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郜龙斌 谭奔
6月8日傍晚,我市突发暴雨天气,一时间雷电交加风雨大作。据市气象台测定,当天17时至22时期间,全市18个观测站出现50mm以上降水,最大降水出现在河下站为103.5mm。最强降水时段出现在17时至19时,主要集中城区附近,有7个站2小时降水在50mm以上,以河下站93.4mm为最大。河下站主要降水集中在17时30分至18时30分(85.7mm),新余城区主要降水集中在18时至19时(63.9mm)。
据记者从水利、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了解,6月8日下午到晚间降雨强度较大,短期内暂不能评估强降雨带来的影响。根据新余交警、城管部门公开发布信息,结合新余发布粉丝微信群内粉丝反馈的情况来看,强降雨导致市内包括五一路与站前路路口、新欣大道与光伏路路口等路段车辆集中,通行缓慢;仰天岗大道部分路段、赣西大道与中山路路口、新欣北大道孔目江桥下等处积水较深,车辆一度无法通行。降雨中,还有群众在万商红南门仙女湖大道被困车中,仙女湖区消防大队接警后出动21名队员成功救出被困群众。
针对道路拥堵,新余交警各大队、铁骑队警力及时出动,疏导交通、提醒过往车辆行人注意安全,出现车辆熄火情况的,将车内人员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面对市区积水,市政工程管理局工作人员冒雨分赴各积水点,站在泥水里清理井盖上的树叶、垃圾等杂物,撬开井盖并由专人照看以加速排水。另外,早在强降雨来临之前,市政管理局工作人员便安排人员严阵以待,24小时值守城区各易涝点和排涝泵站。
强降雨还造成部分区域停电。据国网新余供电公司消息,自6月8日17时至9日6时,强降雨导致渝水区、高新区9条10kV线路停运,18条10kV支线停运,倒杆4基,断线8处,703个台区停电,4.3万多户用户受影响。陆续接到线路中断的反馈信息后,国网新余供电公司先后派出应急抢修队伍35个,参与抢修人员超300人,车辆70台次。经过抢修人员的连夜奋战,6月9日10时左右,渝水区、高新区所有停电台区已恢复供电。针对近期降雨频发情况,国网新余供电公司已做好汛期应对准备,制定防汛预案,对防汛隐患点加强巡视排查,抢修物资准备充足,供电员工24小时坚守岗位,以应对降雨可能引发的各类突发情况。
强降雨给部分乡镇防汛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仙女湖区河下镇在本次暴雨中迎来最大降水量。强降雨入境前,该镇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镇、村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上报防汛信息。同时,通过短信、微信群等方式,面向群众及时发布雨情及防汛安全提醒,并对全镇11个小(二)型以上水库和35个山塘水库进行排查及监控,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在渝水区珠珊镇,强降雨导致鄱头水库一度超过警戒线,部分村庄道路积水、农田被淹,甚至发生积水倒灌进村民家中的情况。此外,该镇三处供电线路损坏,全部断电。汛情发生后,珠珊镇组织人员对全镇地势低易积水村庄进行巡查,重点关注积水路段并及时清淤排水,对鄱头水库开闸泄洪,确保水位低于警戒线。经了解,截至6月9日中午,该镇供电已全面恢复。
“今天下午的强降雨,可能是5月29日以来最强降雨。”6月8日下午,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李亚民正好在从乡下检查返回的路上。李亚民告诉记者,市水利局已就防汛工作作出扎实部署,除制定有关应急预案、储备防汛物资、增加防汛力量外,还将派出6个检查组,于9日起分赴全市各县区、直属单位进行防汛安全隐患整治“回头看”,尤其是加大对重大隐患点的督促整改力度,确保平稳度过汛期。
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自6月2日20时起,截至8日12时,全市平均过程总降水100.5毫米,有24个乡镇在100毫米以上,以分宜县高岚乡盆溪村200.9毫米最大。据初步统计,此次洪涝灾害造成40470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4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864公顷,其中成灾面积2358公顷,绝收面积191公顷;倒塌农房2户2间,一般损坏农房54户109间;直接经济损失2865万元,其中农业损失2415万元,基础设施损失308万元,公益设施损失40万元,家庭财产损失102万元。
面对防汛压力,市防汛办持续加强力度、压实责任、强化措施,进一步强化风险监测和预报预警、调度指挥和协同联动、严格落实防范责任和措施,严格备勤备战和值班值守,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针对受灾情况,各级党委、政府有关人员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核查灾情,指导救灾工作。此外,市应急管理局加大调度,及时了解灾情变化,市防指相关部门及时组织力量抢险救灾,组织受灾群众开展自救,并对农作物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及时补救,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并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