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俊 本报记者 曹礼芹
今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导向,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目标,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消费维权,强化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商事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1月,出台全省首个针对受件、审件人员而制定的企业登记形式审查标准规范——《企业登记形式审查规范标准》。6月1日,雁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发出了全省首张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营业执照。9月21日,发出了全市首张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新进展:新发展私营企业1516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332户,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65户。
维护市场秩序获得新成效:共查办各类违法违规案件597件,案值859.89万元。
消费维权工作取得新成绩:3月14日,省工商局、省消委会发布2015年四川各市州消费者满意度指数测评结果,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资阳排在首位。今年9月,资阳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消协组织的新闻宣传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
做好“加减法”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以前办个营业执照要跑好几趟,现在好了,只要资料符合要求,在办证窗口马上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给我们省了很多事!”2016年6月1日,市民吴敏女士在雁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领到了全省第一张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营业执照,标志着资阳市“两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全面启动,“两证”办结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
2014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两年多来,全市各级工商机关扎实推动各项措施在资阳落地生根,先后完成了各项工作,以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的“加法”。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市共新增各类企业4528户,月增长146户,比商事制度改革前提速100%,改革红利不断显现。
完成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工作,除27类行业外,全面实行了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
完成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工作,并依托“资阳市信用网”,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交换平台,2014年10月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双告知”制度,实现了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
完成《资阳市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先照后证”改革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完成企业“年检”改“年报”工作。我市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企业年报率分别达到99.41%、99%、99.67%,个体工商户年报率分别达到97.04%、98.30%、99.58%,位列全省前列;2015年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为98.06%,位列全省第二名。
完成“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2015年7月7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三证合一”的全地域推进、全环节覆盖,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的时限由规定的30天缩短为3天。2016年9月21日,发出了全市首张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此次登记改革比全省统一期限提前四天。
完成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制定了《资阳市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暂行办法》,对原则界限、注销条件、操作流程等进行了细化,并于今年5月起在全市范围内铺开。
完成工商登记流程改革。积极转变服务方式,将工商登记审核制度由原来的“一审一核”调整为“一人核审制”,九项工商登记项目中的七项实现了当场办结,行政效率提高了75%。按照“登记规范化、形式审查制度化、档案装订标准化”的总体思路,出台了《企业登记形式审查规范标准》,这也是全省首个针对受件、审件人员而制定的企业登记形式审查标准规范。实施以“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工作法,严格执行首问责任、过错追究、限时办结等六项制度,深入开展“四通、四零、四不让”活动,不断提升服务满意率。
强化“五个重点”聚力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工商局强化了“五个重点”。今年1—10月,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1516户,比去年同期增长28.91%;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332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4.29%。
重点搭建小微企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市民营办的综合协调职能,落实《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通知》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十五条措施》等各项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全市小微企业名录库,积极推进个转企工作,确立梯次培育名单,放宽工商登记条件,做好“品牌、融资、回访”三项后续帮扶措施,协调奖励配套资金。1—10月全市有101户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升级为企业。
重点推进实施商标兴市战略。建立“资阳市知名产品储备库”,定期开展“知名商标评定”活动。大力开展“个十百千”工程和“商标战略进园区”工程,创建省、市级园区商标工作示范指导站(点)3个,大力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建立外向型重点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定向培育制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今年新增驰名商标1件,目前,全市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7件,有四川省著名商标26件,资阳市知名商标71件。全市共有有效注册商标4490件。
重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抓实准入兴农、合同帮农、商标富农、经纪活农等举措。今年1—10月,全市共新发展家庭农场286户,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65户,同比增长40.16%;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367人,推广涉农合同示范文本3000份,有效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重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以骨干企业、涉农龙头企业、民营企业为重点,采取“三押一推”,即股权质押、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和银企融资平台推进会等系列措施,进行个性化帮扶,帮助企业盘活资产。今年1—10月,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50件,抵押金额14.84亿元;股权出质登记84户,被担保债权数额26.06亿元。
重点推进非公党建工作。切实加大组建力度,按照“三个一、六个有”的标准,扩大、完善和规范党建阵地。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按照“一好双强”要求,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集中组织开展培训、轮训。加强教育引导,着力壮大党员队伍。目前,全市新经济组织中共有党员4888名,党组织640个。
围绕“四个全力”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今年1—10月,全市工商系统深入开展了“红盾春雷行动2016”“双打”“双保”“道路交通安全”“打击传销”等十余项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办各类违法违规案件597件,案值859.89万元。市工商局先后被评为“双打”工作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
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中,市工商局在全力加强市场监管执法的同时,围绕城区农贸市场整治、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整治城区农贸市场中,市工商局牵头负责城区五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整治任务,通过发扬敢于动真碰硬的精神,主动下深水、破难题,目前完成了三大市场改造整治任务。11月21日起,城西市场也开始集中整治。
在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中,资阳市企业信用征信系统数据库内集中整合了全市33564户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存续企业20735户,吊销4981户,注销7851户)信用数据。目前,“资阳市企业信用网”累计访问总量已达259.62万人次,月访问量超过6.9万人次。全市93家企业分别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守合同重信用”称号。
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今年1—10月抽检商品296个批次,查处不合格商品案件28件,下柜商品货值金额5.03万元;规范网络商品交易秩序,全市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建档85户,开展网上网下巡查612户次;严厉查处欺诈或通过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2015年成功处理的某汽车经销商欺诈消费者一案,中国消费者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与法》栏目相继进行了报道。
突出“五个强化”积极营造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
今年1—10月,全市工商、消委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815件,接待消费者来电、来信、来访咨询11895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8.92万元。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突出“五个强化”。今年3月,省工商局、省消委会发布2015年四川各市州消费者满意度指数测评结果,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资阳排在首位。2015年,市消委会被省消委评为全省绩效考核先进单位,被中消协评为“全国消协组织先进集体”。
强化维权机制。推进12315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现在全市有消费维权服务站、投诉站、联络站(点)78个。着力强化大调解工作格局,完善诉案对接机制,专门成立了消委律师顾问团,还建立起了“1+1+1”(即司法加工商加消委)的综合协调机制,积极探索和完善消费纠纷解决新途径。
强化维权效能。增设12315接听端口,接听率大幅上升。今年1—10月共接到消费者来电7679件,来电比2015年全年的1928件增加354%,接听率达95%,上升17%,有效防范了12315投诉电话的漏接风险。
强化消费教育引导。创新消费教育形式和内容,与4家媒体联合开设了“3.15特别维权行动”专栏,会同消委会成员单位开展大型宣传、咨询、纪念活动。创办《资阳消费者之家》内部双月刊杂志,开通“资阳消费者之家”微信公众号,今年9月,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消协组织新闻宣传工作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强化整治消费热点问题。联合相关公共服务业管理部门和媒体,通过网络投票、合同专项检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全市电力、广电数字网络、通信、保险、物业、旅游等六个公共服务行业开展公共服务业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活动,结合测评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专门召开“情况通报会”,下发《整改建议书》,督促各公共服务业相关单位进行及时整改,有力地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强化协调发挥成员单位作用,有效处置了多起群体性投诉事件。
一年来,市工商局力抓领导班子建设、力抓依法行政水平、力抓党风廉政建设。今年7月,资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陈琨被评为全省践行“两学一做”十佳服务明星。2015年该局成为资阳市唯一被命名为省级学法用法先进单位的市级机关,连续9年荣获“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殊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