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奔
2020年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向我们袭来,病毒围城,每一个变化的数字都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信息纷乱时刻,市民对权威信息的依赖性更强,及时掌握准确信息比以往更重要。
为了将最准确的第一手信息传递给所有关注疫情情况的人,许多媒体人义无反顾冲向一线,也成为了“逆行者”群体中的一员。新余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技术总监彭锐就是无数媒体人中的一员。
媒体报道的幕后守护者
——“这是我的工作”
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主流媒体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宣传任务。新余日报作为新余主流媒体之一,成为了此次战疫宣传中的主力军、生力军。春节期间,由于疫情原因大部分编辑只能在家办公,报纸也无法安排投递,新余日报数字报、新余发布、新余新闻网等新媒体平台成了此次疫情信息发布的第一官方媒体平台。
如何保证市民可以正常查阅新余日报数字报、如何保障各新媒体平台疫情期间的信息通畅、如何打通办公内网让编辑在家调用资源等问题都亟待解决。作为新余日报社融媒体中心的技术总监,为保障新余市官方媒体的第一发声平台的正常运行,大年三十,彭锐主动请缨,放弃休假回到岗位,协调已经休假的数字报制作企业,保证数字报不断更新,并对办公网络临时启用内网穿透,解决各平台编辑在家“云上办公”问题。
为了保障各平台的指令迅速落实,拓宽指令的传播渠道,彭锐主动对接,迅速启用赣鄱云中央厨房指令系统,在保障自身信息发布的同时,通过部门联合、平台联动,有效地实现疫情信息的融合传播、多点推送和多平台宣传,让信息传播效果事半功倍。从新余日报社技术部门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1月24日至2月16日,《新余日报》数字报同步报纸共更新19期,在“一网两微一端一抖”新媒体平台提供数字报阅览入口,供百万市民免费阅览;通过新余日报社各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新闻作品达4000余条,累计阅读量达1.5亿。
“你”在前方执笔宣传,“我”在后方技术保障。顶着巨大压力,彭锐一直在坚守、一直在战斗,从未曾缺席、退缩和犹豫,保证了所有平台实现“零失误”输送。“这是我的一项工作,工作中遇到一些麻烦,就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一线记者奔赴疫情防控最前线,用镜头、声音和笔触记录着这场战疫,那我就要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保证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彭锐坚毅地说道。
技术赋能媒体疫情防控
——“我们是官方入口”
“尊敬的市民朋友,新余市将启用电子通行证系统,请大家关注新余发布微信公众号,进行电子通行证的注册……”这样一段广播响彻在新余的大街小巷。2月29日,我市在全市范围大力推行防疫电子通行证的使用,电子通行证注册的官方媒体入口设在新余发布微信公众号。面对全市120多万人口的电子通行证压力,彭锐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但他毫不退缩,迎难而上。为了承担突如其来的庞大数据涌入,彭锐跟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技术对接和沟通工作,以便为市民提供一个可信且便于操作的入口。
除此之外,彭锐通过技术附加在新余发布上的功能还有很多,疫情初期加入的新余疫情地图平台、疫情中期的疫情服务平台、疫情中后期的口罩预约平台、通行证问题答疑等。其中新余疫情地图平台保证了每日疫情信息的动态高效更新和快速应用,为市民及时掌握自身地点疫情情况提供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也为决策层及时掌握疫情情况并进行督导提供了大量助力。通行证问题答疑引导进一步缓解职能部门问询压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彭锐将各类碎片化的疫情、疫期服务整合,通过新余发布这个统一的入口提供给市民,让他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最关心的疫情动态,获得最便捷的网上服务,有效缓解市民焦虑。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市民通过新余发布微信平台获取疫情相关服务超过50万人次,累计PV达到五百余万,这对于官方微信平台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说明现在近半数新余市民正在通过新余发布媒体平台了解政府疫情防控的最新信息。
“疫情之前,可能市民对新余发布了解仅仅是作为一个官方信息宣传平台,但是通过这次疫情,他们会发现我们不仅发布权威信息,更多的是能够解答百姓疑虑的民生信息。”彭锐说道,“我觉得数据不仅体现了新余发布作为官媒的责任担当,更重要的是疫情期间,能让市民方便又及时掌握准确信息比任何时候都重要,避免因信息不流通或谣言造成的恐慌,也是我们作为媒体人共同的社会担当!”
一天接一百多个电话
——“我感到很欣慰”
疫情地图上线后,由于定位问题,彭锐担心信息不准确,他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在上面,便于市民反映问题。没想到,自此很多市民打电话给彭锐,有感谢的也有向他反馈信息的。最多的时候,彭锐一天接到过一百多个电话和短信。虽然电话响个不停,但彭锐感到很欣慰,“因为不管是批评还是感谢,证明这个东西已经得到大家的关注,能把政府的信息通过这种渠道传播开去,警示大家,也体现了媒体人的价值。”
1月31日晚,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彭锐临时接到通知,第二天上午将举行新余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场新闻发布会,需要彭锐和同事进行现场视频直播。虽然当天发布会在11点举行,但由于发布会现场没有较稳定的网络,加上他们从未在该场馆进行过视频直播,因此,为保证直播成功播出,彭锐和同事们早上5点多钟就到现场调试。经过彭锐和同事几个小时的精准调试,发布会视频直播最终顺利完成。
在高负荷的工作面前,他以经历过无数考验的专业技术和一直秉持的无畏精神,敢于担当,恪尽职守,为疫情期间的新余发布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后台保障。
工作、晚班、值守“无缝对接”
——“我很愧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疫情爆发后,彭锐第一时间到所在社区报到,主动参加到小区的值守工作,全力协助疫情防控队值班站岗,认真检查进出小区人员、车辆,做好体温测量和进出入登记,并积极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据了解,彭锐所在小区是一个全封闭小区,轮值的回归党员不到40人,1月24日在接到通知后,所在小区轮值党员仅剩5个,由于人手不足,基本上两天就要轮值一次。从大年三十起,彭锐白天要奋战在工作岗位,每三天还要值晚班。晚上又常常在小区值守,同时,还要在新余日报社小区值守。工作、晚班、值守几乎可以说是无缝对接。
彭锐在小区值守经常要到半夜12点,回到家洗漱完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态。看到早已睡着的两个多月的宝宝,彭锐内心满是愧疚。为避免吵到宝宝,彭锐妻子把床分成了两部分,她带着宝宝睡一床被子占3/4,彭锐拿一床被子睡剩下的1/4。“现在我已经习惯了睡在一个小角落一动不动了,这样万一有事起床也不会吵到她们,晚上又可以起来照顾宝宝。”彭锐苦笑着说:“我对妻子很愧疚,因为白天要工作,晚上要值班,家里几乎帮不到什么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