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唱歌跳舞说小品编排节目四五十
义务表演给大家带来欢乐
□本报记者何柳
“资阳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资阳来,收获特别多……”伴随着《小城故事》悠扬的旋律,4月13日下午两点,在雁城苌弘广场,由刘太平阿姨领队的民间表演团文艺演出一如既往地准时开场了,观众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坐着,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表演。生动的歌舞伴随着观众的笑声与掌声,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志趣相投排练场变成表演场
“能给大家带来欢乐,我们感到既高兴又荣幸。”今年60岁的刘太平活力十足,自小喜爱文艺表演的她,把孙儿带大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追求年轻时的梦想。因舞结缘,她认识了几位同样喜爱文艺的大妈大叔,大家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于是一拍即合,成立了这个表演团,刘太平被选为团长。“我们真是相见恨晚。大家在一起排练节目,自娱自乐,欢乐多多呀。”团里64岁的周文彬告诉记者。
“去年3月,我们来苌弘广场排练节目,没想到一下就吸引了好多在这玩耍的大爷大妈驻足观看。”刘太平向记者回忆着当时的场景,“我们第二天再来时,老面孔还在,又多了不少的新观众,他们竖起大拇指称赞我们,这让我们又惊又喜。”
“你们表演得太精彩了,以后就在这里演出嘛。”第三天,一位看表演的大妈说,大家都表示赞同,就这样,排练场成了表演场。
很接地气精彩节目“粉丝”点赞
“节目确实精彩,大家都喜欢看,我女儿昨天专门给我买了个小板凳,不然每次都只能站到外围,看不过瘾。”正在观看演出的黄大妈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为了不辜负大家的喜爱,团队花了不少工夫,把节目编排得更精彩。“现在已有四五十个节目咯。除了唱歌跳舞外,我们还会创作小品,自编自演,将大家认为有积极意义的东西融入其中。”刚跳完扇子舞的刘太平气喘吁吁地与记者聊道。
“我最喜欢他们唱的《美丽的九曲河》,感情饱满,真是唱出了我们资阳人的心声。”“我喜欢小品《孝顺儿子》,都看哭了,讲的是我们身边的事,感触很深。”“《亲家母上门》这个小品接地气,好看。上次我还专门拉上朋友来看呢。”当记者询问在场观众喜欢啥节目时,大伙儿争先恐后地说出他们最爱的节目。
“你们表演辛苦了,这是我侄女结婚的喜糖,大家一起吃哈。”“又唱又跳,肯定口渴了,快来吃根甘蔗吧。”每天坚持来此表演,团队与“粉丝”们感情日益加深,友爱互动也愈加频繁。一位正在看表演的热心观众说:“这里就是我们家门口的大舞台,每天来看他们表演已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打消顾虑不见不散成约定
记者了解到,团队所有的开支都是刘太平他们自给自足,“我们平时也会去接一些活动,用赚到的钱再去购置演出道具和服装,维护音响等设备。”刘太平告诉记者,大家积极地对节目进行创新,以求为市民们带来更精彩的节目。但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有些人会嘲笑我们是野路子,不正规,表演不出个名堂,还在瞎折腾赚眼球。”听到如此言论,团队成员心里很是难受,但想着“粉丝”的期待,咬咬牙就忍着,继续热情饱满地为大家演出。
“有次我们参加另外的活动,来晚了2个小时,大伙儿居然还等着,当时我们很感动。”记者看到,刘太平手上还插着留置针。原来她最近患了感冒,曾想请假,最后打消了念头,“对于这些喜欢看我们表演的老人来说,他们早早就来到这里等,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扫了他们的兴。”每天下午两点相约苌弘广场不见不散,成了大家默默遵守的约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