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余:奋力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大变样

2022年02月14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

本报记者陶贵彬 通讯员刘抢平 胡建华

你别不信,在街头里弄,在大小场合,新余百姓寻常话题中带有四重喜:

先是8月14日开启的分宜首届电厂螺蛳文化旅游节:为期三天,超5万人,火爆一时;

接着是8月16日启动的老上海风情街第一届夜市文化节:霓虹灯下,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还有是边重装边撩开神秘面纱试营业的赣西民俗风情街:重磅打造,呼之欲出,万众期待;

紧接着是8月24日至30日华美开启的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节:江口电厂艺术区,连续七天,七大文旅消费主题夜(惊鸿初见之夜、新风婚典之夜、情歌经典之夜、仙女电竞之夜、诗词传情之夜、美人鱼味之夜和汉服国风之夜),推动爱情文化赋能文旅产业强劲复苏……

快节奏,慢生活。新余,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成都”?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你看,你看,新余在悄然生变。

这背后,有市委、市政府主要决策者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总揽全局、协调四方的非凡手笔。

曾记否,疫情重压,新余乾坤扭转,力挽狂澜,复产复工,成功逆袭;

看现今,一座诗意般流动的城市满血复活,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这背后,是新余文化和旅游融合共进的坚守,是高质量发展大变样的成功探索与生动实践!

“文化+旅游”融合碰撞,将会拼发出怎样的激情与能量?

看两个镜头。

其一,老上海风情街,24小时“不夜城”。

保留原始村落民房,依老上海情怀建筑风格改建。位处袁河公园,离新钢最近,延续新钢文化、老上海情怀,分文化艺展街区、风情酒吧街区、休闲美食街区、浪漫婚庆街区五大及商业配套,致力打造新余市“慢生活”街区。华灯初上,暮云四合。来来来!呼朋引伴,来上一盘美味的小龙虾,外加一盘触动味蕾的嗦螺,再配上一罐冰镇爽口的扎啤,人生何其惬意?大呼过瘾!

这还不算。如果再配上一场网红主播直播秀、街头文化艺术秀,视觉、听觉、味觉盛宴都齐了,这样的夜市与经济,不跑火都难矣!

其二、网红电厂螺蛳节,分宜“夜经济”新名片。

以电厂螺蛳美食为“诱饵”,聚合商业、文化、旅游、娱乐等多种元素与资源,多业态融合、复合型消费迅速激旺人气。全国第一螺蛳自嗨锅的1500斤螺蛳供游客免费品尝、炒螺蛳烹饪比赛、百桌宴、电厂螺蛳创始人授牌、最美田螺姑娘才艺评比、“十小样”美食评比、啤酒电音节、魔术表演、抓鱼大赛、旅游商品展销……一波波鲜活创意迭出,带着民生温度与小资情调,撩人心怀。昭示着分宜本土美食和文化的叠加魅力,见证着分宜消费市场持续复苏的强劲动力。

短短三日,现场超5万人次参加活动,线上短视频和直播播放量点击率破5000万,各类商品销售额总量达1000万,分宜赚了,火了。

其实,这两组经典精彩镜头的背后,凝聚了市委市政府主要决策者的重大定位与战略考量,也凝聚了新余市文旅部门握指成拳,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精准落地发力的勤作为善作为能作为。

2019年11月,市委书记蒋斌主导推动“侬小美”农家乐建设。目的:让“侬小美”成为一个接地气、有特色,能起到带动作用的旅游项目。

新余文旅部门通过摸底、走访,邀请专家学者座谈交流、参观考察、试点推广,以统一规范标识标牌、统一规范管理和服务、统一标准和质量“三统一”模式,从外制度设计到餐厨具的采购,体现“侬小美”元素,致力打造新余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

如今,经过统一规范和改造提升,第一批8家“侬小美”试点农家乐已在今年“五一”期间开放营业,让“赏乡村风情、品乡土风味”成为广大游客的热门选择。年底前,将全面完成全部30家建设任务。下一步,将预投500-700万元,在全市各旅游景区及周边乡镇古村、古树等景点,建设100家体现本土特色、具备规范化服务的“侬小美”农家乐品牌。

