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晓敏
2019年以来,市政协牢牢把握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推动新余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坚定维护核心
树立人民政协的“新样子”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牢记初心使命。紧扣主题主线,以规定书目为重点,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组织学习研讨、宣讲辅导19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11次,讲党课32次。选择公交出行、物业管理等18个课题开展“五小”式调研,提出对策51条。坚持开门搞教育,检视班子问题34个、个人问题502个,制定整改措施667条。坚持边学边改,在学思践悟中强化使命担当,在细照笃行中破解民生难题,有力推动政协工作。
以党建引领推动履职实践。落实市委加强政协党建要求,召开全市政协系统党建工作座谈会,成立市政协机关党组和7个专委会党支部,建立党组成员联系民主党派、界别和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等9项制度,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探索建立发挥党员委员引领示范作用的常态化机制,大力开展党员回归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以党建水平的提高,推动政协履职成效的提升。
强力聚焦中心
善当推动发展的“好助手”
聚焦经济建设献计出力。围绕民营经济、钢铁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域旅游、金融风险防控、营商环境等方面深入调研协商,为经济建设注入推力。推进新宜吉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建议,得到省直相关单位采纳,给予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为市政协“点赞”。发展飞地经济、修复治理耕地等建议,市委、市政府批示有关部门拿出具体方案、提出操作性办法。全力做好14家企业和21个重点项目的挂点帮扶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加油鼓劲。
为社会发展增添助力。针对完善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常委会专题协商,意见建议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转民政部门办理落实。就交通、教育、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问题,提出提案、社情民意等70余件,新宜吉“经济圈”交通发展、共享单车管理、优化新余北站停车环境等建议,得到采纳办理。
围绕文化事业持续发力。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全民阅读等开展调研视察,为促进文化繁荣鼓与呼。围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专题协商,提出研究阐发地方传统文化等6个方面建议,得到市政府逐条研究采纳。
发挥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就现代农业企业发展进行主席会议视察,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集智献策。联系7个乡镇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挂点省级贫困村罗坊镇竹山村,落实项目14个,争取资金277.7万元,脱贫7户20人,帮助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认真督导6个乡镇的“拆三房、建三园”工作,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挂点帮扶工作。
倾情反映民心
架起政情民意的“连心桥”
提案办理关注民生。首次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联合召开全市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遴选32件重点提案由市领导领衔督办,一批事关民生的提案得到有效落实。建立全省统一的社保明细信息网络公开查询平台的建议,被评为省政协优秀提案。提升农贸市场环境秩序的建议,纳入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0项重点工作,城区农贸市场得到全面提升改造。
社情民意反映民情。编发《社情民意》21期、《政协信息》14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89条,向省政协报送19条,经省政协转报全国政协3条、省委5条,综合得分位居全省设区市政协第二名。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用,旧楼加装电梯、高标农田改造等2条建议被省委采用。
民主监督助解民忧。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专题民主监督,有关意见被市政府采纳落实,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护伞”。加强特邀监督员队伍建设,就党的建设、城乡规划、庭审旁听、司法开放、绩效考核、信访调解、劳动仲裁、网约车管理、地下车库产权划分等方面,组织政协委员参与行风政风评议、座谈听证和执法检查130余人次,推动职能部门更好为民服务。
广泛凝聚人心
扩大团结奋进的“同心圆”
合作共事汇集力量。努力为各党派团体协商议政创造条件,支持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民革市委会关于高度警惕耕地种植草皮行为的社情民意,被全国政协和省政协采用;民盟市委会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和建议5件,并就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议题参加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民建市委会关于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10篇社情民意被民建省委会采用;民进市委会关于加强市文化中心广场管理的建议,得到市政府采纳;农工党市委会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议获农工党中央表彰;九三学社市委会打造“医疗科普”“法律讲堂”“扶贫送温暖”等特色社会服务品牌,得到群众好评;市工商联组织商会、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投入资金5.2亿元,帮扶贫困户2597户。
密切联系促进团结。制定界别活动实施办法,健全委员界别工作,更好地突出界别优势、发挥界别作用。密切与各界别人士的联系,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在余经商、就业、教育等问题,引导宗教界规范行为,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注重与创新型领军人才、新经济阶层人士和民营企业家代表的团结联谊,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互动,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联动协同形成合力。围绕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事业单位改革等课题,配合省政协开展8次调研视察。组织住余省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收集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建议23条,并赴景德镇开展异地视察交流。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合开展营商环境改善与干部作风转变、“映山红行动”提速增效、殡葬改革等专题调研协商。
强基固本正心
筑牢履职发力的“压舱石”
委员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强化委员履职服务、考核和管理,联合厦门大学举办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举行2次委员学习报告会。依托专委会和委员工作站,委员大力开展“四个一”履职活动,参加调研视察913人次,走访群众2025人次,志愿服务233次,提出各类有益建议1426条,办好事实事385件,捐款捐物974万元。
政协宣传工作进一步活跃。《新余政协》办刊水平不断提升,刊物质量和特色得到省政协主席姚增科6条批示肯定。在全国各级媒体发表新闻稿件583篇,省级以上媒体刊载64篇,《新时代政协人不一样风采》等一批报道致力于讲好政协故事、展现委员风采,《新余市政协助力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获省“政协好新闻”奖。策划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营造了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运用好新媒体,新余政协官微发布80条消息,为促进发展贡献政协“微”力量。
政协机关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化政协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机关组织和干部队伍结构。定期选派干部参加全国政协等各级培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机关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迈入新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政协第一时间发出助力抗击疫情倡议书,先后召开会议7次提出防控要求,全力助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闻令而动,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汇聚成同心战“疫”、共克时艰的磅礴合力。疫情期间,委员和机关干部捐款捐物940多万元,反映社情民意20余条,获省市党政领导批示8次,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医卫界委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抗疫第一线忘我奋战,涌现一批最美“逆行者”。企业界委员无私奉献,守望相助,加快复工复产,大力筹集防疫物资。机关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迅速下沉回归33个小区,积极参与防控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体现政协担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