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礼芹
近段时间由于气温的变化,加之小儿抵抗力差,患感冒的小儿比较多。那么小儿感冒发烧应该注意什么呢?日前,记者采访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博士张凤,她建议广大家长对小儿感冒发烧要有正确的认识。
小儿发烧要重视其精神状态
“正气越足,抗邪越积极,发热越高。小儿感冒发烧,要重视其精神状态。”张凤表示。
张凤介绍,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低热37.4~38℃;中等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
“小儿感冒不发烧不是好事,烧得高也不好,有的甚至烧得惊厥,关键是要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张凤说。如有以下情况要及时送医:一是亢奋:本来很乖,发烧后烦躁不安,不停哭闹,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甚至说胡话;二是委靡:孩子本来很活泼,但由于发烧后变得不爱动,也不说话,老想睡觉;三是合并其他急性症状,如剧烈咳嗽,呼吸急促,胸闷喘憋,四肢冰冷,甚至腰背和双腿开始抽筋等。
感冒发烧又分风寒和风热。风寒感冒有三大标准:流清涕、清稀痰,舌头淡红色(与口腔黏膜对比),不出汗(汗孔都被风寒邪气冻结、堵塞,自然无法出汗)。风热感冒有四大标准:黄涕、黄粘痰,舌头红、淡黄苔或者黄苔,咽喉、扁桃体、淋巴结红肿痛,微有汗。
小儿发烧可用推拿法治疗
“推拿,是中医治疗小儿感冒发烧的好办法,也是很多家长较接受的。但在实践中风寒和风热发烧的推拿方法有所不同,广大家长要认真区分。病在表,往往是风寒束表,孩子着凉、感受风寒导致毛孔闭塞、寒邪不出,在体内与正气相争,所以导致发烧,此时用发汗解表按摩方法最为对症。病在里,如咽喉红肿也会导致高烧不退,温度往往要超过39℃,此时用的手法不能只想着发汗,要用清热凉血的按摩手法。”张凤建议。
要想推拿达到好的效果,首先要了解推拿要点。第一,手法要求。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有:推、拿、揉、运、捣、掐、分、和,还有捏脊。这些手法要求柔和均匀,持久有力,轻而不浮,快而不乱,平稳扎实,作用深透,刚柔相济。第二,补泻方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一般情况下,向心方向是补,离心方向是泻。但有一个例外,天河水就恰恰相反,离心方向是补,向心方向是泻,这个需注意。第三,时间速度。一般情况下,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50~200次左右,每个穴位推5~10分钟即可。
风寒感冒发烧推拿为清肺平肝、揉一窝风、拿列缺、清天河水共四推。第一推,清肝平肺(疏风清热解表)。肝经穴在食指掌面,清肝经即从指根推向指尖;肺经穴在无名指掌面,清肺经即从指根推向指尖。平肝清肺即同时清肝经和肺经,是感冒的常规手法。第二推,揉一窝风(祛风解表散寒,缓解鼻塞)。一窝风在手背腕横纹中央的凹陷中,持续揉按。第三推,拿列缺(发汗解表,不出汗时用)。列缺穴在手腕两侧的凹陷中,用拿法到出汗则止。第四推,清天河水(解表去热,化痰止咳),天河水穴在前臂内侧正中,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成一条直线,清天河水即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风热感冒发烧推拿为清肺平肝、退六腑、提捏大椎共三推。第一推,清肝平肺(疏风清热解表)。肝经穴在食指掌面,清肝经即从指根推向指尖;肺经穴在无名指掌面,清肺经即从指根推向指尖。平肝清肺即同时清肝经和肺经,是感冒的常规手法。第二推,退六腑(退高烧、降实火、清痰热)。六腑穴在前臂尺侧,从肘横纹到腕横纹成一条直线。退六腑从肘横纹推向腕横纹,能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一切实热证。第三推,提捏大椎(发汗退烧)。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我们低头,颈椎突起最高的那个部位下面),建议提捏1~2分钟20~30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