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刘梦娜
在雁城车苑小区B区有一户人家住着两位老人,一位是今年7月已迈入79岁的李淑君老人,另一位,则是李淑君老人的母亲——堪称我市“珍宝”,年满104岁的长寿老人熊淑华。由于熊淑华老人其他子孙都居住在外地,而两位老人的老伴都已去世,因此,照顾百岁老人的担子就交到了女儿李淑君的肩上。
“空巢”在家
母女相依不孤独
当记者来到老人家中时,熊淑华老人正在餐桌边喝着酸奶。房子并不算大,但十分整洁。李淑君老人告诉记者,家里只有她和母亲居住,其他兄弟住在成都、乐山、眉山。
“家里原有7个子女,我是二姐。大姐和五妹是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另外4个弟弟都在外地居住。”李淑君介绍,平时过年的时候一大家子就回资阳团聚,一年一次。因为大家都老了,各自家里也有其他老人需要照顾,因此一大家人回来团聚的时间并不多。
“我的一对子女,女儿在重庆,只有儿子一家在资阳。我老伴3年前去世了,家里就我和我妈两个人。”不过,李淑君说,“我们并不觉得孤独,因为我和妈妈都不是喜欢热闹的人。儿子有时回来看望,家里其他后辈时不时也会打电话来问候,寄钱和衣服来,住得近的也常回来看望,他们都很有孝心。”
喜欢聊天
忆苦思甜生活恬淡
“你看我妈年龄那么大了,但是记性十分好,常常讲过去的故事给我听。”李淑君介绍,熊淑华老人最常说的就是以前打仗时候的事。
“那时候,军阀混乱,经常打仗。一打仗大家就躲在桌子下,吓得发抖,就害怕炮弹落到自己身上。”李淑君告诉记者,那个年代抓壮丁、疫病死了很多人。尤其是疫病,几年就发一次。当时,熊淑华老人一家居住在眉山的正东街,一整条街挂满了“望山钱”,放学回家看到一条街的店都关门了,十分阴森。“以前有个街坊我们喊她杜四娘,前一天还在街上和人开玩笑说给先人烧纸,第二天晚上就得疫病死了。”讲到这里,李淑君的表情十分沉重。“当年的生活太艰苦了,所以我们都很珍惜现在的生活。”
喜爱整洁
自己动手缝洗衣裳
“别看我妈100多岁了,走路根本不用人搀扶,拐杖都不用。”李淑君说,她妈妈平时上5楼都不带喘的,一口气就走上来了,根本不用中途休息。
“妈妈很爱卫生,每天都要洗澡,坚持了40多年了。”记者了解到,熊淑华老人特别爱干净和整洁,除了冬天,从来都是每天坚持洗澡,甚至夏天很热的时候一天会洗两次。“妈妈都是自己洗澡,而且换下来的衣服也要自己洗,我想帮忙她还不愿意呢。”
李淑君说,老人平时闲不住,喜欢缝衣物和收拾屋子。“你看,她身上穿的这件秋裤就是她亲手裁布缝制的,我就只是帮忙穿针。”但现在由于老人有白内障,李淑君怕老人伤眼,就禁止老人再缝缝补补了。
熊淑华老人现在最常做的就是把柜子里的衣服拿出来叠得整整齐齐,换季的时候则把当季衣服摆放好,方便穿。而且老人很爱漂亮,在家穿旧衣服,出门就要换上新衣服。
心地善良
送衣送食给穷苦人家
李淑君告诉记者,老人心地特别善良,看到谁可怜就会送些衣服和食物。“以前妈妈经常下楼,街边有位卖鸡蛋的陈大姐家里很困难,我妈就给她送面包吃,有时候看到下雨了,还会给她送衣服去,就怕陈大姐冷着了。”
熊淑华老人有次在家端花盆把腰给闪了,疼得受不了。李淑君下楼叫车时遇到卖鸡蛋的陈大姐,当得知老人腰受伤后,家里曾开过推拿馆的陈大姐立刻上楼给老人推拿,老人的腰痛很快就得到了缓解。
“古话不是说么,好人有好报。我妈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来帮助我妈。”李淑君感叹道。
“以前我妈自己做衣服时,会专门留一些布送人。看到我妈妈这么长寿,家里生了小孩的人家就会过来要点剩下的布给娃娃做衣服,希望沾点喜气,让娃娃将来健康长寿。”
钻研保健
为母亲制定健康计划
李淑君说,家里子女时常买健康保健类的书籍回来,自己闲来无事就会阅读几篇,并将上面的保健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方便对母亲的照顾。
起床后,熊淑华老人就要开始运动了,甩甩手脚,活动筋骨,让筋脉通畅。
“脱掉鞋后,用右手手掌去摩擦左脚前脚掌,36下后,交换左手手掌摩擦右脚前脚掌。这是按摩足部穴位的。然后用按摩器在颈部、背部、腰部按摩各72下。”李淑君说着便拿出女儿买的按摩器进行演示。
“如果家里没有按摩器的话,就用柔软的纯棉毛巾代替。把毛巾扭成一条,然后在颈部、背部、腰部左右拉动72个回合。”李淑君介绍,母亲和自己每天都会这样按摩,并且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了,两人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腰酸背疼过。
记者了解到,熊淑华老人吃饭不挑食,且每顿都会吃二两米饭。为了老人能消化,李淑君每天晚上都给老人准备一盒酸奶。并且,因为老人近年来十分消瘦,因此每顿要准备2-3片肥肉给老人补充脂肪。
“平时只要天气好,我就会陪妈妈下楼散步。慢慢走,老人可以呼吸下新鲜的空气,也能锻炼身体。而且,关键是妈妈现在还走得,我就陪她多走走。”李淑君幸福地笑着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