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惟
我是寻着声音,找到了那个隐秘的斑鸠窝。
“咕咕——咕”,这声音我非常熟悉,确切地知道是斑鸠的声音。循着这轻柔的声音走出室外,来到阳台。阳台位于四楼,紧邻楼东几米远,有一棵高大且枝繁叶茂的枫杨树。初夏的晨曦从茂密的叶缝间透出闪闪烁烁的金光。我眯缝着眼睛搜寻,发现在横生树杈的根部隐藏着一个鸟窝,窝里一只灰色的斑鸠正挺直身体,伸长脖颈,警惕地向我张望。它的颈部两侧为黑色,密布白色点斑,像许多珍珠散落在黑地毯上。这是一只珠颈斑鸠!我们彼此惊讶地对视了片刻,我突然意识到是我的出现惊扰了它,赶紧闪身退回屋内。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清晨,离家这么近距离搬来一户鸟邻,我喜出望外。
在这个小区居住已十余年。院子里的花草树木繁茂生长,“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越来越多的鸟儿出没在林木花草间,使寂静的院落充满了生趣。尤其是楼旁那棵大枫杨树,成为鸟儿们游玩栖息的乐园。珠项斑鸠,也是这棵枫杨树上的常客。它的样子和声音很像鸽子,喙比鸽子更尖锐,声音则比鸽子更加柔软温和。
这个斑鸠窝离阳台不到三米远,刚好与我的视线平行。我不知那斑鸠为何选择在离楼这么近的地方建巢,也许是这棵高大枫杨树的枝叶过于浓密,还因为平时我很少到阳台,让它误以为这里很隐秘很安全。
曾在郊外的树林间见过鸟巢,搭在高高的树枝上。小时候以为鸟巢和人类的家一样,是栖息的地方。后来才知,成鸟夜晚一般都是栖息枝头,鸟巢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哺育后代。鸟巢是小鸟温馨的家,小鸟在这里出生、长大,然后飞离。第二年,鸟妈妈又回来哺育新的生命。这户鸟邻的到来,给了我意外的惊喜。它们的生活,成了我每天的牵挂。
头两天,见那只斑鸠每天都静静地趴在窝里,我困惑于它如何能不吃不喝。第三天,轻柔的“咕咕”声响起,我悄悄探出头,竟看到了两只斑鸠。一只站在窝旁,衔一根长长的枝条。窝里的斑鸠用嘴接过,将它仔细地安放窝边。我明白了,这对斑鸠夫妻一定是轮换着孵卵和出去找食,共同完成着繁育后代的使命。
偶尔,两只斑鸠都不在窝里。我就趁机搬根板凳到阳台,居高临下地观察斑鸠窝。透过枝叶的缝隙,我看到一个由横七竖八的树枝铺就的浅浅平盘,平盘里隐约有白色发亮的东西,那就是鸟蛋吧。
一周后的一个清晨,站在板凳上的我看到了惊喜。窝里没有了隐约的白色,变成了一堆毛扎扎的东西,小斑鸠出壳了!由于枝叶的杂乱,看不清有几只。
白天很难看到大斑鸠的身影了。小斑鸠安静地趴在窝里,偶尔蠕动几下,和人的婴孩期一样,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只是,人的婴孩期会受到高度的呵护,而小斑鸠一出生,父母便不在身边了。
小斑鸠出生第七天,我终于看到斑鸠哺食的场景。傍晚八点左右,一只大斑鸠飞回来,从高处树枝一级级往下落,慢慢挪到窝边。它的头颈一下一下地伸缩着,努力把嘴里的食物吐喂给孩子。这时可以看清,是两只小斑鸠。它们已长到鸭蛋大小,彼此争先恐后地从父母嘴里抢食。整个喂食过程不过一分钟。喂完孩子,大斑鸠便挪到离窝巢一两尺远的枝条上蹲卧歇息。原来,斑鸠父母白天辛苦外出找食,夜晚还是守护在自己孩子身边。
斑鸠父母每晚八点左右归来,误差不过十多分钟。很难见到它们同时出现在窝边,只有一次看到斑鸠窝里聚集了一家四口,画面温馨。那些天,我每晚到阳台上守候斑鸠父母的归来,如果它们没按时出现,便隐忧在心,“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此时对白居易的诗句感受尤深。
小斑鸠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又过了几天,看上去就和大人的拳头差不多大了。它们静静地呆在窝里,或站或卧,偶尔伸伸懒腰,梳理一下自己或对方的羽毛。正午时分,天气炎热,它们微微张开翅膀散热。在楼旁的树丛里,也曾有白头鹎、麻雀、红头长尾小山雀做窝孵卵,它们的幼鸟成天叽叽喳喳地聒噪,相比之下,小斑鸠无声无息,是非常安静的孩子。
一天清晨,淅淅沥沥地打起雨点,雨渐渐大起来。我以为斑鸠父母会急急地赶回来为孩子遮风挡雨。可是,一直没见它们的身影。风大雨大,枫杨树的枝叶剧烈摇晃,出生才数日的小斑鸠独自承受着狂暴风雨洗礼。雨过天晴,它们安然无恙。动物的幼年,往往表现得比人类的幼年更为坚强。
小斑鸠出生后第十天。傍晚,喂食完毕,斑鸠妈妈一如往常蹲到旁边的树枝上去歇息。一个小斑鸠从窝里站起来,摇摇晃晃地沿着树枝走了过去,挨着妈妈蹲下。另一只也站起来,摇摇晃晃走了过去。这是小斑鸠第一次离开自己的摇篮。从此,它们晚上不再呆在窝里,也栖息在树枝上。
第十三天中午,两只小斑鸠不见了踪影。我心里怅然若有所失,它们竟然在我不在的时刻举行了自己的成人礼——起飞。下午下班回家,见它们又安静地趴在自己的窝里,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我知道,从今而往,它们会越飞越远,直至不再回来。
那以后,两只小斑鸠白天都飞离枫杨树杈的窝巢,在院子里的树丛中玩耍。随着小斑鸠的长大,食量增加,斑鸠父母白天也要回来几次给它们喂食。大斑鸠回来后,站在高枝上“咕咕”地呼唤。当两只小斑鸠摇摇晃晃地从树丛中走出来,父母就会飞落到它们身边。
第十五天,斑鸠父母回来时,只从树丛中唤出一个孩子。它们上上下下飞到各处树枝上张望,“咕咕”地呼唤,第二只小斑鸠始终没有出现。斑鸠父母把剩下的一个孩子护在中间,静默地蹲卧在树枝上,在渐渐昏暗的夜色中凝成一幅悲伤的剪影。
第二天中午,大斑鸠的“咕咕”声又在楼下树丛里响起。我赶紧到阳台往下看去,一只小斑鸠扑棱着翅膀从树丛中钻了出来。我发现,旁边的一丛树枝还在奇怪地不停晃动。过了一会,令人激动的一幕出现在眼前:另一只小斑鸠摇摇摆摆地钻了出来,扑棱着翅膀欢喜地奔向父母!这个离家出走一天的孩子居然回来了!
第十八天,阳光明媚。院里树丛中玩耍的小斑鸠已经有父母的三分之二大了。它们羽翼丰满,只是颈部还没有长出珍珠斑点。它们在树干上行动的步履越发稳健,不时扑扇着翅膀,努力从一个枝头飞向另一个枝头。不久的将来,它们将展翅越过围墙,去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里翱翔。
“斑鸠啼暖落花风”,在这个暖风漾漾的初夏,我近距离地见证了两个小斑鸠的自然成长,分享了斑鸠一家的喜忧,内心温暖而快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