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渝水区政法系统“一条龙”助力复工复产

2022年02月15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

本报渝水讯通讯员魏敏杰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渝水区政法系统以政法系统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以区委“争当行动派、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为抓手,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一条龙”助力复工复产。

渝水区委政法委统筹谋划、全面部署,及时传达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省委、市委相关会议精神,部署依法防控工作,要求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公、检、法、司各尽其责,全力配合,集中资源,集成服务,为全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高标准建设渝水区社会治理中心,将全区相对独立且较大规模的各类园区、大中小企业等未划入综治网格的区域重新划定网格,实现全区社会治理全覆盖、无死角。以“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平安渝水”为总要求,进一步完善落实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对因疫情防控期间涉企劳动争议等纠纷,开展调解绿色通道,积极通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转办涉疫情矛盾纠纷,由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牵头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对涉疫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渝水区法院加快涉企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对列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名单和信贷资金需求名单的企业,加快审结力度。通过执行和解或者调解及时结案,帮助企业第一时间办理财产保全解除手续,为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争取宝贵的时间。贯彻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两手抓,依法审慎开展执行工作。加快评估拍卖效率,为新引进的口罩生产企业快速投产腾挪厂房、创造条件。

渝水区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坚持依法办案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有机结合,通过在工业园区设立检察工作联系点等方式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及时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检务公开,设立检察开放日,邀请部分民营企业家和来自民营企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检察机关,近距离了解检察职能,感受检察服务。通过参观该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检察文化长廊、观看微电影故事、召开现场座谈会等形式,结合近几年办理的几起涉及民营企业的刑事案例进行以案释法,增强企业家的法治意识。本着从轻减轻情节、法律适用、落实“少捕慎诉”理念、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促进复工复产的原则,对涉民营企业有关案件举行公开听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侦查机关承办人参加听证会,确保司法公开透明,让广大民营企业家感受到法律的法度和温度。

渝水区公安局扎实推动“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驻企民警深入辖区企业走访摸排,指导企业落实好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立安全复工保障制度,确保开工期间企业内部安全无漏洞。深化复工企业周边区域社会治安巡逻,采取24小时不间断“车巡与步巡”“固定岗和机动岗”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工业园区社会面巡逻防控,为复工复产营造良好治安环境。制定下发《渝水分局涉新冠肺炎疫情矛盾纠纷处置工作方案》,在企业、社区等靠前部署警力,快速化解企业员工因封闭式管理、复工待遇等引起的相关纠纷。从严打击各类涉企违法犯罪活动,从快从严打击阻扰企业返工复工、开展正常生产的违法行为。抓住企业特殊时期封闭管理模式特点,开展防诈宣传,提高企业员工防骗意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互联网审批。对有紧急需求的复工企业及员工,提供治安管理、户籍、出入境等业务网上办、预约办或加急办服务。推行电子通行证,指导企业对返厂工作人员做好信息登记、核查轨迹等。不断深化大数据应用,借力分局信息化实战中心,快速核查涉疫信息,协查外来返工人员相关信息,不断完善信息核查反馈双向通报制度。

渝水区司法局加强涉企疫情防控和法治宣传。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时调整值班模式,“12348”法律服务热线提供延时服务,中午和节假日也安排现场值守,其他时间系统提供留言服务。充实调整业务人员,安排经验丰富的执业律师对口解答涉疫法律咨询。夯实“三网”(实体、热线、网络)融合平台,全区17个乡镇办硬件配备完毕。发布《渝水区企业复工复产法律服务指引》,选派律师团提供24小时在线法律服务。与区工商联印发公益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法案、编印《疫情防控法律政策汇编》,组成法律服务团深入工业园区宣传党中央疫情防控法律政策,解答法律咨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