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李新强报道: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事故防控和自然灾害防治为抓手,着力构建应急管理新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持续强化安全防控和监管执法,积极应对暴雨、洪涝、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力推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大变样。
安全监管有抓手
以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目标,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我省“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创建城市之一,目前,我市正积极有序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线上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应用,全面推动企业落实隐患排查自查自改自报,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该项工作已跻身全省各设区市前三甲;强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共检查企业116家次,下达责令整改指令书35份,查出各类事故隐患103条,处罚各类生产经营企业10家;大力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倒排达标时间,每月一调度;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实现从培训到取证的无缝对接。截至6月底,应急窗口共办理特种作业操作证725件、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24件、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11件,办结率100%。
以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为抓手,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积极开展矿山、煤炭、危化品、工贸行业等各类安全大排查、集中检查和专项检查,共发现隐患7582条,整改7472条,整改率98.5%,有力地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大应急管理宣传培训力度。通过认真谋划部署,广泛宣传动员,精心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国家防灾减灾日“‘5·12’防震减灾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防汛抗旱救灾有特色
层层压实防汛包片分工负责制。严格落实市领导包县区,县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的责任体系,实现防汛“五个确保”的目标;积极构建渝水区罗坊镇智慧防汛工作平台,利用智慧化、数字化手段实现重点防汛河堤和主要水库的24小时实时监测,用科技手段保障安全度汛;统筹推动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成功申报创建了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4个省级示范社区、1个示范乡镇(街道);组织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集中整治行动。目前,全市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开展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工作。
以打赢“自然灾害防治攻坚战”为重点,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积极开展“平安春季行动”、“森林防灭火宣传月”、全省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等系列活动,致力打造一支以扑救森林火灾为主,兼顾防汛抗旱、抗震救灾、地质灾害救援等多功能的综合型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全市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全市4个县(区)都组建了一支50人以上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全市36个乡镇(办)都组建了一支30人以上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
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有举措
做好防疫物资和救援队伍调配。积极筹集调拨省级救灾物资1653件,对口帮扶城北办疫情排查418人次,摸排村(居)民9000余户3万余人,联系5支专业森林消防救援队、新余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等救援力量130余人备勤待命,实现疫情期间无感染病例、无生产安全事故;加强疫情防控、防汛防火、重大会议重大节日期间以及突发事件紧急信息的收集、处理、报送及救援队伍的指挥协调,指导所有矿山、危化品、工贸等重点企业制定疫情防控复工方案和安全生产复工方案,每月举办“仙女湖夜话”活动,收集问题27个,已解决25个,问题办结率93%。
以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制机制”为支撑,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对全市应急救援力量、装备情况建立清单台账,方便随时调用。建立与新余军分区、新余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沟通协调机制,将其纳入全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