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筛
又一次来到鼓浪屿,距前一次已有20多年了。此次来是自己一家人带着两个小外孙。
尽管已是深秋,气温仍然很高,未曾出行我已是汗流浃背。上午9点多,海滨路码头边已满是等待登岛的人群,据说,节假日鼓浪屿每天只允许3万人登岛,如果不是事先预约购票,是难以如愿以偿的。从空中俯看鼓浪屿,她只是一个弹丸之地,面积只有1.9平方公里,是她深厚的人文历史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们,独特的地理位置、秀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历史的完美结合,被人们誉为“海上花园”。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名为“五龙屿”,明朝改为“鼓浪屿”,因岛西南海滩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从海滨码头乘船不到10分钟,就到了鼓浪屿。导游小姐热情地为我们娓娓讲述着鼓浪屿的历史与人文。鼓浪屿也称“琴岛”,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幽雅浪漫的人居环境,造就了鼓浪屿悠久的音乐传统,岛上有一百多个音乐世家,人均钢琴拥有率居全国第一,“钢琴之岛”因此而来。
两个“小家伙”对导游的介绍似懂非懂,想到的是孩童的天真和乐趣。
我一直在寻找和回味鼓浪屿当年带给我的感觉和美好,热闹的人群和浓烈的商业气息已掩盖和稀释了鼓浪屿的本来风貌。嘈杂的人群、满街的摊点及生意兴隆的餐饮,使本已狭小的街道显得很是拥挤,不少有名建筑屋门前摆放的小商品摊点让人觉得极不协调,人们无睱品味和思考这个美丽小岛的神韵和给今天带来的启示。导游说,岛上已很少有原住民了,安徽人、河南人基本占据了岛上的各行各业的经营权,他们从拖板车、卖苦力开始,逐步发展扩张,直至今天在这个岛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些已是第二、第三代了,可谓千辛万苦。
岛上密集着别墅、庄园、教堂及各国使领馆,这些建筑物造型独特、风格各异,虽历经风霜仍保持着它原有的风貌。
导游仍在耐心讲解着每个建筑物的历史和它所承载的辛酸故事。这是德国领事馆,那是西班牙领事馆,这是英国、法国领事馆等等。在日本领事馆前,导游说,这里曾经长年关押着中国的劳工和被俘的中国军人,他们或被送到日本当劳工,或被折磨致死。听到这些,我内心感到无比的凄凉。“祖国要强大,民族要复兴!”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
协和礼拜堂是一个汇集了鼓浪屿古老传统和历史内涵的基督教堂,它外表白色、圣洁端庄,这里是当代文学大师林语堂与夫人廖翠凤举办婚礼的地方。导游为我们讲述了这一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林语堂是牧师林至诚的儿子,他一直热恋着同学的妹妹陈锦端,陈父是当地著名的医生,陈家是当地的首富,而林语堂的家庭非常普通,陈父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但他又认为林语堂外表英俊、才华非凡、聪明过人,所以向他推荐了隔壁邻居家的女儿,这个人就是廖翠凤。廖家开始也不同意这门婚事,廖母心疼女儿,劝她说,虽然林语堂是个不错的小伙子,但他是穷牧师的儿子,这可是“呷饭的人家嫁给呷糜的人家。”(闽南话)廖翠凤却坚决地对母亲说:“贫穷算不了什么。”也正是这句话坚定了林语堂迎娶廖翠凤的决心。结婚后,林语堂当即把婚约书撕掉,并说“结婚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他的这一举动意味着要与廖翠凤携手终生、白头偕老。后来两个人度过了六十多年的美满婚姻,演绎了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毓园景色雅致、风光秀美,它是我国妇产科开拓者、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的纪念园。纪念馆内详实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记载着这位女性朴实而又伟大的一生,她把毕生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虽然她终生未婚,却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婴儿,被人们誉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在毓园四周,置放着一些被雕刻成书本模样的花岗岩,上面眷写着林巧致的语录:“新出来的太阳比什么都好,我爱这明朗的天空和这明朗天空下的生活……”“我所经历的一切都告诉我,成功,惟一靠得住的经验就是勤奋,一勤奋天下无难事!”“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人,存在的价值便是医治病人。”……多么伟大的女性!
鼓浪屿的街狭窄而幽深,这里的每个建筑、每棵树、每个门楼,甚至于每块走在脚下的铺路石,似乎都有着岁月和历史的印迹,蕴含着丰富而又动人的故事。
到海边了,听说要去玩沙子,两个“小家伙”顿时兴趣倍增。换上泳衣,打着赤脚,在灼热的太阳底下,戏海水、铲沙子、挖沙坑,弄得满身海水、满身沙子,也还是流连忘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