“侬小美”农家乐,已成为我市乡村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美食品尝地、网红打卡地,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双丰收”。

植入本土文化因子的国家级文娱展演,将带来多大的流量变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特别节目《天下有情人此夕最相思》,是一档以传统节日——“七夕”为主题、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品牌节目,之前已连续在我市举办三次。

今年为第四次。担纲该品牌节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统筹规划部主任、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国家一级导演吕逸涛,第四次将舞台搬到传说中的“毛衣女”下凡之地——仙女湖畔。2020“天下有情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8月25日19:30,在CCTV3准时播出。

节目有机融合了我市的人文之美、山水之美、城市之美,也处处体现了央视团队匠心制作和新余元素:分宜县钤山镇下田村扶贫第一书记钟秋华和爱人作为访谈嘉宾登上舞台,和主持人分享基层扶贫干部的爱情故事,并现场“直播带货”;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疫情中的平凡人、全国抗疫专家组成员讲述特殊的爱情故事,分享爱情“保鲜”秘笈;我市地标性建筑、中心工作、仙女湖风光、广场舞等以短视频形式精彩展现。

“四载七夕唱新余,五光十色秀仙女。日日湖边接昼夜,凌云一干冲千里。云荡心胸抒锦绣,吾辈写就诗画意。纵观天下有情人,仙女湖畔是第一。”

连续四年录制,吕逸涛禁不住赋诗一首《缘来仙女湖》;

“纵观天下有情人,仙女湖畔是第一。”好一句诗意点赞。

市委书记蒋斌诗兴大发,激情和诗一首《七夕》:“仙女下凡披羽衣,往事悠悠几能知?四载湖畔舞昼夜,七夕传说定新余。天上无情仍是客,人间赠爱便成痴。悲欢离合各有节,年年此日最相思。”

“悲欢离合各有节,年年此日最相思。”好一句激情和诗。

大伽大腕齐聚新余。植入新余元素的七夕《天下有情人此夕最相思》特别节目,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级巨大流量平台华美呈现。无疑,将极大促进仙女湖七夕文旅游化品牌换档提速,进而为仙女湖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造条件,赢得先机——

7月3日,我市“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度假区”的申报以第一顺位,正式通过文旅部专家审核。

诞生于2010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包括景区、景点、乡村、田园、生活小区,及其周边很多的旅游配套与生活服务设施等。截止2019年底,全国已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0家,其中25家是滨海或湖泊型旅游度假区,都是与水有关的度假区。

为此,文化和旅游部在综合评估后指出,仙女湖更适合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今年,仙女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已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四年大变样”高质量发展重点调度项目。“仙女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没有退路,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刻,全市上下要齐心协力做好创建,为实现市委“四年大变样”目标做出新贡献”。

旅游因文化而精彩。

今年的第十七届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节来了!2020“天下有情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中国(新余)七夕文化高峰论坛、爱在七夕·百首经典爱情歌曲评选、仙女湖七夕文化雕塑展、仙女湖爱情电商集市、画说仙女湖·凤凰湾——全国知名画家采风写生活动、鹊桥村民间七夕晚会等活动吸人眼球,引发关注。

文化因旅游而璀璨。

8.5公里长的荧光骑行绿道,龙王岛“上揽月”人体弹经、“落银河”夜光漂流项目和艺术电厂夜间市集……随着开发夜间骑行运动、惊险刺激体验产品,和娱乐、夜宵排挡大众消费等一系列大动作全力推进,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度假区迅速成为全市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的标签效应,将呼之欲出。

立足夜间经济之演艺、运动、灯光、市集等活跃因子,启动实施“五个一”:举办第十七届中国(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节、扮美造靓一条爱情大道,打造一台常态化七夕文化主题演艺,建设一条适合夜间骑行的荧光骑行绿道,开发一批夜游项目与休闲度假产品。

仙女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不可能一蹴而就。该区确定了度假区“七夕文化”主题定位,打造“两区五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爱情打卡地、研学团建地、户外运动地、康养度假地、城郊休闲地,确定了以重体验、轻资产、微景观、网红款为主的度假产品体系,明确重点实施七夕演艺、旅游码头改造、环湖景观营造、湖区景点提升、骑行绿道建设、江口景区建设、度假酒店提升、度假产品升级、配套设施完善、管理软件优化、龙王岛体验项目、树蛙部落民宿、泊心云舍民宿、帐篷客民宿等15大工程项目。

