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陶胜志 通讯员陈冰花
自疫情发生以来,他“逆行而上”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从隔离点的建设到守护,他始终冲锋在前,甘于奉献,坚守着静待战“疫”胜利。他就是高新区城投公司职员杨尔均。
临危受命他是隔离点建设的主力军
今年49岁的杨尔均,个子不高,些许微胖,为人和气,身边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喊他老杨。1月25日,正在公司值班的杨尔均接到指令,要在高新区电子小区D区和装备制造小区建设医学观察隔离点。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老杨不敢松懈半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始着手筹建工作,清扫卫生、协调通水电、完善隔离房间的生活配套设施。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建设高标准的隔离房,最大困难就是人手短缺货源不足。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铺开,虽然不少公司同事义无反顾、主动请缨投身到隔离点建设中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手短缺问题,但货源仍是个大问题。按照标准每间房必须配一台热水器,但老杨联系了很多商家都回复库存不足或是疫情期间不送货。在得知南昌一家供货商有热水器时,沮丧的老杨立马兴奋起来,积极与这家供货商对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一颗热忱之心感动了对方,对方答应连夜送货过来。1月29日晚上,60台热水器到达隔离点后,老杨立即协助安装师傅一起安装调试到第二天中午,直到安装完毕,他直接累瘫在房间里的凳子上。1月30日晚,电子小区隔离点收治了第一批留观人员。
勇挑重担他是隔离点的后勤保障员
隔离点建设任务完成后,老杨又被抽调到隔离点当起了这里的“守护人”,主要负责整个隔离点配套设施的维护和后勤保障工作。每天天不亮,老杨一洗漱完毕就直奔食堂给厨师打下手。为了让留观人员准时吃上热饭菜,他每餐都会提前来到厨房帮忙打包、分装,每栋多少人,需要多少份饭菜,老杨心里一清二楚,直到把一切安排妥当交到医护人员手上,他才放心地歇下来简单扒两口饭菜。
“马上会收治进来30多位留观人员,请准备好中餐。”2月20日上午11点,和往常一样正在食堂打包饭菜的老杨接到电话后有点措手不及。随后,他立马召集其他值班人员一起到食堂帮忙。厨房这边也开始重新煮饭、切菜、炒菜、打包、配送……整个厨房忙得热火朝天。大家顾不上自己肚子饿不饿,等一切都完成已近下午2点钟。
“在隔离点,老杨在我们当中年纪最大,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就像一方小小的激光陀螺,有着一股永不停转的韧劲,始终为抗击疫情发挥着自己的一份光和热。”隔离点相关负责人罗芳林说,每天晚上,不管工作多晚,老杨总是要到几个门卫室、小区外围巡逻一遍才能安心去休息。
细心入微他是留观人员的贴心人
“您好,我是5栋的李某某,我小孩子画画的水彩笔没有了,可以帮我买下吗?”“我家里人说要给我送水果,方便帮忙接收配送下吗?”……虽然隔着一堵有形的墙无法面对面交流,但只要一看到隔离点微信群里的信息后,老杨就会立即将留观人员的需求整理汇总,然后骑着小电动车帮忙出去代购。
初来隔离点的留观人员大多数都有焦虑不安、愤懑怀疑的心态。老杨非常理解关心他们,对每一个进出的留观人员都热情相待,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疫情寒流中的暖意。
白水塘一村民李某因接触确诊病例而过度担心和害怕,来到隔离点后,老是怀疑自己患病,整晚睡不着觉,状态非常糟糕,精神几近崩溃。老杨得知这一情况后,经常打电话了解他的身体状况,还安慰劝导他,帮助缓解他的心理压力。14天的医学观察期满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后,老杨第一时间告诉他。“非常感谢您的关心和照顾,这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看到李某平安无事,老杨心里感慨万千,不管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老杨虽然不是党员,但他却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谈困难、不提要求、不图回报,以实际行动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