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晓敏报道:去年以来,我市围绕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城乡环境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二十个不见”标准全力开展工作,攻难点、治顽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制定标准明确要求
我市制定并印发《2019年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点》《新余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方案》《新余市开展“治脏治堵治乱百日攻坚,净化序化美化喜迎国庆”活动实施方案》《新余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十个不见”标准》等文件,确保整治工作有方向、有标准、有责任。特别是去年7月份,我市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的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每周五开展大扫除活动,市领导亲自督促检查,市整治办随机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即时在全市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群里曝光,并定期发文通报。通过活动开展,使“周五大扫除”成为一种常态和习惯,既提高整治工作的知晓度,又带动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大扫除活动,同时也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
突出重点全力推进
开展“洗城行动”。为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控制,提升城区市容环境卫生质量,市城管局及各县区环卫主管部门积极行动,主动作为,扎实开展洗城行动,采取“扫+洗+冲+洒”的全方位作业模式,白班和晚班轮流对市区主次干道,以及具备作业条件的街巷进行巡回式湿扫、洒水作业。同时,对市区内的便道、道路交叉口、路沿石、绿化带边角、施工工地周边、地下通道、桥梁等部位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冲洗作业,深层次清洁路面尘土,有效降低路面尘土残存量。对市区道路护栏、公交站亭、果皮箱、街头座椅等城市公共设施的尘土、污渍、垃圾广告、“牛皮癣”进行彻底冲洗、擦拭、清除,营造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为确保货运车辆干干净净进城(过境),分别在新欧公路、清宜公路(河下、水西)、新阳大道、新欧公路、天工大道设置六个货运车辆免费强制冲洗平台,城管、交警和属地政府共同安排人员进行管控,自运行以来冲洗货运车辆50余万辆次,有效降低货运车辆对城区的扬尘污染。
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围绕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广告牌匾、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重点问题,积极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依法规范广告牌管理,沿街店招店牌统一规划设计,对不符合要求的广告牌、店招店牌进行拆除。开展餐饮店油烟污染专项整治活动,责成123家餐饮店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对42家超标排放油烟餐饮店进行关停;大力开展城区禁燃禁放工作,城区空气质量和噪音明显好转。全市各级城管执法人员每天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徒步巡查,随时清理占道流动摊点,提醒所有沿街门店实行店内经营,商店门口以外杜绝摆放以一切物品,提醒店主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对重点路口和重点路段、学校周边等坚持错时值班,实现无缝隙管理。2019年整治规范改造店招3600余个、清理各类垃圾广告2万余起,整治规范各类流动摊点1.42万家,联合查扣“黑车”257台,查处人行道违规停放汽车9500余辆、摩托车和电动车6500余辆,新增人行道机动车停车位1200余个。
提升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和集镇环境。我市全力推进2019~2020年城市棚户区改造。渝水区完成4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投资1700万元,完成人民南路、老东街、府前路等10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主城区整体环境水平;设立集镇改造专项基金2000万元,专项用于乡镇改造集镇资金补助,南安乡和鹄山乡集镇综合改造完成,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各街道、社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国家文明城市为动力,联合城管部门强化无物业管理小区环境经常性整治,清理了大量废旧家具、建筑装潢垃圾、违章搭建、养鸡种菜等问题,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得到提升。
开展铁路、公路、河湖“三线”环境整治。为进一步加强“三线”环境整治工作,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减少存量、遏制增量、控制变量”原则,坚持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问题整改到位、协调联动到位、督导考核到位、舆论宣传到位“六个到位”的要求,全力推进“三线”环境整治工作,提升新余形象。2019年全市及各县区共投入1亿元资金开展“三线”环境整治,重点实施房屋外墙粉刷、屋顶改造、公路绿化、修缮道路、维修路灯等,同时组织环卫保洁人员、各级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对“三线”可视范围内的各类垃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违章破损广告、破损围挡、水面垃圾漂浮物进行清理。为进一步加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物属主,事属地”原则,各地各部门积极作为,相互配合,联合整治,不到一个月,涉及我市高铁环境安全隐患的14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在全省率先完成整改任务。
开展村容村貌提升整治。加大投入,配齐队伍。渝水区全面实行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投入8000余万元,落实环卫保洁人员1500名,并配备工作服、反光马夹、雨衣及劳保用品;新增塑料垃圾桶16万个,电动保洁车270辆,各类清扫、冲洗、垃圾运输等机械化作业车辆45辆;建设深埋桶177个。仙女湖区投入资金3200多万元,聘请专职保洁员498人,建设4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清运车16辆,新购置垃圾桶800多只,有效提高了城乡环境整治设施建设标准和保洁水平;大力培育美丽示范乡镇建设。着力打造樟排线罗坊十里荷乡观光片、新良线田园风光片、分安线生态新村片、环仙女湖休闲旅游片等“三线四片”美丽乡村示范带,形成一大批美丽示范村庄和美丽示范庭院;全面推进“拆三房、建三园”工作。全市已拆“三房”约16.6万栋(户),拆除面积约854万平方米,完成率达115.2%;已改造1.8万栋(户),改造面积约138万平方米;已建“三园”面积约120万平方米。
强化督导迅速整改
我市制定《新余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方案》,整治办领导亲自带队深入街道、乡村以暗访为主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对责任有争议或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对不及时整改的进行书面通报,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排名,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区(管委会)绩效考核。各县区、管委会及乡镇、办均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机制,各级领导经常深入乡村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督促、现场整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县区、管委会强化责任意识,对督导问题迅速整改,同时以点带面,对区域内环境整治存在的类似问题进行摸排自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促进环境卫生水平整体提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