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区作为全国50个“长寿之乡”之一,80岁以上的老人有2万余人,上百的老人则有70余名。近日,记者走近雁城4位年愈90的老人,分享他们的长寿秘诀。
■实习记者刘梦娜
朱志清:每天多散步好人能平安
家住雁城车城小区的朱志清老人,虽然已年满92岁,但依旧有很多黑发,皱纹较少,身体健朗,声音洪亮,看上去与70多岁的老人一样。
朱志清介绍,她自从12岁得了场大病后,至今未得过病,身体十分健朗,甚至还能自己穿针引线补衣服。
朱志清每天会到外面散步6小时,平时和70多岁的伙伴散步还会嫌弃别人“走太慢”。她介绍,最爱白水煮茄子和豆腐,除了盐和熬好后放置一周的猪油,其他什么作料都不要。
朱志清家里很清苦,儿子由于瞎了一只眼闲在家,媳妇有心脏病做不了重活。每月仅靠孙子给的生活费和政府对满90岁老人的100元补助过日子。但老人心态十分平和,对吃穿不计较。
“不害人、不操心、有良心、会感恩,就能长寿。”老人介绍,自己一直坚信“好人一生平安”。
李银菊:心态放平和万事不计较
家住雁城学苑小区的李银菊(音,老人不识字),今年96岁。记者见到老人时,老人正坐在小区内树下和居民聊天。
李银菊介绍,自己身体比较健康,除了偶尔咳嗽,经常感冒外,并无其他大碍。“我什么都吃,从来不挑食,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吃点香蕉葡萄,苹果用勺子刮来吃。”老人告诉记者,由于只有一颗牙,平时吃的都是煮很软的食物,口味清淡。
李银菊介绍,自己从几岁就“嫁“到李家当童养媳,以前日子十分艰苦,冷了只能盖蓑衣,吃得也不好,还老受婆婆打骂,而丈夫又有哮喘,家务全是她做。
“很多人都劝我走,我不愿意走,虽然婆婆对我不好,但丈夫对我很好,什么都依我。我没读过书,也没有文化,但我知道什么是承情。”回忆起往事,她感慨不已。“我坚持下来了,并且一坚持就是几十年,把子女拉扯大了。”
赖翠华:每天多锻炼事事不求人
家住学苑小区的赖翠华,今年93岁,腿脚利索,走路不用拐杖。当记者见到赖翠华时,她正在下楼,记者上前搀扶却遭婉拒,“不用扶,我自己走得动。”赖翠华老人边说边扶着扶手一步一步慢慢走下来。
赖翠华介绍,只要天气好她都会出门散步,一般走到三贤公园,饭点到了就回家。“我不用拐杖,都是自己走,也不愿意有人搀扶,能自己走就自己走,走不动了就在家呆着。”
“我不愿意打扰子女太多,一般都是这家呆10天就去另外一家。中途让我跟着去吃喜酒都不好使,不愿意去。”老人表示,“子孙对我很好,但是我还是喜欢依靠自己。平时锻炼就是拉着窗户,动动手,甩甩脚,每天做半个小时,累了就坐在床上休息。”
王道宽:自创健身操注重勤保健
家住师范校博通小区的王道宽,今年已93岁,但他看上去十分健朗。
王道宽介绍,自己70多岁时,患有慢性肠胃炎、高血压、冠心病等五六种病。后来自己创作了一套健身操,并坚持锻炼了10余年,现在一点发病的征兆都没有。
王道宽说,这套操每天都要做40分钟,动作很简单。以前一个下腰的动作每次做都会出汗,但现在一套操下来一点汗都不出。
“我没事就写点诗词,打会门球。”老人表示,自己加入了好几个诗词书画协会,每个月有10天的时间要出门搞活动。剩下的时间除了创作新的诗词外,还要买菜做家务。
同时,他坚持每天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这很重要,能把肠胃里的毒素排出来。每晚睡前泡脚也很重要,脚暖和了睡眠也就好。”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四位老人的心态都十分平和,在周围居民的眼中脾气都很好,不与人争高低。对于他人的家长里短只听不议论,正如朱志清老人所说“我只当收音机,不做任何评价。”并且,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坚持锻炼,每天都出门散步;吃东西不忌口,有营养的都会吃,也爱吃水果。并且,每位老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坚持。我相信,只要做到这几点,资阳的长寿老人会更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