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誓让旧貌换新颜

2022年02月15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

通讯员吴红忠 倪菁

漫步城乡,移步皆是景:沿路沿线干净整洁、市容村貌井然有序、村落社区环境优美……不少群众纷纷感叹,现在的居住环境是越来越好了。这样的“美丽蜕变”,得益于贯穿全年、覆盖全区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推进。

去年以来,渝水区上下同心、干群合力,坚持科学施策、全域治理、标本兼治,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最硬举措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19年,该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全省考核排名从2018年的倒数第二跃升到前八,实现了突破性的进位反超。

抓紧抓细抓实,使整治成一种常态

每周五下午,机关领导干部走街入巷,镇村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带领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全方位清扫卫生,全民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共同扮靓家园的热情高涨。像这样的景象,在该区已成常态。

为推动城乡环境长效管理,该区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明确责任、目标和任务。多次召开会议,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攻坚合力。同时,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检查考核体系,严格督导,严格奖惩。成立4个督导组,对督查发现的问题抓好整改落实,集中整治结束后,分别对街道、乡镇环境整治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排名靠前的每个奖励10万元,并在年终绩效考核中相应加分。通过以责问效、以责促行,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推动全区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发展。去年,该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各类垃圾7万余吨、卫生死角1万余处,拆除违章建筑2600余处、面积4.6万平方米,清理垃圾小广告11万余处,整治背街小巷168条,美化建筑外立面5.2万平方米,城乡环境卫生、容貌秩序得到明显提升,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净空净土净水,让城乡变一样美丽

“经过治理,不仅河水变清了,河岸也变绿、变美了!”站在南安河边,南安乡高峰村委长塘村村民章木根高兴地说,“以前河畔垃圾成堆、污染严重,现在农药化肥、畜禽粪污严格管控,家家户户屋里都有专门的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到处干干净净,水质也比以前更好了。”

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该区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狠抓扬尘治理,开展工地扬尘治理检查117次,对扬尘治理不达标的施工单位,责令立即停工并限期整改;强化公路沿线扬尘治理,督促环卫治理第三方公司强化对村庄和城中村地面卫生保洁力度;狠抓水环境综合治理,投资142万元购买清漂船“河长1号”,对袁河、孔目江渝水段等流域的漂浮物和垃圾进行打捞和清理。采取PPP模式,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完成97个村、镇污水处理排水管网设计;狠抓城乡环卫第三方治理,建立健全清扫保洁、垃圾转运、评比表彰等制度,投入6992万元不断健全队伍,完善设备。

治脏治乱治差,叫环境来一次蝶变

8个月前,在城北街道康盛社区,盘踞着一个荒废多年的臭水塘,塘内杂草丛生、蚊虫滋生,居民怨言颇多。现在,一个集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和健身路径于一体的多功能运动场拔地而起,前来健身的居民络绎不绝,一幅热闹欢乐的场景。

一路走来一路看。不少昔日“脏乱差”的地方,经过大力综合整治,变身“洁净美”。该区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拆除“三房”2772栋面积11万余平方米,开展“七改三网”等环境整治工作,244个村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开展集镇、街道环境综合整治和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改造,去年完成10条背街小巷及4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公路、铁路、河道“三线”环境整治,区域内多条主要交通干道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开展“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去年全区完成755座农村公厕改造和建设,让群众用上了干净、卫生、美观、无异味的厕所;重拳出击整治“散、乱、污”企业,关停拆除“散乱污”企业12家、搬迁16家、整改提升11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