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渝水区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2年02月14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

本报渝水讯通讯员王丽芳报道:今年以来,渝水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环保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1~6月,该区空气质量优于省、市政府考核目标值,碧水蓝天不再成为市民的梦想。

多举措推进蓝天保卫战

为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渝水区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开展工业废气治理,减少排放。全区2020年底前必须完成整治的3家重点涉VOCS企业,目前已基本完成2家,剩余1家已完成初步方案设计,正在施工建设。同时,开展道路扬尘整治,加强查处“抛洒滴漏”整治力度,投入15万余元修复路面2858平方米,并免费为进城脏车“洗澡”。此外,突出运用暗访对全区30个在建项目施工现场扬尘治理进行全面检查。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各乡镇成立秸秆禁烧巡查组,开展24小时全天候巡查,并严厉打击非法运输、存储、燃放烟花爆竹等违法犯罪行为,共办理案件3起,行政拘留4人,收缴烟花749个、爆竹1000余封。

全方位打好碧水保卫战

为打好碧水保卫战,今年3月区政府牵头成立了渝水区污水处理厂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问题整改。针对下蒋家断面总磷浓度上升问题,申报了2020年度姚圩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对沿河下蒋、中蒋、上蒋3个村庄污水排口实施污水拦截与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月,该区孔目江江口、浮桥、罗坊、下蒋家4个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其中浮桥、罗坊、下蒋家3个断面均值达Ⅱ类水质,达到2020年上半年地表水断面水质目标。新余市第四水厂取水口(孔目江)水源地水质均为Ⅱ类水质,水质达标率100%。

为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今年,该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增20个建制村整治目标,目前20个建制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均已完成图纸设计,14个已开工建设。其中良山镇下保村委、新溪乡西江村委、人和乡布里村委等6个建制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完工。

强化重点企业污染源头管控

为深入推进重点工作,该区积极开展砖瓦窑企业专项行动、畜禽养殖专项行动、“散乱污”企业整治行动以及疫情防控关键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截至目前,全区排查疑似“散乱污”企业345家,累计核查出散乱污企业109家,现整改完成企业共97家,其中已关停拆除72家,已完成整合搬迁、升级改造共25家,剩余12家待整改。同时,强化重点企业污染源头管控。目前已经有27家企业接入渝水生态环境局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此外,全区建立30个废水、废气监测点,废水、废气监测点联网率100%。

高科技手段应用大气污染管控

为有力管控大气污染,渝水生态环境局购置六参数视频无人机和建设五个高空瞭望点,用于搜索监控焚烧源、工地扬尘源、企业有组织排放源等污染源,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与此同时,开展渝水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源解析工作,对各项污染物进行精准分析,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支撑。此外,积极推动各乡镇建设环境空气监测标准站,对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控,开展乡镇环境空气质量考核,传导大气防治工作压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执法

环境的整治,离不开严格的执法。截至今年6月份,渝水生态环境局累计立案调查4起,下达责令整改文书4份。2016-2018年中央、省环保督察向区交办的153个信访件,目前152件完成整改,1件基本完成整改,完成率为100%。提交已销号148件,销号率96.7%。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渝水生态环境局主动优化执法方式,扶持企业复工复产。先后出台了《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和《正面动态清单涉及的企业名单》等配套文件,为企业排忧解难,对纳入清单的企业,减少或免于现场执法检查。而对于群众的环保投诉,坚持快办快处,件件有回音,有效维护群众环境诉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