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红忠 倪菁
春风传佳音,送来了令人欢欣鼓舞的好消息:自2月20日起,已连续33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和阳性患者;3月9日,风险等级从高风险降为中风险;3月10日,全区累计确诊病例94例,现已全部治愈出院……这是渝水区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交出的答卷,这样的“战绩”来之不易。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疫情发生以来,渝水区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强化组织领导和党建引领,凝聚强大抗疫合力,加大联防联控力度,全力保障复工复产,确保战“疫”不松劲,发展不停步,使疫情防控取得由“阻击战”转向“歼灭战”的阶段性成效,复工复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快速反应主动出击,阻击战“疫”全面打响
疫情当前,刻不容缓。渝水区委、区政府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举措、最果断的行动,周密部署、全民动员、科学施策、全面应战。
强化组织领导,快速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疫情防控指挥部及9个专项工作组,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及时出台疫情联防联控等系列方案,全面构建区、乡、村(社区)三级疫情防控组织体系。闻令而动,一时间,全区各级各部门立即响应,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全力防控救治,遏止疫情蔓延。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控措施,做好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强化城乡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发热门诊筛查、重点人群管理等疫情防控措施,做好重点人群的摸排和健康管理,实现关口前移,源头管控。同时,加强小区(村组)和重点场所管理,在高速路口、火车站等区域设置体温检测点;对城区779个居民小区实行封闭式管控,对农村以自然村为单元网格化管控;全面禁止野生动物和活禽交易、销售和宰杀,暂停各类群众聚会活动,暂闭所有人员聚集场馆、景区和经营场所。
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一项项施之有力、行之有效的举措,为第一时间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严防死守联防联控,防控战“疫”火力全开
对外严防输入、对内严防扩散。该区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形成严防严控、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合围之势。
广泛凝聚力量,织密防控网络。进一步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整合网格员、主业委员会、热心群众、楼栋长的力量,切实提升居民自治水平;持续压实区领导包片挂点、乡镇(办)党委书记负总责的四级网格化责任制。成立临时党支部96个,689支党员志愿服务队、1.6万余名党员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39名县级干部挂点41个社区,全面实施“党建+帮扶”,成立“三人帮扶团”对全封闭式管理单元、居家隔离家庭给予人文关怀;全力抓好电子通行证推广运用,目前全区电子通行证注册用户已达64.79万,实现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复工复产企业、小区(村组)出入口等人员密集型场所出、入口扫码全覆盖。
强化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小喇叭”、微信公众号、宣传单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乡音+党音”硬核宣传,全区17个乡镇(办)238村(社区、管理处)组建了1639个流动小喇叭志愿宣传队,覆盖所有自然村(居民小区);及时公布疫情信息,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微博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引导群众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加强统筹协调,抓好供给保障。抓好防疫物资供应,拨付专项资金4082万元,给各乡镇、农村、社区等一线人员配给口罩、消毒液、酒精、一次性隔离衣、医用防护服等防护物资,保障了一线需求。抓好保障农产品供给,全面落实蔬菜、家禽等各项补助政策,各类生活物资供应充裕,经营秩序良好。
精准发力倾力服务,复工战“疫”提档加速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该区在做实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科学有序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做到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该区制定行业复工复产指南,列明了必要的复工复产条件、审核时间、防疫要求、防控措施及流程,统一行业复工复产标准;全区党政领导和六个帮扶工作小组全面下沉到各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做好返工人员健康筛查、防控管理和安全生产;对已经复工复产的企业,严格执行“日报告”制度,不间断开展企业巡查工作,对于发现的防控短板、漏洞,第一时间介入,督促及时整改;推广应用城市服务业复工复产网上申报系统,复工复产备案由到属地街道办(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定点办”转变为通过扫描二维码“掌上办”,经营服务单位凭备案登记和电子通行证自由出入所住小区(村组)、通行各道路卡点,有效避免人群聚集。
政府有为,市场有效。截至3月14日,全区共有128家规上工业企业做到了应复尽复,产能恢复率达到90%;全区2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蔬菜、水产及饲料等民生企业的全部复工复产。3月6日,旅馆业、餐饮业、通讯公司等城市服务行业启动复工复产,目前都已做到了应复尽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