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分宜南有一画屏

2022年02月14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

林文志

时光穿越到九百年以前,北宋文学家时任袁州知府的祖无择,把游历分宜的美好印象写在他的诗歌《次分宜》中:“分得宜春地,东偏一画屏。洪阳仙洞古,龙姥故祠灵。雨过溪痕长,春回草意青。道傍聊下马,揩藓读碑铭。”诗的开头点明了分宜县名称的由来,“分得宜春地”,故名分宜。又位宜春之东,且山青水秀如诗如画,真乃宜春东边的一画屏。他说这“画屏”美不胜收,又不能全都入诗,选典型的来说吧:先说洪阳洞,亿万年形成年代远古,狐仙入驻内有仙气。再说昌山庙,香火鼎盛龙姥灵显,善男信女云集膜拜。还雨后看袁河,滔滔袁河水滚滚向东流。又踏春分宜,萋萋芳草绿遍钤阳大地。临了看到古道边碑林前古韵隐显,不得不停歇下马剔除石碑上厚厚的青藓,细细地品味那悠远的铭文。祖无择可能没游入大岗山,否则,一定会把大岗山嵌入诗里。地处分宜南边的大岗山,不仅是分宜的最高山峰,还是分宜最美集胜地,也是分宜南边的一画屏。

从大岗山深处走出去的明朝大常寺卿黄子澄,把对家乡深情的点赞,倾注在他的《大岗山记》中,“时得鉴其胜,溯其源流”,他登高远眺,大岗山全境是“层峦峻岭”,满眼都是重重叠叠高峻陡峭的山岭,“山之崔巍高出,群峰萦迴”,他记下许许多多的胜景:“其端拱于前者,则观音坐莲也,而斋盘山、挂壁洞、磊落出奇;环聚于后者,则凉伞峰也,而石牛岭、瀑布泉,峥嵘秀丽。”还有狮子岩、石笋、擎天柱、岩穴等等。时光荏苒,黄子澄已逝去六百多年,而这些胜景亦然在那里等我们去欣赏,自然,还有许多的胜景没有入黄子澄的记,同样也等着我们去探究。大岗山已是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绿色基因库,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有很多的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植物就有千余种,一级的有伯乐树、华木莲、南方红豆杉、秃杉等,二级的有金钱松、鹅掌楸、罗汉松、竹柏、银鹊树、青钱柳等;野生动物一级的有云豹和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等,二级的有白鹏、猕猴、穿山甲、豺、大灵猫、小灵猫、眼睛蛇、尖吻蝮、虎纹蛙等二十三种。

大岗山吸引我去探访过一次又一次,尽管每次只访一角且走马观花,但每每都有不同的收获。

胡仙洞确实有洞但不是看洞,而是香客们顶礼膜拜敬庙神的地方。我首次到胡仙洞是十七八年前,和二哥文斌及大弟文辉携儿子,乘车至上村村西下村小组,下车向南进山二百米后西向翻山越岭,顺岭脊古道而上,青石板铺就的阶梯已是苔藓满布,路宽可容担挑驴马行,隐约能见当时的繁华,带路的老乡说,这是古时南乡山里通往袁州的主要通道,现已荆棘从生,老乡前面砍刀开路。两旁树木参天,针阔叶混交,偶见二三棵南方红豆杉,竹林下有野猪的杰作,土刨得稀烂,吃剩的笋衣丢弃在烂泥里。快到离山顶约二百米处地方,顿觉豁然开朗,山腰上人工种植的福建柏整齐划一,翠绿欲滴的林海煞时抢眼。行到海拔千米时已至胡仙洞,洞中有庙,相传胡大真人在此修练,从废墟的瓦砺里,可以窥见曾经这里香火旺盛,现香火仍然燎绕,我们嘻戏着叫小侄子宇腾拜神许愿,并神神秘秘地告诉他,愿只能许在心底不能说出来,否则不灵验,天真的他学着大人模样朝拜,调皮的他又突然大声地说道:“但愿老师的作业少一点,再少点”,我们哑然失笑。之后我在这里组织了一次爬山运动,人员是市直单位机关在职的工作人员,起点是在我第一次出发的地点,中间休息点设在胡仙洞,然后再从胡仙洞向北沿着山的脊梁往高处登鄱官岭,峰顶海拔一千零叁拾陆米,比大岗山至高点仰岭少五十五点捌米,当踏入宜春七0三电视台转播塔下时,宣告登顶成功,我们兴奋地站在峰顶上居高临下,东向俯瞰大岗山的山水人家、西向俯瞰大型国有企业宜春的钽铌矿。登山的队伍有五十多人,但登上顶峰的只有六人,下山时我两脚僵硬,在一位年轻队友的陪护下艰难下山,待到达山下时,“大部队”已等我一小时有余。事后到医院检查,两膝患有老旧性半月板损伤。

