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回不去的家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

■汪静玄

我开始思考,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一个回不去的家。

从不记事开始,频繁地搬家,太遥远,无法回忆起来。只有一些依稀的碎片,还在时光割碎的片段里。要回忆的,显然不是这样的家。

家,要怎样才能定义?

——儿时放学后,第一个奔跑着回去的地方,三步并作两步,用胸前的钥匙打开房门,将书包扔在沙发上,然后整个人跳跃似地坐下去,打开电视机:这样的地方,算是家吗?

——炎热的夏日午后,将猫儿从凉席上驱赶下来,从书架上取上一本短篇小说,用两三个枕头垒成靠垫,开启嗡嗡作响的吊扇,躺在床上小憩:这样的地方,算是家吗?

——寒冷却又温暖的新春佳节之夜,与家人团聚在电视前,一面吃着瓜子花生糖,一面对播放的节目评头论足,偶尔动一动因为寒冷而僵硬的双脚:这样的地方,算是家吗?

就是这样的家,不大,却装得满满的,全都是回忆。

我开始怀念那个小小楼房上小小的家了。

那样的家,不大,对那时的自己,却已经足够宽敞了。虽不大,但楼层却很高,令儿时的我百般困扰,每天都要在七楼与地面往返数次,虽说久了也习惯了,但着实很累。

累,却不嫌麻烦,或许这也是家的魔力之一。

家中粉墙装饰,墙上留着些我儿时的涂鸦。大幅的日历挂在墙上,提醒人每隔一个月就去翻动一次。靠墙摆放的沙发软软的,可以拼接成各种形状。矮矮的茶几上放着些零食水果,空调靠着沙发,挂在高处的挂钟滴滴答答地走,挂钟下的飞镖靶上总是插着几枚飞镖,但是旁边墙上各式各样的凿孔,暗示着飞镖的主人并不善于此道。组合柜上巨大的电视现在看来已经跟不上当下的时代潮流,电视旁的DVD机即将很快被BD机以及智能电视终端所代替。

将客厅与餐厅隔开的,是两扇巨大的玻璃移动门。曾经贴满了儿时获得的奖状,后来被清理掉了。每当夏日炎热难耐,都会费大力气将玻璃门关上,然后打开空调,让冷气便充满整个客厅。

餐厅一般是很少使用的,因为餐桌实在是太大,可以供十人左右围坐用餐,平日的三餐就在茶几上解决了。冰箱旁的空间,以前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笼子,放着饲养了几年的仓鼠。可惜仓鼠最终是衰老,离世了,它带来的快乐却一直留在我心中。

客厅旁边的卧室,便是我整个小学与初中时代学习、生活的地方。巨大的木质组合床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床头柜里塞着冬天厚厚的衣物,上面的小柜子里还曾经放着我小学时候写的日记——后来是放弃了,也不知道遗失去了哪里,现在若是能找到,想必是充满了回忆的读物吧。

书桌上放着各类的笔筒、摆件、书本。门上、墙上都贴着海报。初中时候,同岁的姐姐转来同一个班级就读,晚上便在家中接受身为老师的母亲的辅导,也在这间屋子的另一个书桌上做作业。想来这也是我和她相处最多的时刻了,现在或是已经生疏了吧!

在这间屋子里度过的时光,现在想起居然是那么遥远,又那么近,仿佛一转身就还能看到奋笔疾书的姐姐,仿佛一起身,又能躺在那巨大的床上,闻到家的味道。

另一间卧室,更大,更宽敞,是父母休息的地方。梳妆台上摆着母亲的化妆品,衣柜里挂着各式各样的衣服。儿时我便是在这个房间里,靠在母亲的身上,听着她读各种书本上的故事,缓缓入睡。

最后一间卧室,便是这个不大的家里却也拥有的书房,同时是父亲休息的地方。三个巨大的书柜,让这个家有了浓浓的书香味。一开始这里几乎都是父亲的书,随着我年纪的增长,自己的书也变得越来越多了。对于爱阅读的人来说,这些可都是宝库。

即使后来搬走了,大约我记得最多的,还是这个家吧。要说为什么,总是不明白,或许那种感觉无法替代,但是最终这个家是回不去了。

搬走之后,曾经回去看过。出租之后的那个家已经早已没有了记忆中的模样。再也不能熟练地拧开房门,然后将包扔在床上;再也不能打开熟悉的书柜,从数不清的书本中选择一本来阅读。

我是在怀念什么呢……

现在这个家并不是比以前的差,而且好太多——但是总有那么一段记忆,是无法替代的。

我怀念那个回不去的家。

我还想再一次像个孩子一样在那样的家里,跑,跳。我还想再一次将根本扔不中的飞镖扔在飞镖盘旁边的墙上。我还想再一次将仓鼠从笼子里赶到桌上逗它玩耍。我还想再一次和姐姐一起在卧室里做作业,互相提问。还有更多的回忆,更多的怀念,等待着被激活。

我怀念那个回不去的家,只因为它是以前我唯一一个能回去的家。

回不去的,更是那逝水流年。

(作者系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学生,指导老师:李秀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