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巧用党建“绣花针”穿起基础教育“千根线”

2022年02月14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

本报渝水讯通讯员李春莲 华勇报道:渝水四小党支部巧用党建“绣花针”穿起落实基础教育的“千根线”,学校以高品位的校园节日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浓郁的悦读书香气息润泽孩子的文学素养;以智慧校园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通过四小有爱、融合教育、归零行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启蒙仪式系列德育特色活动培养孩子优良品质,让文化引领成长,习惯成就人生。

党员示范岗“疫”路领先

学校党支部推出了“党员管理示范岗”“党员教学示范岗”“党员年级组示范岗”“党员融合教育示范岗”“党员融合教育示范班”“党员护学示范岗”等各项党员先锋引领岗,以党员为引领学校教师的全面发展。在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志愿者、教师志愿者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沒有和家人好好吃过一餐团圆饭,沒有睡过一晚安稳觉,以最好的精神、最佳的状态、最强的战斗力力,投入到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复学工作以来,党员示范岗的党员和教师早上7:00,上午1:00教师已严阵以待,按照三列入校通道及地面间隔一米的标贴有序站位,温度测量、查验健康码、登记信息等入校环节一丝不苟,不管是在社区还是在校内,筑牢疫情防控的战斗堡垒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节日文化凝心聚魄红色基因

4月阅读节为同学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饕餮盛宴;6月艺术节给孩子们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10月阳光体育节”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观念以及自控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9月的“尚礼乐学开蒙启智”新生开蒙仪式开启未来人生的“智慧门”,学校以无痕的教育,培养出了独具个性的学生。在艺术节、启蒙节、体育节、数学节、阅读节、英语周、四小好声音的活动中铸牢凝心聚魂的红色基因已经成为了学校特有的节日文化。

器乐课堂深耕教育示范田

器乐进课堂要求:每一个学生要掌握一门器乐,三年级掌握口风琴、四、五年级掌握葫芦丝、六年级掌握笛子;每一个音乐教师必须掌握长笛、葫芦丝、口风琴其中一项器乐;每周一节器乐课,让学生深入了解器乐知识,培育戏曲种子;通过一场大型演出打造兴趣队伍;通过一套校本教材使器乐教学更专业化,学校还聘请了校外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发展个人特长,不仅每位教师都对音乐课上的器乐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对音乐监测评价有了新的概念。

“学习强国”打造“指尖课堂”

上强国、学时政、看视频、晒积分、比学习,成了学校教师的学习新风尚。学习强国这个APP里不仅有最新最全的时政新闻,还有可免费阅读的期刊、古籍、公开课、歌曲、戏曲、电影等资料,能让我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世情、国情和党情。党员教师龚志华学习积分已经达到22200分,是渝水四小“学习强国”大军中积极学习的代表之一。

学校每年都会有脑瘫、自闭症、智力障碍等这样的残疾孩子进校,为了让这些特殊孩子自然地、平等地融入普通孩子中,学校建立了融合教育资源教室,聘请了校外特教专业老师,让特殊学生坐特殊座位,走绿色通道,满足微心愿,学校党支部成立“党员融合教育示范岗”“党员融合教育示范班”,学校不仅关注“特殊学生”,还经常为留守儿童搭建心灵港湾、为留守儿童举办集体生日聚会。“一元钱”爱心环保捐助不仅对特殊学生还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融合教育活动,融合教育已成为学校一个响当当的民生教育名牌。

四小有爱打造学校精神新高地

“四小有爱”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志愿者“护学岗”成为抱石大道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志愿者和新余市团委,渝水区团委联合开展义务献血和献血宣传活动,以这种有温情、有温度的爱向人们传递生命的力量;志愿者将情人节变爱心节义卖玫瑰花;春节期间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义卖书写春联,所得的善款全捐献红十字会,用于救助贫困家庭。“四小有爱”志愿者走进珠珊、界水敬老院看望老人,给老人们不仅带去了精彩的演出,还送去了水果等一些生活必需品进行慰问。

“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加速度”

为了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加快成长,学校行政和党支部推选出优秀的党员教师对青年教师和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开展“师徒结对”。作为师傅的党员教师每月必须为徒弟上生本教育示范课,并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及辅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关注和指导,作为徒弟的青年教师,每月要为师傅上汇报课,课前将教学设计让师傅指导改进,课后积极写好反思,并积极参加师傅负责的课题工作,为青年教师点亮了教书育人的指路灯。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位党员一面旗帜,渝水四小落实基层党建“三化”要求,引导党员做好先锋示范,认真做行动派,促学校工作大变样,有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