黄毛洞瀑布,却是只见瀑布不见洞。黄毛洞名字的来由,听老乡说,在战乱的年代这里出没过土匪,当地话管土匪叫黄毛贼,黄毛贼在此出没就应该藏身在此,乡里人就理想当然地认为躲在悬崖上瀑布后的洞穴里,还有民谣流传为证:若能找到黄毛洞,金银财宝够你用。来大岗山看瀑布的人,大多到黄毛洞,大岗山有落差在八十米以上的瀑布十二处,游人情钟黄毛洞的原因可能是有绕山公路直抵景区,而且距离大岗山集镇开车不足二十分钟。日前我又来到黄毛洞看瀑布,六月的大岗山雨水更加充沛集中降水,刚入景区未见瀑布影已闻瀑布声,轰隆隆地在山谷里回响,金黄色的标志石立在瀑布口,上书“黄毛洞瀑布”五个猩红大字,入口处就见瀑布正从几十米的悬岩上奋不顾身地奔下来与我们“热烈相拥”,这是瀑布的“欢迎仪式”,我们且深情款款拾阶而上,景区已投资了几百万元打造一新,阶梯以青色花岗岩铺就,防护栏是仿松木的,过涧有悬空栈道,途中还有凳椅、凉亭供游人休息,凉亭上的对联描写了此情此景:十里林溪千叠深,一屏烟雨半川风。一路走来一路欣赏,只见谷底江水流敞,宽敞平缓处潺潺而过,狭隘陡峭地咆哮而出,两岸树木相拥,参天蔽日,灌木花草镶嵌其间,一路景色美不胜收,不觉到了观赏瀑布最佳的位置,站在观景平台上仰视,一瀑三折凝似银河坠人间,奔流不息大珠小珠落玉潭;我陶醉其中,闲上眼睛尽情地去体会,深深地呼吸享受负氧离子沁入心脾。

我们驾车由南向北游览大岗山,翻越在年珠和上村两林场间的穿山公路上,路陡峭又九曲十八弯,这是已投千万余元升级改造的,加宽为五米全程水泥路面公路。行至邓坑峰顶,去豋森林防火瞭望塔,下车伊始,走在最后的罗兄发现有蛇,蛇爬卧在路边的朽木傍,褐色的体肤与朽木混然一色,已走过九人都未发现,只见棱形的花纹三角的头上翘的嘴,不知何名,手机一查原来是尖吻蝮又名五步蛇有剧毒,惊出大家一身冷汗。这时,忽听得“咕咕咕”的声音在山间此起彼伏,喻君疑惑地问这是什么鸟?随行的护林员说不是鸟是蛙类,又说鸟叫是在两声“咕”之后有一声“咯”。护林员在前面开道,突然喊吃杨梅啰,大家抬头一瞧,红红的杨梅缀满树冠,树杆一敲落满地,检了吃酸酸甜甜。还发现了一窝野蜂在树洞里飞进飞出,想采蜜来享用又无从下手。当登上森林防火瞭望塔时,万倾“碧海”尽收眼底,山风吹来“绿波荡漾”。大岗山最高点仰岭与我们遥相呼应,其间云雾缭绕,真想腾云驾雾飞了去。远眺山峦叠嶂,竹海林涛之上云诡雾谲,而清泉飞瀑、龙潭洞穴、悬崖峡谷、飞禽走兽都掩隐其中。驱车途经观音岩,黄子澄在《大岗山记》中有述:“西晋时有伏虎禅师者,飞锡于兹,而建寺,名曰广庆。”又说寺的废址有一亩田样大,确定该寺在明朝已废,到现在只能在传说中欣赏观音岩的自然风光。来到凉伞峰已到达该路的最高点,我们下车举目远览大岗山风景。再前行在路的左侧山坡上有一群红豆杉,五十多棵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有十余棵。车至谷底到了上村的西下村小组,这里是登胡仙洞和鄱官岭的地方,南行不远处是黄毛洞瀑布景区,这条公路的畅通,可以把大岗山的景点链接起来串成观赏“画屏”的精品线路,既可以南进北出,也可以北进南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