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加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决定》首次单独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了要加强建设的要求。如何加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建设,我认为应着力抓好“三个机关”建设。即抓好人大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的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三个机关”的作用。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抓好“政治机关”建设。市人大机关作为市委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使之充分体现和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增强抓好政治机关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抓好政治建设,首要的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一要以强化党建工作为突破口,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严格组织生活,扎实推进“三会一课”规范化运行,强化制度建设,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二要着力抓好作风转变,时刻把作风建设抓在手,把不良作风改到底,把长效机制建到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三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以党章为镜鉴,以党规为准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做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认真履职尽责,抓好“工作机关”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并强调要“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这充分说明各级人大机关既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好活动,更好地发挥代表参与决策、监督推动等作用,更要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其职责任务与各级党政部门、司法机关一样繁重,并不是什么“养老机构”“二线机构”,只是分工不同,都是名副其实的工作机关。
俗话说:有为才有威,有威才有位。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更好地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敢于运用《监督法》规定的专题询问、特定问题调查、质询、撤职、罢免等刚性手段,适时开展专项工作评议,使人大机关的威望和地位在人们心目中真正树立起来。
三是强化为民意识,抓好“代表机关”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人大机关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表机关,必须认真为民履职、代民行权,同时强调了人大机关是由人民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的,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这进一步强调了各级各部门既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要支持人大机关代民行权。
人大机关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要求,就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为民意识,增强为民履职、代民行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同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担当作为,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勇于代表人民行使好国家的一切权力。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立法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充分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深刻把握人大工作的特点、规律和要求,争当人大工作的行家里手,保障人大工作始终与党委同向、与政府同力、与群众同心、与大局合拍,更好地展示人大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树立真挚的人民情怀,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更贴民心,使人大机关真正成为替人民说话、为人民履职的代表机关。要加强和改进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强化监督力度,积极推动人大审议意见和所立法规的督办落实,提高监督实效。要切实改进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民声、汲民智、解民难,切实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大力推动我市改革和建设事业向前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建立65年来,特别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年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地方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承担好“参谋部、战斗部和服务部”角色,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努力为地方人大的“三个机关”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作者单位:市人大办公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