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税情日记”从线下到线上助力脱贫攻坚

2022年02月15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

本报记者王帆 通讯员李小雨 潘建伟

在距离集镇不远的扶贫产业欣欣荣蘑菇种植大棚里,负责人黄茶根正在指挥村民把一筐筐的蘑菇搬上车。“产量增加了,销售渠道也不愁了。”他告诉记者,自从蘑菇种植项目落户后,渝水区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就通过“税情日记”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帮助渡过难关。“线上沟通省时省力,问题解决高效便捷,为税务干部点赞!”

欣欣荣蘑菇种植项目是渝水区下村镇2017年1月引进的一家扶贫企业。公司通过技术与销售入股,占股份49%。村委以土地和大棚入股,占股份51%。17户贫困户通过资金分红、务工等方式参与到蘑菇产业中。可受疫情影响,公司遇到了发展难题,如何解决企业问题,提振贫困户脱贫的底气和信心?在疫情防控期间,渝水区水务局非接触式“税情日记”微信服务群,为企业带来了惊喜。

优惠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费

“蘑菇生产的资金周转有很大难题,希望税务部门能在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内给予帮助。”疫情期间,一条关于扶贫产业的求助信息在“税情日记”微信群里引人关注。

原来,受疫情影响,新余市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资金链受到冲击,导致许多贫困户对企业发展信心不足,纷纷要求撤资,虽然资金数额不大,但对资金链受损的该企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为尽快了解实情解决问题,该局开辟了绿色通道,组织党员业务骨干深入企业进行了调研。

经核实,该公司属于农产品种植销售,符合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随后,共计减免税费792781.49元,稳定了企业和贫困户的发展信心。

贴心服务为企业牵线搭桥

在“税情日记”中,渝水区税务局业务骨干还了解到该项目一直存在产能过剩,缺乏合适、稳定的销售途径。“扶上马,再送一程。”于是他们又当起了蘑菇销售的“媒人”,联系了福建省越丰农产品有限公司,经过沟通交流、实地走访,对方对欣欣荣公司的蘑菇质量非常认可,当下就达成了意向性协议。

“没想到‘税情日记’不仅为我们减免了税款,还拓宽了我们的销售渠道。”该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这样一来,我们还要多招些人,把扶贫车间做的更大些,为家乡人民多做一些贡献。”

“‘税情日记’在渝水区税务局开展已经有7年之久,它是连接税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通过‘税情日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涉税需求,还可以线上了解企业近段时间遇到的困难,力所能及地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渝水区税务局负责人说,像该扶贫产业的类似问题,他们今年就解决了5个,涉税难题就解决了100余个,真正做了企业的“贴心人”,提升了纳税人的获得感。

“税务+政府”解决用工难题

随着疫情防控稳中向好态势,新余市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即将迎来全面复工复产。但是,由于疫情稳定后,市场对蘑菇需求量增加,该企业用工需求也相应增加,尤其是急需要短期、临时工人,以适应短期激增的市场需求。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条招工信息吸引了下村税务分局负责人的注意。

“目前大概还缺25名工人,主要是做短期的,人不好招啊!”拨通了企业负责人电话,电话那头无奈地说,市场有了,没想到生产面临问题。下村税务分局负责人立即前往下村镇政府进行沟通,发动村委会来扩大招工宣传面。“现在不仅把人招到了,还留了好多老乡电话,无论短期工、长期工都不成问题了。”

据悉,渝水区税务局在通过“税情日记”帮扶产业扶贫上不断总结前期实践经验基础,并围绕“产业收益看得见”“发展模式稳得住”“因地制宜特色优”三个发展主题进行帮扶,采取送政策入扶贫车间,送策略入企业的方式助力企业发展。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排查,并着力进行协调解决难题。据悉,该蘑菇产业2017年投产至今,已实现产值5285209.94元,为村集体增收超30万元,为贫困户分红11.91万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