截止目前,所有工程项目都开工建设,配套服务与设施都在稳步推进。其中龙王岛体验项目、度假酒店攻坚工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前者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0%,后者3家国内一流品牌酒店都已完成签约授牌,正在进行标识系统制作与酒店品质提升;江口电厂艺术区、“渔乐园”国际休闲垂钓基地、村容村貌改造提升、七夕文化旅游节、智慧旅游域名网站建设等5个项目快速推进;度假产品升级工程、VI系统工程及度假区游客中心片区服务品质提升工程都在稳步推进。

想到七夕就想到了仙女湖?是也!新余,正在成为七夕旅行的首选地。

新余“文化+消费+旅游”发展模式将迎来怎样的华丽转身和蜕变?

创新“小城、大园、全景”新理念;

做活“显山、露水、透绿”大文章。

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仙女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国字号工作为主线为动力,新余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新余市支持旅游业产高质量发展30条》,确定每年42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送上“大礼包”。

2019年,作为中部地区唯一城市,新余参与第十五届中国(深圳)文博会“文旅消费试点成果展”,文旅消费工作经验以大版面推介。原国家文旅部雒树刚部长在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推进会上,两次点名表扬我市的文旅消费试点工作;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园区、基地及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培训班上,新余市就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作典型发言。

2019年,新余文旅产业迎来丰收季——

分宜县、渝水区双双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区)”;

孝头村(彩色村)、下保村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凯光、仙女湖景区分别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仙女湖、中国洞都被列入“全省避暑旅游目的地”;

新余七夕民俗文化活动周、农民丰收节、夏布文化节……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不断掀起文旅高潮,参与市民50余万人次,打响了品牌,带旺了人气,刺激了消费。

现实题材话剧《蒋国珍》和小戏《春风送暖》,在第七届江西艺术节·第十一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上斩获7个奖项,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2019年,全市51家规上文化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2.87亿元,同比增长35.1%,规上文化企业实现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31.3%,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为文化旅游企业争取上级到位资金80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7.3%。

新余特色、亮点与经验,可圈可点。

勤当“店小二”,在服务旅游发展上发力。

一方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线下旅游体验。着力完善重点景区及乡村旅游点的旅游道路体系,变“有路通景区”为“路路通景区”。总投资近4800万、全长9.8公里的大岗山旅游公路建成通车;投资1亿元启动的11个美丽村庄示范点及上新线、余新线、新良线等5条美丽示范风景线预计2020年底完工。“旅游厕所新三年行动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预计到2020年新建旅游厕所120座,截至2019年已完成85座。另一方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激活云端消费潜能。以仙女湖景区智慧旅游项目二期为抓手,完成全域旅游信息化总体部署,重点实现景区电子票务、智慧导览、一部手机游新余、舆情监测等建设。当前我市售票A级景区均已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免费WIFI及视频监控全覆盖,并将部分旅游服务接入“赣服通”新余分厅,让群众实现线上同步享受。

甘当“带货郎”,在扩大引导消费上用力。一方面,注重内部挖潜。新余市依托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积累的成功经验,着力在扩大引导市民消费上下功夫,以小资金撬动市民大消费,为全市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着力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娱在新余”都市休闲商业区、赣西民俗风情街、旅游综合消费街、“文旅小馆”等,不断丰富食、游、购、娱、演等服务供给,大力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新热点,充分激发消费潜力。2019年,仅“文旅小馆”对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拉动率达7.27%,对社会消费品零售的贡献率超过6.2%,市民满意度高达98%。另一方面,强化外向联动。持续加强与赣西三地及新宜吉六县区跨区合作,互推精品资源,推荐多个重点旅游项目享受新宜吉转型合作示范区政策。2019年,我市与广东省自驾旅游协会、“新宜吉”自驾旅游联盟签约了“千车万侣·为爱而来”旅游合作项目,以自驾游合作开拓新宜萍“引客入赣”旅游市场,为三地输送更多优质客源。

新余,正奋力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上台阶上水平,实现“大变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