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倪菁黄波
日前,2019年度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结果公布,渝水区以优异成绩荣获“优秀等次”,这也是该区连续三年获此荣誉。
近年来,该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区等160多项荣誉。
建机制强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该区压紧压实教育发展主体责任,建立了区、乡(镇)两级政府及区级职能部门教育工作责任制,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第一副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把手”责任,发挥“一把手”作用。政府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学校抓落实,层层签订责任书。同时,强化教育督导,成立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教育督导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全区分为13个责任督学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都实行了挂牌督导。
教育经费优先保障。该区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发展,优先落实教育重大项目,优先解决教育突出问题。严格按照“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要求,及时足额兑现教育资金;抓好财政转移支付、教育费附加、公用经费等专项资金的落实,及时足额用于教育;建立了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将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破难点补短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入园难、入园贵”加速破解。以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为抓手,通过国资新建一批、国资改造(回收)一批、民资幼儿园移交一批“三个一批”的举措,致力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数量,加速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截至目前,全区新增公办幼儿园23所,新增公办园学位5640个,有效缓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民生难题。
“大校额、大班额”有效化解。该区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在学校扩容增量上做足文章,先后改扩建渝水五小、渝水八小,新增学位2300个,投资680万元启动渝水六小扩容工程,投资1.2亿元新建渝水七小,目前均已投入使用,共新增学位4260个。下一步,该区计划投入7亿余元,启动推进渝水二中、松山小学、袁河学校、北湖小学、燕子山学校等一批中小学新建、扩建项目,完成后新增学位16700个。
农村学校“改薄”全面完成。投资1.22亿元,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项目34个,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了乡村学校的校容校貌。“全面改薄”项目任务完成率达100%,全区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全部实现“三通”。
优结构促能力,师资队伍提质升级
不断优化教师结构。依法保障教师的工资并及时足额发放,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特殊岗位、特殊教育、乡镇工作等津贴发放到位;“有编就补”,优先补充乡村教师,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积极争取“特岗教师计划”招聘名额,全面落实省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乡村教师回原籍任教,落实好“免费师范生”安置工作。2019年全区新补充教师共85名,其中招聘三支一扶教师5名、免费师范生3人、外地调入教师62人、接受南昌师范学院音体美专业15名大学生罗坊希望小学等5所农村规模较大的完小实习支教,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持续提升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培养,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强校长及教师交流轮岗力度等方式,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同时,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先后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三轮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规范教师廉洁从教的行为。结合全区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市”、“万师访万家”、“道德大讲堂”等活动,加强对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的宣传,努力营造争当优秀教师的浓厚氛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