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奏响生态宜居新乐章

2022年01月29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张运

字库山、滨江路堤、高铁站前广场、苌弘文化中心、市民广场……短短五年时间,资阳城东新区实现了“成规模”建设目标,昔日那一座座小土丘渐渐消逝在人们的记忆里,嬗变成了一座鸟语花香、宜居宜业的生态江城。

近年来,雁江以打造“宜居宜业生态江城”为抓手,加快城乡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宜居宜业水平,为广大市民营造了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奏响了一曲城乡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并进的动人乐章。

城乡融合提升城市品牌

“通过城区与重点场镇统筹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雁江区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融合发展的城乡建设新格局。

全区以城东新区城市建设为主战场,已累计实施项目190个,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绿色生态理念贯穿新区建设全过程,14公里的滨江路堤景观带全线贯通,字库山公园一期建成开放、二期即将竣工,新区共建成城市绿地生态体系约270万平方米,在建约10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46%。

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同时,老城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主动承接城市管理体制下放,联动推进市容市貌“十大专项治理”行动,有效解决困扰城区管理多年的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难题,“畅洁绿美、规范有序”的城市形象逐步呈现。

此外,小城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全面完成乡镇总体规划修编,中和镇、伍隍镇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重点镇,迎接镇、小院镇申报为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五年累计实施小城镇项目400余个,完成投资30亿元,全区城镇化率较2011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基础夯实

增强发展后劲

今年5月,成都市建委正式敲定地铁18号线将延伸至资阳。这是雁江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又一重大利好消息……近年来,雁江持续加强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基础条件,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全区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成渝客专建成通车,雁江发展迈入“高铁时代”;遂资眉高速公路投入运行,国道321、国道351线改造提质全面完成;交通建设“两个三年计划”强力实施,改造升级和新建通乡通镇道路220余公里,新改建通村通畅公路500公里,全区公路总里程达3900公里,实现了100%的镇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城乡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雁江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全区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雁江段)加快建设,第二批、第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顺利完成,三大片区集中供水站竣工投用,近五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6亿余元,新建水利设施7000余处,新增灌面8.6万余亩。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改造农村电网10万余公里;实现90%的乡镇中心场镇通天然气;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生态改善

营造良好环境

11月22日,雁江区相关部门对“三镇四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督查,切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减少废气排放、持续改善该区大气环境质量。

该区强力推进大气污染专项治理,与市住建局、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对建筑工地、厂矿企业、货运场所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有力控制秸秆焚烧、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等污染源,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实施农村面源污染专项治理,重拳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关停重度污染企业43家,整改30家。全面实施水体污染专项治理,城东生活污水处理厂竣工调试,堪嘉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整顿规范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家,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据了解,雁江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区行动,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巩固工程,森林覆盖率较2011年提高4个百分点。实施生态镇村创建行动,推进“五乱三线”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5%,创建省级生态村6个、市级生态村274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