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谢承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一年大学新生扬帆启航时。在这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时节,我市各级共青团组织认真践行工作活动化、活动项目化、项目社会化“三化”理念,深入实施希望工程“助你上大学”项目,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广聚社会资源,打出助学“组合拳”,开展了社会捐助、结对帮扶、爱心义卖等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为寒门学子牵线搭桥,帮助他们点亮梦想、展翅翱翔。
不让贫困
成为上学障碍
对于寒窗十年的小杨同学来说,领到期盼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欣喜的,然而不菲的学费和大学期间的生活费却让他犯愁。“我的家庭情况就摆在眼前,大学虽然录取了我,但是能不能走进大学校门,却还是个未知数。”和其他学生相比,乐至县全胜乡的小杨同学显得内敛很多,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他心事重重。
据了解,小杨同学的父母十多年前离异,他与父亲相依为命,母亲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已失去联系。2013年父亲因病去世后,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而爷爷年老残疾,奶奶也因病丧失劳动力,小杨虽然在政府的帮助下念完了高中,但这个家庭显然无力支持他上大学。
高考成绩优秀,却可能因病、因残、因灾等造成家境不好,付不起学费、生活费而面临失学的青年,并不仅仅只有小杨一个人。
简阳施家镇的小侯同学,今年被成都中医药大学录取,她也在为自己的大学费用发愁。小侯家中4个人,爷爷年过70岁,爸爸妈妈都是残疾人。2008年地震中房屋受损,重建又借了亲戚几万元,虽领到了低保补助,但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现在考起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对这个家而言,成为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
家境贫困,成为了上学的障碍。为了像小杨、小侯这样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综合解决家庭贫困的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费用等问题,团市委发起了希望工程“助你上大学”活动。这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市委书记李佳对此专门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全市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以巨大鼓舞。
奉献爱心
拓展筹资渠道
为尽早启动项目,把握主动权,争取更多的爱心单位、爱心人士参与,团市委2014年年初即策划制作项目公益书,春节后即与爱心企业、驻外团工委集中对接,达成一批捐赠意向并持续跟进。
在巩固和扩大团内助学资源的基础上,团市委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构建“大助学”资金池。经过努力,助学金总额达到164万元,确定帮扶对象408名。其中,争取到希望工程“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和四川烟草助学资金28万元,向爱心企业募集助学资金120万元,我市青联委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团干部也积极参与助学,捐出资金16万余元。四川鸿琛建设工程集团将原拟在都江堰修建希望小学的320万元资金转投家乡和灾区,分5年资助贫困大学新生,荣新集团、名景地产、昕晟商务等企业也纷纷伸出援手。此外,共青团还发动筑梦公益助学援助会、星火公益发展中心等青年社会组织参与资金募集、商品义卖和社会调查,实现了广泛的社会动员。“微公益,正能量”,从垂髫小儿到耄耋老者,纷纷为希望工程助学捐款捐物,为建设幸福资阳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把有限的资源落实到最困难的学生和家庭,提高希望工程“助你上大学”的公信力,团市委与市教育局合作,从“高三年级家庭困难学生数据库”抽取优秀贫困生信息,资助对象主要从市、县教育部门数据库的“特别贫困”一类中抽取,过程做到“阳光选拔”。团干部和社会组织、捐赠方代表顶着炎炎烈日,深入农村、社区贫困对象家中,一对一开展家庭调查。为防止突击筛选造成情况失真,还筹资26万元,从即将升入高三的应届学生中储备特困对象65名,高三期间发给每人每月400元的生活费,让他们放心备考,升入大学以后优先纳入资助。经过反复筛选,在资助对象中,来自低保、残疾家庭或学生本人残疾的占16.5%;孤儿或父母一方早逝、离异弃养的占17.6%;直系亲属患有重大疾病或瘫痪的占37.4%。
在资助模式上,教育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鼎力支持,向贫困大学新生宣传国家助学政策,帮助贫困新生申请国家贴息助学贷款,指导他们通过入学“绿色通道”争取学费的“缓、减、免”,并帮助协调一次性交通费和短期生活费补助。特别是共青团和教育部门共同启动了针对特别贫困家庭的“育英助学计划”,将募得的84万元社会资金分月上卡,第一、二学年每月400元,第三、四学年每月300元,资助总额每人13700元,五年制本科的资助额度则更高。
希望工程
助学步入常态
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希望工程助学实行“精准扶贫”,除了资助学习生活费用,更重要的是促进贫困学子的人格成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做到帮扶一人、幸福一家。为此,“助你上大学”工作将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从单一资助向整体帮扶转变。鼓励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自我造血,激发他们自强不息、励志成才的内在动力。组织爱心企业职工、爱心人士、创业导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子,通过书信、邮件、家访,推动联系渠道由“人对人”向“家对家”转变,事实上有的受助学生家长已被爱心企业吸收为员工或聘请从事家政、保洁工作;在爱心企业和青年就业创业基地中建立一批大学生实训基地,为贫困学子假期实习和勤工俭学提供机会。他们还组织受助学生参观规划展示馆,鼓励他们当资阳建设发展的“外宣员”、传播共青团正能量的“网评员”。寒假开始,拟在留守学生之家为受助学生提供100个公益实习岗位。
“感谢党委政府,感谢爱心企业和好心人为我提供的帮助。我会怀着感恩的心,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和踏踏实实的工作建设家乡、回报社会。”受助学生小李激动地说。爱,在贫困学子中延续和接力。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团市委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希望工程“助你上大学”工作,对贫困学生困难努力做到“看见一个帮助一个、知道一件解决一件”,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点亮梦想、点燃希望,让寒门学子与爱同行、圆梦大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