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预备役部队里的父子兵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

■本报记者谢凤

父亲怀揣着青年时期未曾实现的军旅梦,积极投身预备役工作;儿子退伍后也加入预备役部队。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让父子俩在自然灾害救援行动中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在军事演习活动中带头争先大放异彩……7月29日,建军节前夕,记者走进安岳县鸳大镇,听这对安岳父子兵讲述他们火热的军人情结。

父亲:服预备役实现军人梦

“年轻的时候很想参军,因为得了乙肝没能通过审查。”这对安岳父子兵中的父亲吴成华告诉记者,没能成为一名军人是很遗憾的。2005年,得知预备役部队招募官兵,已是农技师的他毫不犹豫报了名,如愿穿上了军装。2008年汶川地震,吴成华随着资阳工兵团奔赴北川抗震救灾。“那是我参加的第一场硬仗,每天一瓶矿泉水一个面包,夜晚连帐篷也没有,随地躺下就能睡。”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艰巨的搜救任务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吴成华没有退缩,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几十公里跑步前进时还担任旗手,那时支撑他的信念是“不能给资阳人、安岳人丢脸”。

吴成华40多岁了,却仍然每年参加预备役军事训练、演习,他先后参加了玉树地震抗震救灾、芦山地震抗震救灾以及多次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总是表现突出的他常常被上级拿来教育年轻人:“这个老同志不错,你们要向他学习!”2013年,吴成华被资阳陆军预备役工兵团评为“优秀预备役战士”。

在生活中,吴成华也是一位热心人,他几年前开始资助的学生如今已在上大学了。“有时候我忘了,爱人就会提醒我,该给资助的学生打生活费了。去灾区支援,家里人也从不拖后腿。”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家人的支持让吴成华的无私奉献有了坚强后盾。

儿子:退伍军人火线入党

吴成华的儿子吴俊宏是个斯文俊朗的小伙,却和父亲一样向往军人生活,并于高三那年就参军入伍。退伍之后,吴俊宏考上了西南交大,如今是一名建筑专业大三学生。“读书的时候知道爸爸去了灾区救援,我感到很自豪,同学们听说了也很佩服我爸爸。”吴俊宏告诉记者,自己参军并不是因为父亲的意愿,而是自己骨子里对军事的热爱,退伍之后进入预备役部队,参加训练演习他也从不落后。

2013年芦山地震时,吴俊宏已经退伍并进入了大学,得知父亲再次去支援灾区,他也十分渴望为灾区出力,却担心父亲认为参加救援会影响学习。“爸爸他们作为第一批救援人员已经返回,需要后续部队替换,这时他给我打电话,叫我回去参加救援。”吴俊宏向学校请了假,奔赴芦山。吴俊宏帮助灾区人民搭建板房、清理废墟从不叫累,由于表现突出,他被上级组织特批入党。“他是好样的,不怕苦不怕累,为人没有私心。”说起“火线入党”的儿子,吴成华十分自豪,而吴俊宏则谦虚地认为荣誉来自前辈的抬爱。

父子上阵为家乡添彩

自吴俊宏进入预备役部队后,他们父子俩一起参加军事训练的时间就多了起来。2014年7月的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中,尽管训练任务艰巨,吴成华从不落后,他和儿子吴俊宏你追我赶,令许多年轻小伙敬佩不已。生活中,父子俩更是将奉献放在首位,每天训练尚未开始,两人就开始主动打扫卫生,连地上的烟头都捡得干干净净。

“有的年轻人怕苦,见我这么刻苦,遇到什么事就会说‘老头儿,你来噻’。”吴成华笑着告诉记者,自己从不介意被叫“老头”,因为自己有足够的自信,绝不输于年轻人,所以从不拒绝挑战。但从不向年轻人认输的吴成华却对自己的儿子心服口服:“这孩子不骄不躁,在军事知识方面是比我强多啦,这次训练的爆破任务他完成得非常出色,和其他营拉歌还能当指挥!”

吴成华说:“我常常对孩子说,咱们出来可不能给家乡人丢脸!”正是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对“父子兵”在资阳预备役部队赢得了一致称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