势而为”进入好莱坞那样,做好准备,等待新的时机。
时间在李冰冰眼里带来的是变化和希望,也许正是怀着这份憧憬,时间也祝福了她。
不做别人眼里的成功
华表奖、百花奖、金马奖,从演员到电影节评委,Gucci全球代言人,“亚洲之星”大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亲善大使……当年在院子里复习备考,被邻居询问后羞红了脸的李冰冰,绝对不曾想到在20年后会收获这么多的光环。今天的李冰冰身上早已看不到任何的不自信,再刁钻的问题抛给她,她都可以轻松调侃地应答:“吹牛?我还用吹吗?这么牛!”
演员、明星、老板,女儿、姐姐、姨妈,李冰冰身上的诸多身份,归根到底也不过就是“女人”与“女孩”两个词。既有女孩的纯真、直率和梦幻心,又有女人的独立、淡定和责任心,现在的李冰冰,正是她最好的状态。
李冰冰说,自己满足是最重要的,不要强求他人的肯定,做别人眼里的成功,很累。虽然步履从容,但李冰冰有很多笃定坚持的事,比如健身和学英语,尤其是学英语,一说起来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健身同样也是她乐此不疲的事,在拍摄现场和造型师拼肌肉,在采访的车里还展示了上臂的肱二头肌,说实话真的很强!
清晨在化妆间里,李冰冰吃了几枚煎饺,晚上采访时我们好奇不吃油炸食品的她缘何破戒,她很认真地说:“对呀,这是我最近第二次吃煎饺,被你们碰上了。因为最近我有点吃不下饭。”接着她又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嗲声打岔:“哎呀,这个不要说啦!”好强的她现在越来越觉得,健康很重要,亲情很重要,自己开心最重要。
时间跑不赢我
一直没觉得自己老
“其实我一直都没觉得自己老,回忆起在鸡西上师范的时候,我还会弹琴呢。到现在我都18年没摸琴了,手都不好使了。老想着花一个礼拜的时间把琴捡起来,以为一个礼拜就足够了,但手已经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也许在李冰冰的世界里,时间一直都没能跑赢她,或者说岁月留给她的,更多的是自信。
20岁时,李冰冰还在上海戏剧学院念书,一心想成为一名好演员的她也许不会想到20年后的自己会收获这么多的风光,成为一线女星,走上国际舞台,开火锅店,成立投资公司,有一个可爱的外甥。某种程度上说,比起做计划,李冰冰更擅长做总结,写日记就是一个例证。
“因为脑子不好使,我觉得我记东西记不清楚,所以一直写日记。”在化妆间里,她毫不避讳地这样说自己。谈及2014年的规划和阶段性总结,她也是以写日记来开头:“我15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到现在。中间有段时间因为博客、微博的兴起,写得少了些。但我每天都有记流水账的习惯,连我每天用的什么面膜都记得特别清楚。如果你问我去年的今天在干什么,我能很清楚地告诉你,因为日记本里都记下来了,那一天的一切事情几乎都会浮现出来。”
18年前的李冰冰会在写日记时给自己一些规划和目标,但近年来,她更倾向于少想而多做。“梦想、期待还有意愿,这是不同的层面。有梦想,有目标,更要付诸实际和动力。”李冰冰常拿健身和学英文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现在李冰冰常拿健身和学英文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现在的想法。今年李冰冰开始了事业上的新一轮上升,《变形金刚4》实现了她在好莱坞的第二次亮相。随着《钟馗伏魔》杀青、《变形金刚4》的全球宣传完毕,李冰冰总算有了个可以自由安排的假期。
如今,李冰冰已经有足够的自由选择每天要做的事。学英语是她的爱好,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很享受用第二语言与别人流利交流的小虚荣心。”这爱好同时支援了她的事业。而除此以外,健身和保养是每天必须的功课。现在的她,越来越注重健康。
另外一个占据了李冰冰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就是她的小外甥“王子”。在小外甥面前,她就变成了充满爱心和童心的“大大”。“王子”也让她体会到一些做父母的心情:“当妹妹有了小孩之后,我特别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那种微妙深厚的情感,一秒一帧的变化,每天都在心里发生涟漪般的化学反应。但等孩子长大了,对父母的感情完全达不到同样的程度,所以回馈不够就觉得很歉意,没有花足够的时间陪伴他们,缺乏沟通。这几年做得比以前好一些。我想继续多拿一些时间出来给自己,给家人。”
据新华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