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砥砺奋进谋新篇

2022年02月15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

本报记者冯靖雯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也是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投身市委“三年上台阶”工作部署、砥砺奋进谋新篇的一年。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依法行使各项法定职权,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全年共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2部,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21件,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8项,作出决定决议21项,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研152次,办理和转办代表建议47件,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07人次,为促进我市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着眼适应法治建设需要

在立良法促善治上迈出新步伐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发挥立法在推进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严把立法选题关,回应民意关切,拓宽立法项目征集渠道,公开征集立法计划建议项目,将条件成熟的《新余市城市管理条例》作为2020年度立法计划项目,持续助力城乡治理上台阶。注重高质量审议,不断充实法规的“新余特色”“新余元素”。

同时,加大地方性法规宣传力度,深入实地调研《新余市仙女湖水体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督促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水上漂”集中整治等工作,推动法规落地落实。与新余学院共建成立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为立法实务提供智力支撑。健全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市委高度重视并批转《新余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推动形成市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县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联动机制。推进报备信息化建设,实现报备平台联网,对市政府报备的《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进行集中审查,有力维护法制统一。

着眼正确有效监督

在服务服从大局上作出新贡献

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全市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积极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强化重点监督、拓展监督领域、创新监督方式。与全国人大、省人大上下联动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持续开展“环保赣江行”活动,深入开展河长制工作督导,强化农村污水治理督导工作,有力促进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紧盯大气污染防控目标,大力开展工业废气治理、扬尘、城市餐饮油烟整治等工作督导,助推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有力提升。深入开展全市耕地质量保护工作情况调研,提出加大农田设施建设、加强农田土壤污染治理和污染源头管控等审议意见,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拿出具体措施,切实进行整改。同时,对“五废”处置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切实守护好绿水青山。

为助力民生事业改善,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回头看活动,围绕推动“大校额、大班额”等突出问题的解决,开展城区教育网点建设情况专项督导,实地察看重点教育项目进展,推动“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化解成效明显。开展民生实事落实情况调研,促进50件民生实事高质量如期完成。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专题调研,在全省率先作出《关于加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助推我市公益诉讼工作在全省检察机关中创出新余特色。深入开展禁毒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禁毒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禁毒宣传,加大涉毒犯罪打击力度,促进我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着眼发挥主体作用

在加强代表工作上取得新进步

市人大常委会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不断增强代表工作的活力和实效。

为推进代表联系群众走深走实,市人大常委会健全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双联系”机制,不断夯实代表工作基础。在实现全市乡镇(办)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室全覆盖的基础上,率全省之先建成首个村级代表联络工作室,全市代表联络工作室达46个,进一步延伸代表履职“触角”。市领导代表带头走进代表联络工作室,面对面联系接待群众,现场解决或答复问题50余个,收集并转办建议25件,为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作出良好示范。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推进代表议案建议提质提效,持续加大代表建议督办力度,促进建议办理落地见效。发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作为社会扶贫生力军作用,组织人大代表助力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并在《联络动态》刊发,这是我市工作经验首次在《联络动态》上专稿刊发。精心组织人大代表闭会期间活动,邀请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参加听证会、座谈会、测评会和各种视察调研活动200余人次。首次赴省外举办全市人大代表培训班,首次举办全市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培训班,有力促进基层人大代表、人大干部履职意识与履职能力“双提升”。

着眼夯实工作基础

在强化自身建设上开创新境界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担当建设“两个机关”的重要职责使命。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履职能力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统筹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四项重点措施,并注重把主题教育与人大工作有机结合,有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把肃清胡高平案毒害作为建设人大机关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的头等大事来抓,深入查摆剖析胡高平案6个方面毒害,细化为12个具体问题,逐条明确责任,逐项制定措施,逐一整改到位,并将肃毒成果制度化,修改完善了常委会议事规则等24项规章制度。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参与全市中心工作,认真做好重大改革、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脱贫攻坚等工作。在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专题研究部署,市人大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下沉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并结合企业帮扶、精准帮扶,进行防控政策宣传等共计200余次;机关党员以“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奋进姿态,以扎实的行动当好疫情防控的“组织员”“守门员”“劝导员”“巡逻员”;各级人大代表立足自身实际作贡献,带头奋战防控一线、落实防控要求、宣传防控政策,带头筹措防控物资、保障生活供应、捐款捐物,个人捐赠最高价值达200万元,涌现出邹细保、赖晓明等一批先进代表典型,为筑牢“防疫墙”贡献人大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