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余: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步履铿锵

2022年02月15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

本报记者陶贵彬

这是活力新余交出的靓丽答卷:

2019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71.6亿元,人均GDP居全省第二;

财政总收入152.3亿元,税收占比列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市。

这是110万新余儿女追求的极致幸福:

党建+颐养之家和社会稳定工作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余围绕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按照“一年理思路、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四年大变样、五年新辉煌”构想,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如今,行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清新新余,一座流动的城市又诗意般生动起来——

“工小美”发展的步子越来越稳,老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党员干部的精气神越来越足,全市的政治生态越来越好……

做行动派:凝聚复工复产磅礴力量

与全国各地一样,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大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困难。

发展是破解一切困难与问题的金钥匙。随着疫情减弱,新余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千方百计助推企业复工复产,想方设法促生产保稳定。

——全力组织企业复工复产。本着“龙头骨干企业优先复工、重点物资保供企业优先复工、产业配套企业协同复工”。2月中旬,经过谨慎评估,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出《关于做好全市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决定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分类施策、有序复工”。当月,新钢公司、雅保锂业、海螺水泥等企业保持连续生产,赣锋锂业、亿铂电子需完成国外订单,第一时间恢复生产;沃格光电、盛泰光学等企业是国家工信部重点调度的疫情防控物资配套企业,接到调度令后,迅速组织企业复工复产;针对新钢公司、赣锋锂业等重点企业,全力协调本地产业链配套企业与新钢公司、赣锋锂业等重点企业协同复工。

——全力扶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市政府先后出台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发展增长的20条措施、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若干措施,编制复工复产疫情防控、金融支持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法律实务问答(企业篇)等复工复产服务指南。同时,根据疫情防控风险等级调整,将复工复产审批制调整为报备制,简化复工复产条件,保障企业车辆和员工通行。通过市数投公司开发网上复工审批小程序,为复工复产审批提供便利。

——多措并举帮扶企业复工复产。一是完善挂点帮扶机制,安排政府系统每名县级干部挂点帮扶1家规上工业企业和1家其他“四上”企业;建立企业特派员制度,安排201名机关干部担任427户企业特派员;通过微信群、APP平台、帮扶人员等渠道全面宣贯惠企政策。

——全力解难题促生产保稳定。受疫情防控影响,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期间不断遇到员工通行、物流运输、原材料供应、产业链协同复工、资金紧张等困难与问题,如何化危为机,实现满血复活、成功逆袭?新余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疫情爆发后,新钢公司立即面临产品销售、原辅料供应、物流运输等实际困难,严重影响企业生产,我市及时帮助新钢公司协调11家企业仓库复产,解决钢材仓储问题,协调喷吹无烟煤加工、矿山等上、下游企业复产,为企业提供原燃料保障,协调解决运输车辆及员工出行等问题;为帮助赣锋锂业、沃格光电、永清环保协调产业链供应企业复工问题,协调渝水区指导帮助新余市建彩矿业有限公司复工复产,恢复对赣锋锂业等企业的辅料供应。

——依托“仙女湖夜话”平台集中协调解决企业困难与问题。先后组织11户工业企业参加了3期市政府“仙女湖夜话”专场,共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问题36个。

——全力化解资金难题。为支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加紧生产和企业复工复产,省工信厅先后与江西银行、工商银行江西分行联合“防疫贷”和“复工贷”。我市按照省工信厅部署,全力组织企业提交申请。截至目前,江西银行放贷累计为我市58户企业提交融资申请,已为5户企业放贷4900万元。工商银行累计为我市73户企业提交了融资申请,受理了15户,已为1户放贷4亿元。配合省工信厅,组织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回头看”,督促“清欠”工作落实到位,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开展自产自保有力支撑疫情防控。疫情发生前,我市没有一家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疫情发生后,我市疫情防控物资异常紧缺。为此,我市一边紧急部署抢购,一边组织企业转产扩产,迅速生产酒精、消毒液、隔离衣、一次性防护口罩供应本地。目前,我市共有重点防治物资生产企业17家,口罩日产能达521万只,日产量在260万只左右。3家企业已经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资格注册证,1家企业正在申报二类医疗器械资格并已经通过了第一次现场核查;12家企业获得欧盟CE认证,6家企业获得美国FDA认证;有6家企业已经有产品对外出口。

至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10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已基本恢复正常,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1%,列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较上月增速提升36.6个百分点。

促大变样:城市颜值品质大幅提升

来自发改部门的权威数据统计,今年,我市安排实施108个城建项目、总投资181亿元、年度投资约7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65个、续建43个,预计绝大多数项目将于今明两年内建成。“前期受疫情影响,很多城建项目一度停滞。进入3月份以来,我市争分夺秒、快马加鞭,续建项目已全面复工,新建项目大部分将集中在6~7月开工。”

