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22年01月27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陈浩 文/图

编者按

12月18日,中共景德镇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确定景德镇“十三五”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定位、发展重点、发展举措、发展保障。市委书记钟志生同志作了题为“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讲话。讲话总揽全局、立意深远、催人奋进。提出了“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发展定位。讲话中还特别强调了文化是城市之魂,是城市永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我市文艺界深感任重而道远,昨日,由市文联组织召开了市文艺界学习贯彻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座谈会。与会代表围绕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畅谈体会、交流思路,共同为瓷都文艺事业发展,为促进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建言献策。

12月29日上午,当徐徐升起的太阳为寒冬的大地带来温暖时,来自我市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民间艺术等各领域的文艺工作者在紫晶宾馆二楼会议大厅汇聚一堂。各县(市、区)文联代表、文艺家协会代表、“景漂”艺术家代表及艺术家代表等百名人结合各自实际,围绕学习贯彻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畅谈了对市委书记钟志生同志在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的认识和感想,热烈讨论了如何推动瓷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上午9时,江西省文联副主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余志华主持本次座谈会,他首先对与会的所有文艺工作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宣布座谈会正式开始。随后,市文联副主席王玉娟在会上传达学习了市委书记钟志生在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上代表市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

“在学习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文艺的责任。文艺的创作是心灵的释放,促进现实的美好和繁荣与心灵的意向并不矛盾,我认为责任的落实首先是我们文艺围绕中心工作的总体规划的落实,有步骤才会有筹谋、有行动、有发展。我们要关注现实,关注家乡,关注我们的作品能否有‘与世界对话’的资格。”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江华明在传达学习市委书记钟志生在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后,做了如上发言,从他的言语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对瓷都文艺事业发展的深深期望。

随后,陆如、董晓弟、郭文连、何炳钦、宁钢、李文跃、郭立、江华明、王艳青、刘利民、席镇华、吕金泉、陈丽萍、汪同茂等15名文艺界代表,围绕学习贯彻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结合瓷都文艺发展畅所欲言,坦陈己见。与会的领导和各位代表认真倾听,时而记下要点,时而点头表示赞同。

民间文艺是文学艺术的根,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市文联副调研员、市民协秘书长汪同茂在会上表示:越是民间的、民族的,越具有权威性、世界性。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授予景德镇“世界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足以证明,景德镇是民间文艺资源大市。如何发挥民间文艺的独特作用,为繁荣瓷都文艺,构建景德镇与世界精彩对话的坚固桥梁,是当代民间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历史上的景德镇靠陶瓷产品、陶瓷科技与世界对话,而且对话精彩、独领风骚。当代的景德镇,只有把艺术陶瓷提升到中国瓷画的层面,与全世界站在同一艺术平台竞技发展,我们才有与世界对话的语言与优势。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郭沫若曾有诗云:“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以陶瓷闻名于世的景德镇素有“世界瓷都”之称,景德镇的瓷器誉满天下,千年的窑火不曾停熄。在文化“软实力”作用越来越突出的当下,立足本土文化,抓住机遇,汲取营养,突出特色,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无疑是瓷都文艺界共同的心声。

已是古稀之年的景德镇书画院院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对于瓷都文艺事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在座谈会上表示:“作为一名陶艺家,生长在世界闻名的瓷都,是幸运的,因为这里不但有着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还有这良好的陶艺人文发展空间。对于陶艺届而言,如何“复兴千年古镇”?无疑就是要复兴陶瓷历史的遗产,传承祖辈的陶瓷技艺;如何“重塑世界瓷都”?无疑就是发挥陶瓷产业优势,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如何“建设旅游名城”?无疑就是要充分发挥和挖掘我们独特的陶瓷文化优势;如何“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无疑就是要充分利用景德镇的陶瓷历史、陶瓷文化和陶瓷品牌价值,以瓷都的独特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11时40分,历时近三个小时的座谈会在众人意犹未尽的发言之后圆满结束,参会的代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也表达出了对瓷都日后文艺事业的光明前景的信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