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聂姝敏 通讯员胡玲玲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观巢镇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紧锣密鼓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将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四抓四发挥”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抓防疫脱贫,发挥“领头雁”作用
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场党员干部的大考,保障民生是这场大考应有之义。观巢镇一方面以“党建+配送中心”工作为抓手,成立了11个配送组、108个配送小组共164名党员干部帮助村民统一“代购”并义务送货上门,解决疫情期间贫困户物资紧缺的难题,保障了贫困户的“菜篮子”。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党建+观巢商会”作用,主动与新余市山水集团——炬红菜篮子电商平台对接,将贫困户积压的蔬菜、禽蛋等农产品通过线下收购、线上销售,不仅化解了贫困户的烦心事揪心事,也鼓起了贫困户的“钱袋子”。
上汾村贫困户张视朱这些年靠贩卖鸭蛋增加收入。因为疫情出不去,导致过年前存下的鸭蛋销售遇“寒冬”,山水集团得知情况后不仅上门收购,还依托“互联网+”炬红菜篮子平台,帮助张视朱销售积压的鸭蛋,给张视朱增加了7000多元的收入。“太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了,感谢炬红菜篮子,要是这次有亏损,以后干啥都没信心了,这真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张视朱激动地说。
防疫期间,观巢镇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飘扬,让党徽在防疫一线闪耀。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信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使脱贫群众真正“走得远、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
抓组织引领,发挥“主心骨”作用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观巢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好能人“挑大梁”,通过组织任命和镇里下派的方式给全镇11个行政村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并团结带领一班子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在选派扶贫队员上,观巢镇尽锐出战。选派部分有基层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下派到村担任扶贫队员。为强化第一书记和扶贫队员责任,出台并完善了《观巢镇脱贫攻坚驻村帮扶管理办法》,推行“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总结、一年一考核”制度,每月由党委书记主持召开第一书记和扶贫队员工作调度会,及时传达扶贫政策,沟通有关问题,并由分管的党委副书记每月不定期到村查岗,形成督查通报。为强化述职考核,还召开了第一书记和扶贫队员述职评议大会,要求驻村帮扶干部不仅要向乡镇党委述职,还要接受乡镇领导、挂点领导、蹲点干部和贫困户、村民代表的测评,实现“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
抓驻村帮扶,发挥“生力军”作用
2018年,观巢镇京桥村因缺村党组织书记被列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当年年底村党支部书记傅冬珠刚上任,驻村第一书记张小明次年也到村任职。为了配合新上任的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张小明花了很多心思,他吃住在村,走村入户摸底了解村里存在的问题,通过和村党组织书记有效配合,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有效针对解决。
资金不够就去争取资金,班子战斗力不行就花力气整顿,村经济基础薄弱就想办法出去学习引进新的项目……在帮扶单位市城投的帮助下,第一书记张小明主动出去学习考察项目,帮助京桥村打造100余亩果园扶贫产业项目,争取帮扶资金和改造颐养之家15万余元,京桥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也得到较大提升。
为了帮助贫困户稳步脱贫,南布村扶贫队员黄勇鹏通过在自己帮扶单位与帮扶村委积极沟通和联系下,帮助村里引进夏枯草扶贫产业项目,成立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的合作社,吸纳了7位贫困户为社员,与9位贫困户劳动力产生利益联结,实现带贫益贫功能。在市国资委、市城投、区物流园等帮扶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帮扶下,共给予帮扶资金45.5万元,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共引进夏枯草、红薯粉丝加工等2个扶贫产业。
抓扶贫产业,发挥“新引擎”作用
产业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途径。今年以来,观巢镇在两业扶贫上下足了功夫,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和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模式,注册了江西沂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1个农民合作社,注册资金达116.8万元,初始会员100余人,其中贫困户90余人,带动贫困户务工上百人。合作社共种植主打扶贫产品蜜薯260余亩、特色扶贫农作物瓜蒌籽以及芝麻、毛豆、黄瓜等农作物130余亩,带动贫困户增收上千元。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发放外出一次性务工补贴,2019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60个,发放一次性外出务工补贴74人次,促进家门口就业与鼓励外出就业相结合,增收路径进一步拓宽。
观巢村茶树扶贫产业基地,经过连续3天的劳作已完成栽种;社头村扶贫产业基地正在栽种大豆;杨家村组织党员干部在扶贫基地栽种蜜桔苗……据悉,观巢镇依托长期产业及短期产业两种产业模式,完成了数百亩蜜桔、蜜柚、芋头等扶贫产品的种植,扶贫产业发展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