如何大幅提升城市颜值与品质?我市以项目为抓手,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半座城”建设——

加快沿江游步道和环山绿道建设。充分发挥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和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的城市“绿肺”“氧吧”作用,打造一条彰显新余山、水、城、绿之美的“生态飘带”;

加快高铁站至主城区道路沿线改造。着力建设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依、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同行的“门户之路”。

如今,这两个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工作,7月前均可开工。

加快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在去年改造棚户区11867户、为过去三年之和的基础上,今年又坚决克服上级棚改补助资金大幅缩水、专项债停发等困难,咬紧牙关推动24768户棚户区改造工作,实现改一片、成一片、大变样一片,以“半座城”改造重塑我市城市新形象,确保市民安居乐业。

目前,征收房屋的评估和地下室测绘已基本完成,47.2%的棚改户已签协议,5月20日前可完成房屋征收签约工作,6月底前完成腾空和拆除工作。

与此同时,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两条“龙须沟”黑臭水体治理、老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智慧停车场新建、路网优化等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重点项目均蹄急步稳推进。

专家称,可以想像,诸多城市改建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后,新余城市的功能设施与品位颜值将实现质的飞跃。

上新台阶: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变样

新钢高品质稀土钢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赣锋锂业2亿瓦时新型固态电池项目建成试产;赛维在布局海外电站项目中实现突围;新余市数字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大数据产业稳步开局……

我市创新实施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年上台阶”取得明显成效。如今,我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吹响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变样”的号角。

3月18日,由市国资委和市投资控股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新余市数字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数投公司致力于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产业平台、产业项目的投融资、建设与运营管理,参与工业、农业、旅游等产业数字化改造项目建设。3月25日,我市举办政银企复工复产专场融资对接会,市国信担保公司与银行签署了复工复产担保贷协议,银企授信签约;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函复同意调整大唐新余二期发电项目规划,项目容量补足方案得以批复……

我市积极稳妥推进全产业链复工复产,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职工返岗率超过98%,企业产能正快速恢复。

工业是我市的底色。近年来,我市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新余市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和6个配套文件。针对产业转型升级所遇难题,先后出台支持新钢跨越式发展、支持锂电产业、支持旅游发展、支持新余学院、支持人才发展等系列“三十条”措施,推动着钢铁、锂电新能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园区、抓项目,经济基本面实现了逆势向好:去年,全市58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50%;98家规上钢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34.06亿元,同比增长10.3%;43家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6.55亿元,同比增长4.6%。

3月18日晚,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仙女湖夜话”,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面对面,现场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作为重点打造的政商对话交流平台,截至4月29日,全市共32个市政府部门(除市政府办)5个驻市单位和市直单位(属鼓励举办类)按要求举办了“仙女湖夜话”,37个单位共举办了42场“仙女湖夜话”。“仙女湖夜话”已成为广受企业家欢迎的营商品牌,让服务企业成为常态,一举激发企业旺盛的内在动力。

3月19日,我市召开新宜吉合作示范区大变样工作座谈会,市委主要领导强调打好规划、土地、理念创新三张牌,围绕新余的副中心、高铁经济带、新宜吉转型合作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做好科学规划,引进重大项目。而在去年底,我市新宜吉合作示范区管委会正式挂牌,全力打造跨行政区开放合作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目前,72个跨区域合作项目正稳步推进。

在此基础上,我市乘势而为,致力打造“办事最方便”城市。深入推进的“放管服”改革,获得省委、省政府通报嘉奖;延时错时预约制,获得人社部全国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奖;赣服通用户注册率列全省第一。

现如今,我市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通过招大引强,“三请三回”“渝郎回乡”等活动,巩固提升钢铁和锂电两大主导产业,光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麻纺四个重点产业不断壮大,大数据、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正加快培育。去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5个,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以上,生产型企业出口增长20%,占全市出口比重100%,锂电产品进出口位居全国第一。

创新驱动,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提档。赣锋锂业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研发固态锂电池,实现了科研成果由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江西恩达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使生物脱胶技术得到完善,极大提升麻类纺纱程度。目前,全市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此外,启动了“锂电行业云”“5G+数字工厂”项目建设;实施“机器换人”计划,8个项目被列入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推动着“制造”向“智造”转变。

疫情当前,我市“云”招商脚步不停歇。昔日“面对面”交流,现今“屏对屏”沟通,一流的企业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样引得进、留得住,京东锂电、鞋业和光伏等百亿数字经济平台已然勃兴,未来可期。

工业强市,区域小市,山水美市。新余,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步履正铿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