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评价全省第一

2022年02月15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饶晓君 廖艳兵报道:全省2019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综合评价结果于日前公布,我市以94.90分(满分100分)在全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一,这是我市首次获得该项目绩效综合评价第一。分宜县以96.20分列县(市、区)第一名。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深化医改部署,坚持好中提速、优中提质的思路,组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健康管理进一步规范、内涵质量显著提高、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的目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得到充分体现。

纵向覆盖,精细管理到底

在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我市以绩效考核为导向,推进自上而下的精细管理,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提速。一是加强绩效管理。把14大类47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分解落实到市卫健委相关科室和直属机构、县(区)卫健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乡村协作、一体管理,同时成立市县项目技术指导组、专家考核组,对所有项目服务质量和数量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与项目补助经费挂钩,形成市、县(区)、乡、村四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目标任务。二是开展专业督导。充分发挥妇幼保健、疾控、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等各专业机构的技术优势参与项目组织实施,市级每半年、县区每季度组织各专业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技术指导、监督、考核,提升工作质量。三是进行跟踪整改。将绩效考核、专业督导中发现的问题以通报形式下发给县区卫健委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责令具体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作为日常督导检查的重点内容,确保真改、实改。

横向融合,精准服务升级

我市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尺,推进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升级升档。一是与基本医疗融合。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家签服务经费增至48元/人/年,针对三大类共十一种人群分别制定基础包、免费包和个性化包,群众根据需求选择服务包,同时市、县(区)政府筹资850万元,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将免费提供远程会诊、全国预约挂号及异地就医全程陪诊、防癌保险、中医可视化等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包。二是与信息化融合。打通基层卫生信息化系统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记录与健康档案实行实时数据更新,激活健康档案。打通妇幼卫生信息系统与基层卫生信息化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市、乡镇和村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孕产妇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出生儿童的预防接种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预防接种信息化使用率达100%。三是与健康教育融合。通过设立宣传栏、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主题日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和政策知晓率。

重心下移,基层平台创优

把晓康诊所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提升综合能力、创新工作机制,赋予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新活力,使之成为农村居民全天候健康守护阵地。一是提升服务能力。为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产权公有的晓康诊所,统一配置医疗设备、信息化设备,统一采购配送医疗用品。晓康诊所医生由乡镇卫生院聘任,统一调配,多途径培养培训,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落实村医基本公共卫生补助,巩固和提升村医队伍。二是规范服务。将联系电话、服务内容、收费项目、药品价格等上墙公示,村医穿白大褂、挂胸牌,实行8小时上班、24小时负责制,行医过程做到接诊信息登记在册、用药使用规范处方、收费开具正规票据、转诊记录详细去向,建立坐诊巡诊制度,进一步规范晓康诊所村医为农村居民医疗服务行为。三是激发村医活力。晓康诊所实行独立核算、工资保底、绩效不封顶的办法,乡村医生的工资收入经费来源由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乡村医生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财政补助、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医补助经费及一般诊疗费收入四部分组成,激发村医的活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