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鸥 张运
五年弹指一挥间,雁江大地展新颜。
喜迎资阳市雁江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资阳市雁江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之际,回眸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区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以来,既有坦途顺境,也有荆棘坎坷,雁江区政府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向全区110万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五年来,雁江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四个新雁江”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数说成果: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过400亿元台阶,预计2016年将达到438亿元,年均增长10.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9亿元,是2011年的2.2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亿元,是2011年的1.9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3亿元,是2011年的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679元和13688元,分别是2011年的1.7倍、1.8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14.6:64.7:20.7调整为2016年的10.3:63.7:26.0。在全省175个县(市区)中,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从2011年的第18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15位,在69个丘陵县(市区)中从2011年的第6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5位。
千方百计稳增长产业转型奏强音
关键词经济腾飞
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10年到2015年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类区先进县”……雁江区政府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形成了造车、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95%以上。园区平台不断拓展,建成园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9平方公里。城东生物医药科技食品产业园入驻国内外企业24家,中和工业园从无到有,现代内资配套产业园、南骏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全面建成。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154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年均增长10%,总体实力位居全省丘区前三强。
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市首个万亩丘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基本建成,“三大片区”建设初具规模,打造农业示范园区30余个,建成经济林木等8类基地120余万亩。累计培育种养大户5000余户、家庭农场290余个、农民专合社880余个、龙头企业66户。产村相融进程不断加快,建成新村聚居点615个、幸福美丽新村157个。全区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等称号。
服务业活力持续增强。电子商务迈上新台阶,前后科技入驻发展,建成电子商务示范社区2个,全区电商企业达320户,预计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50亿元。城东现代物流园成功申报全省首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投资逾10亿元的中铁飞豹物流港项目签约入驻,清巍汽车等一批汽车4S店品牌店建成运营。乡村旅游实现新突破,“丹中保”乡村旅游“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格局加快形成。
据了解,2016年,全区预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14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9.2%,工业经济实力位居全省丘区前三强;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3.5亿元以上,是2011年的2倍;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98亿元以上,是2011年的1.5倍。
以人为本办实事富民惠民赢民心
关键词民生改善
“全区要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深入推进各项民生事项。”11月16日,雁江区对脱贫攻坚及民生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五年来,雁江区政府坚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增进民生福祉,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近13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2016年,全区预计实现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679元和13688元,分别是2011年的1.7倍、1.8倍。
脱贫攻坚强力推进。实施产业提升工程,贫困村“造血”能力明显提升。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在全市率先创新实施医疗扶贫。实施住房保障工程,全面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贫困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五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49亿元,整村扶贫项目全面推进。2016年,全区围绕17个贫困村退出、1.33万人脱贫目标,扎实推进各项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脱贫目标任务。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城东新区“五年成规模”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五年累计实施项目190个,完成投资超300亿元;建成城市骨干道路近100公里,字库山公园一期等项目建成投用;18个商业商住项目全面铺开;14公里滨江路堤景观带全线贯通,建成城市绿地生态体系270万余平方米。城市管理和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城乡条件持续改善。
民生事业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切实加强,发放低保等各类救助款项逾12亿元;就业渠道不断拓展,保障住房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3年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强区深入推进,新(扩)建学校80余所,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六年位列全市第一;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与成都建立区域联盟医院关系,成功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社会治理和生态建设不断深化。深入推进“平安雁江”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评估验收,确保了社会总体稳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大力实施农村面源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专项治理,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区行动,森林覆盖率较2011年提高4个百分点。
锐意进取抓改革招大引强添后劲
关键词开放合作
11月3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正式开幕,展会期间,雁江区除参加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外,还组织了客商会见、实地考察、现场观展、贸易洽谈等活动……本届西博会上,雁江区签约合同项目14个,投资总额达52.8亿元。其中,签约省外合同项目12个,投资金额44.8亿元。
雁江区紧紧抓住成资一体化、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国家级天府新区布局战略叠加等有利的发展机遇,充分开放合作,招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充分利用“西博会”“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及国际投资大会”等活动平台,高层次、宽领域宣传、推介雁江,先后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25家,累计签约重点项目159个,到位国内省外资金509亿元。特别是加多宝、安井食品、前后科技、中铁物流等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发展,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等重大项目顺利签约,为雁江加快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与成都市龙泉驿区开展全面合作,确定了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5个方面33项合作事项,为全面推进“成资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不断拓展开放平台,与西促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社科院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与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常性的贸易往来,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2亿美元,引进利用外资3.5亿美元。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主动承接城市管理职能下放,进一步明确食药监、工商、质监等部门职责;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同步上网规范公开运行;党政机关公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财税体制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实施。教育、文化、金融等改革统筹协调推进。
转变职能促发展优化服务树新风
关键词效能提升
“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全面加强政风建设。”五年来,雁江区政府深入基层调研,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增强服务本领,提升服务效能,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为全区经济发展、基层建设、群众需求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新风尚。
行政效能持续提高。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制度,健全区、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城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全区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实现视频联网监控、517个村组建成便民服务代办点。加强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建设,按时办结率达100%。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加强,政务、村务公开不断深化,累计办理区长信箱和群众热线来信来电3000余件。
法治水平不断提升。建立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圆满完成“六五”普法工作。坚持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审议等制度,依法行政、民主决策、科学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清理废止规范性文件15件、制定45件,审理行政复议案件33件。依法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区“十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反腐倡廉工作扎实推进。加强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全面规范公务接待、财政资金管理,强化了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回首过去,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展望未来,机遇无限,催人奋进。
雁江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为加快内陆开放前沿区、产业发展示范区、临空经济优势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兴盛、生态宜居、风清气正、幸福和谐“四个新雁江”建设水平,为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砥砺奋进,续写辉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