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套话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

□老丙

“女儿你好,来信收到……家中一切都好,寄来的钱已收到,我身体也很好,不必挂念……”几分钟时间,一封信就写好了。

这是一封母亲给女儿的回信,是很久很久以前我代这位母亲——街坊邻居姜婆婆写的信。

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姜婆婆的女儿在外地工作,老人独自在家,又目不识丁,看到我坐在家门外写作业,多远就招呼我:老三,来,帮我念一下信。信很简单,念完,她回味了几分钟,便说,你帮我写一封回信哈。写信?怎么写?我心里紧张起来,我还从没有写过信呢。姜婆婆没管那么多,回家找信笺去了。信笺找来了,我只好硬着头皮,照着来信的格式,姜婆婆说一句,我照写一句。姜婆婆的话并不多,花了半个多小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张信笺上才写了一小半。我似乎觉得太浪费了,不停地问姜婆婆:还有没有?还有没有?总希望能把信笺写满,因为那时寄一封信要八分钱,而八分钱能管一顿饭了。

有了第一次,便有第二次、第三次……姜婆婆差不多每个月都要收到一次信,我就承包了帮姜婆婆念信、写回信的活儿。久而久之,我写信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念完信,取出信笺,不需要再等着姜婆婆说一句我写一句,按照以前的格式、以前的惯例,把那些问候的话、回答的话先写出来,这样就完成了大半篇,然后再问姜婆婆有什么新的信息、内容要给女儿讲的,补充上这些内容,一封信很快就完成了。

只是没想到,这事成了我写信的启蒙老师,也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更没想到,那时起,我就熟练了用套话。

在新华字典中,套话的解释有三层意思:一是指文章、书信中按旧套套写的语句;二是指套用现成的结论或格式而没有实际内容的话;三是指客套话。我也算是无师自通学会了按旧套套搬话语了。

每次帮姜婆婆写的回信中,必有“身体很好”、“不必挂念”之类语句,这种格式化的语言下意识地就写了出来。当然,象“我身体很好”这样的句子,还是要看姜婆婆身体情况的,不可能明知在生病还写个身体很好。所以,传递的信息还是可信的、有意义的。

后来,不用写信了。不管是帮别人写,还是给自己亲朋好友写信,都已成为历史。但是,日常工作中、生活中,却离不开套话了。

“过去的一年,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的帮助下……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我的年终总结,这样的句子不知用了几次了,早几年还想变一下花样,但越到后头就越不知怎么写,实在想不出更新鲜的词句、更新鲜的内容,无奈之下,复制上年的总结,稍作修改,添加一些新的内容就完事了。套话用了一年又一年,成了惯性。

不少人特别是机关单位工作的人,都会经历“命题作文”的考验,有了套话,让大家有妙笔生花的感觉。所以,人人都爱用套话。套话本是一门语言艺术,只是,公文中用得太多,总让人有了假大空的感觉。于是,在会场上,时常会听到有人轻轻地哼一声:套~话!不屑的意味十足。

有人说,“套话大多是正确的废话,反反复复,没有什么新意,但却十分有用。”网友们总结了一些比较经典的公文套话:“思想上重视,责任上明确,措施上落实,工作上到位。”“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报告(讲话)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通篇贯彻了创新和务实精神,令人鼓舞。”“贯彻落实,统一思想,真抓实干,进一步落实,努力提高,自觉维护。”……这些句子,你套来、我套去,此文也用、彼文也用,泛滥成为新的八股文,不由让人生厌。

最近喝茶聊天中一位朋友摆起他们单位上的事,说一次讨论会,几位同事依次发言,总是要把会议主题重复一遍,一开口就是“刚才某局长阐明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觉得应该……”我不由有些尴尬,自己平时不也是这样发言的吗?

我在想,说套话、用套话仅仅是一种习惯也无伤大雅,但总感觉到,现在人们用套话,似乎有溜须、应付、官僚、形式、消极等等因素在里面。

所以,我现在时时提醒自己,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能回避则回避,尽量少些无意义的套话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