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文
胡家祖屋,在雁江区迎接镇一个叫和春沟的山沟沟里。这里习惯上称多户人家聚居的地方为房子,“我们房子”即“我们村”;对家的称呼为“屋”,人们口里的“落屋”即“回家”。
和春沟沟宽山不高,土地肥沃,水源丰盛,适宜家族生存发展。“湖广填四川”时,胡家祖先从福建到湖北,然后又从湖北到四川,最后在此定居。胡家人秉承着耕读传家的家风,祖上出过举人。因生性淡泊、睦邻友善,有田有土的胡家人平安顺利地从封建社会、民国过渡到了新社会。
胡家祖屋建于清朝初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两百多年时间里,经过翻修、扩建,住房加上其他功用的房间共有十二间,住着胡氏两兄弟及其儿孙二十来口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胡家祖屋仍保留着祖先的建筑规格:泥土夯成笔直高高的墙、木头隔楼、麦草整齐均匀很有讲究地盖顶;上方横着三间正屋两间偏房,右方竖着两间正屋一间偏房相连、下方横着一间偏房;左方竖着一间长大偏房,与下方横排的两间正房相连;与下排左右房屋相连的是门厅,房屋中间是一个宽敞的四四方方院坝,左方有一棵高大的核桃树;围绕院坝的是石砌水沟“阳沟”;上方房屋地势高于院坝和其他房间几个台阶;每间屋子前边是宽宽的廊檐,称作“街沿”。
上方三间正房中间一间为正堂(tao)屋,其余两间为主卧室,两间偏房皆为厨房;上方的街沿左右各摆着一张四四方方的木桌和四条长条木凳,各家平时吃饭用;右边竖排正房连着上方偏房的一间为横(huan)堂(tao)屋,正房为卧室,下方偏房有猪圈、石磨、石水缸;左边竖排偏房为厕所、猪圈,下方两间正房相通,为卧室;下方左右屋子相连的地方被称为“敞门”,两边摆放农具,中间供出入以及干活;木头隔楼称为“楼乾(qian)”,正房楼乾用于堆放各种不常用的物品家什或住人,偏房及猪圈楼乾用于堆放柴禾,上下用木梯;生活废水直接倒进阳沟里,然后从“漏引”里排到外面的水沟冲走。
胡家祖屋,解放前院子没有大门。正堂屋前墙为木质镂空雕花照壁和双开大门,没有后墙。横堂屋有后墙,前墙为竹、木做成的夹壁,左边竖排偏房仅有后墙。屋子与屋子之间有木门连通,上方偏房左右各有一道后门,下方两边正房皆有一道后门。
胡家祖屋的整个布局大有内外、四面贯通之势。这样的布局透着胡家祖先的生存智慧,看似没关栏却利于逃生和防盗防匪。四方都住有人,每间屋子都有一扇木格窗对着街沿,院子里稍有动静就会被屋里人发现;平时一家人把各自的房间门一关就是单独空间,遇有紧急情况从里面把门一开就形成安全通道。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天晚上来了盗贼,撬开厕所后门进入,还没开始动手就被发现。随着一声“有贼娃子!”的喊声,大家吆喝着“逮贼娃子”纷纷站到各自门口,一下子就对盗贼形成合围之势。盗贼大惊,赶紧从院子下方的敞门逃跑,跑出院子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心又被提到嗓子眼:三个青年男子从后门冲出来守在路边。这样的情形,他只有拼命往前冲,可脚下一滑摔倒在地。看到三个身强力壮的男子赶了上来,盗贼眼睛一闭等着束手就擒。三个男人却站住,狠狠地对他说:“走!以后别来了!”盗贼赶紧爬起,屁滚尿流地跑了。此后多年,一直没盗贼来过。
胡家祖屋坐落在牛头山下,掩映在翠竹中。竹林很大,屋前屋后都有,不走进竹林里宽敞的土路坝子,就看不到房屋的进出口。竹林前面有口水从没干涸过、冬暖冒热气夏凉冰手脚、清可见底回味甘甜的古井,古井外面是一大片水田。古井不深,大约十丈左右深,曾见过掉进去的两个小妹,都很幸运地被捞了起来好好活着。古井水源丰厚,遇到天干水田里稻谷也不会减收成。很小的时候,有年天大旱,四处的井水都干了,只有这口古井水是满的,十里八里外的村民都挑着水桶来取水,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井水就是取不干。
本地老人这样说:胡家祖屋正对着牛头山的牛鼻梁,所以胡家人性格直脾气大;胡家祖屋的古井水好,代代都男儿少女儿多出好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