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全力打造“蜀人原乡、红色帅乡、石刻之乡”旅游品牌

2022年01月28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余学武张泽淼

去年,我市获批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作为全省入选的仅有的两个市之一,我市如何来当好全国旅游创新改革的“先锋”?日前,笔者就我市“十三五”旅游规划和2017年旅游工作打算采访了市旅游局负责人。

“十三五”旅游规划蓝图

我市旅游工作总体思路以建设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为统领,以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以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全力打造“蜀人原乡、红色帅乡、石刻之乡”旅游品牌,建设成渝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力争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310亿元,年均增长约19%,带动就业7万人。

布局“三大空间”发展“全域旅游”

围绕发展“全域旅游”新思路,优化“一心、三区、三带”空间布局,即资阳旅游集散中心,资阳城区—花溪谷—高寺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功能区,安岳石刻佛教文化旅游功能区,乐至红色文化休闲旅游功能区,成资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带、渝资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带、毗河乡村旅游示范带。

实施“三大工程”推项目创品牌

项目带动工程。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旅游景区、一批乡村旅游公园、一批城市休闲公园、一批旅游特色小镇。策划、包装、推出、招引花溪河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白沙坝郊野公园、董家坝国际音乐岛、二娥湖休闲度假区、安岳石刻、乐至薛苞古镇等项目。加快推进旅游饭店、标志牌、自驾车营地、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品牌营销工程。强力推进成都资阳旅游一体化合作,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我市自驾游营地和精品乡村旅游建设,开展客源市场、宣传营销、信息共亨、人才培养等合作,推出成都—资阳—成都等旅游线路,将我市建成为以成都为中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推进旅游精准营销,组织参加国、省组织的节、会,加强与国际、国内专业和主流媒体的合作,举办葡萄采摘节、柠檬音乐文化季、烤肉美食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注重多手段的运用。

改革创新工程。全力推动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抓好旅游管理机制、旅游执法机制、旅游景区管理机制、旅游项目管理机制、旅游政策扶持机制、旅游投融资机制、旅游用地机制等创新工作。

实现“三大突破”安岳石刻将申遗

按照“小资源、大作为、无中生有发展旅游”的工作思路,实现旅游品牌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石刻文化申遗的突破。

旅游品牌打造实现突破。引进音乐主题、迪士尼等国际知名品牌,做好各类主题公园,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产品。

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突破。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建设一批具有浓郁“资阳味”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促进乡村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

石刻文化申遗实现突破。启动安岳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聘请省、市专家进行评审,力争5年内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17年推动旅游业提质发展

以建设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为统领,统筹抓好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旅游产品转型升级、项目投资落地和旅游市场规范、宣传营销、智慧旅游建设,推动旅游业提质发展,提升资阳旅游整体形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6%、14.3%;新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3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乡村旅游特色乡镇1个。

全力推进先行区建设

加快旅游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抓好旅游“局”改“委”工作,设立旅游信息中心,有序推进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旅游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市级领导挂联推进旅游项目等办法措施。

实施“四个一批”旅游重点工程。打造一批重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公园、城市休闲公园、旅游特色小镇,着力打造具有浓郁“资阳味”的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

扎实推动项目建设

策划包装一批。策划包装董家坝国际音乐小镇、白沙坝郊野公园等一批项目,积极引进迪斯尼狂欢等国际旅游品牌。

洽谈引进一批。参加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渝西旅游联盟等宣传推荐活动,加强与中亚文旅、岭南集团等对接,力争签约花溪河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等一批项目。

强力推进一批。推进幸福谷民俗文化度假村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巨洋威尼斯酒店、悦缘花谷等项目加快建设,推进安岳观音大道(毗卢洞—华严洞)等项目尽快竣工投用。

切实抓好线路统筹

提升旅游景区。启动陈毅故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力推进保和生态旅游度假区、宝森农林现代观光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加快推进陈毅故里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提升乡村旅游。坚持农旅、林旅、文旅等结合,加快建设安岳“柠檬文化”等乡村旅游公园,创建一批省级农家乐、乡村酒店等。

提升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旅游线路沿线自驾车营地、停车场、旅游厕所、加油站、汽车维修站等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

推出旅游线路。推出成都—资阳—成都等旅游线路,成都—资阳—潼南—重庆—成都红色旅游线路,韩国—成都—安岳—重庆—韩国国际旅游线路。

着力加强宣传营销

加大区域合作宣传力度。强力推进成资一体化旅游合作,组织在成都宽窄巷子等开展促销,并参加成都组织到境内外客源市场宣传推广活动;引进成都房车露营自驾游协会参与我市自驾游营地和精品乡村旅游建设。

加快智慧旅游宣传力度。完成智慧旅游应急管理平台、宣传营销平台、行业管理平台建设,指导陈毅故里、圆觉洞等旅游景区接入市级智慧旅游平台,推进旅游精准营销。

加大会展宣传力度。组织参加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四川国际旅游博览交易会等,举办庆祝“5.19”中国旅游日等10个旅游节庆活动。

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开展与网络媒体、电视台、报刊杂志的合作,加强对我市旅游资源、线路、产品的宣传推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