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春容
在简阳市教师队伍中,我是一名民盟成员。支持山区和边远地区的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多年的梦想,也是响应省上对口支教号召。今年8月20日,简阳市支援四川阿坝州金川县教育事业的20余名教师,齐聚八一招待所。我既兴奋又担心。我知道家乡的教育环境好得多,所去地方,将要面临人事不熟、高原反应和较大的文化差异,还要暂时抛下年迈多病的父母以及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孩子。两边教育部门的领导,给我们做思想工作,为我们鼓劲。我们也表示,绝不辜负组织希望,一定出色地完成此次支教任务。
去金川支教前,老作家刘中桥先生戏称我是以一种特别的豪迈气概前去的。他还热心为我寻找有关金川的历史、地理、文化一类的书籍,鼓励我不仅要把书教好,更要深入金川,了解金川,认识金川,热爱金川。学校领导朱大哥鼓励我要敢于担当,不要怕困难……一颗颗滚烫的心,一句句感人的话,令我热泪盈眶。想起临行前,先是与文友们相聚谈心谈文字,与闺蜜朋友们喝茶唱歌,回老家陪老母说话,与姊妹相聚,然后转转山坡,看家乡的一草一树。最后,我“迷信”了一下,从家院里撮起一把泥土,放入口袋,放进行李箱。
听说我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支教,朋友和学生们不断来看我。床头柜里,那黑黑软软的是阿李送的魔发棒,那红红的珍珠手链是玲玲儿桂林行带回来的欢乐,闪亮着的是学生送的发夹,一直喜欢戴着的是同桌同寝同甘共苦的阿慧送的别致项链,随身携带的太阳伞是陶儿送来的……我的心慢慢沉静下来,感觉一股股暖流在心间荡漾着、荡漾着……
我们带着对金川人民的热情,登上“婆家”派来的依维柯出发了。相识不久的我们,一路欢声笑语。金川在哪里?那里的孩子们怎么样?顽皮吗?爱学习吗?学校环境如何?之前,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让我对那里的一切充满幻想,充满新鲜感。进入成简快速通道,龙泉山上绿树繁茂、郁郁葱葱、色彩斑斓,已秋色初现。汽车驶离家乡地界,我们回头一望,挥手道别。
进入成灌高速,远方的天际,凸现了青城山系的轮廓,乍一看,那山势或仰卧如佛,或悠游如象,或低头如娇娘,细看,又变幻成无数的几何图案,如一幅幅绝美的画卷,让人浮想联翩!
翻过青城山,地势突变。车队遇山入隧,逢水上桥。大家被两边云山雾绕的美景吸引住了,瞧,那白纱一样的云雾,或拦腰缠着青山,或飘飞在山尖。最俏皮的是那些轻轻薄薄的云团,要么钻进青山的脖颈,要么挤向大山的腋下,亲昵的拥着,贴着,似恋人在亲吻,在私语,有趣得很。
车在高山峡谷间,顺岷江时左时右而行。汶川地震后,山里的道路新修一通,宽敞顺直,废弃的老路蔫蔫地散落在山脚下。岷江水流,从远山而来,奔大江而去。那水流,有时与下面的石头碰撞,蹦起堆堆雪亮的浪花;有时又迂回流转,低走在轻浅的石滩上。那水,透出大山的青亮,泛着云朵的洁白,无比的清澈透亮,让人总想去掬一捧敷面入口,感受那份难得的清爽。
我手里正拿着一本《功在千秋》。书中讲述的是在“文革”时期,因干旱盼水的简阳人民,上下一心,克服重重困难,打通龙泉山,引岷江之水灌溉简阳百万亩农田的故事。无数先辈的影像,在我脑海里浮现。当年,他们敢于担当,创造了人间奇迹。今天,他们的后代——我们这一行人,沿着秀美绝奇的岷江溯源而上。我突然明白——我们不是简单去支援金川教育事业,我们是去金川还情的。或者说,我们远赴金川支教,是在将先辈的精神,引伸至另一个领域。简阳儿女,历来就有坚韧不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大无畏精神。长途乘车,固然疲惫。此时,我心里却亮堂起来,浑身充满力量。
天色渐暗,景物模糊。车子暂时停在一座寺庙旁边。这时,德高望重的刘中桥老师发来短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雪泥落飞鸿。我望着寺庙里不多的人影,欣然回复:一路行来秋色美,藏人轻推转经筒!-->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