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7月25日,参加第五届傅抱石文化艺术节之全国美术家“聚焦脱贫攻坚”写生创作万里行活动的美术家一行分乘2辆依维柯,冒着36摄氏度的高温,分别来到渝水区罗坊镇大港亭村和姚圩镇少数民族扶贫村——红山村进行采风写生。
一走进大港亭村,美术家们立即被环绕村庄的碧天荷花和村里粉壁黛瓦的徽派建筑所吸引。他们纷纷拿出画架、掏出画笔、铺上画纸,荷塘边、柳树下,就地而坐,开始创作。
擅长中国山水画的福建省美协副主席梁明将目光对准了眼前的一辆手扶拖拉机,只见他挥动手中画笔,以拖拉机为前景、荷塘为中景,辅以叠落有致的马头墙为背景,很快勾勒出一幅现代农村的生动画卷。
民盟中央美术院古田分院常务副院长刘新才则“独爱莲花”。他将眼前碧叶相连、红花朵朵的荷塘美景纳入画纸,用写意手法,浓淡有致、虚实结合,创作出一幅清疏雅逸、别具一格的“荷塘”图。
来自江西师大的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刘文辉显得“艺高人胆大”,他爬上三层楼高的民宅,顶着烈日,用素描手法勾勒出大港亭村的全貌。
红山村是我市唯一的少数民族移民村。这里只有少数民族居民12户60余人,却包含了苗族、仡佬族、彝族、布依族4个少数民族。政府不但为他们统一修建了颇具异域风情的少数民族民居,还帮助他们建起了蔬菜大棚、果园等扶贫产业,让他们在此安居乐业,共同走向小康生活。画家们来到这里,有的描绘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妇女,有的聚笔庭院里的美人蕉,有的泼墨村边的扶贫果园。他们各显身手,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艺术手法,描绘出全面走向小康生活的红山村的美丽和安祥。
二
山水人文,尚武辉江,坐落在山青水秀之间的辉江村已有近千年历史。
7月26日,全国知名美术家一行走进“聚焦脱贫攻坚”写生创作万里行第三站——辉江,亲身感受山美水美的自然风光,用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灵动辉江。
辉江村坐落在蒙山脚下,盛产水稻、棉花、花生、西瓜等作物,还种植了800多亩柑桔。沿着村里古老的石桥上石板路,能看到很多历史悠久的老屋,每栋老屋里都有精美的花架,村里还有保存完好的门牌坊,或大或小,年岁已久,让人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在村里,不仅有古桥,也有近千年的樟树,还有一口终年甘甜水源不绝的百年古井。目前,村庄四周水泥路环绕,家家都是小洋楼,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人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
清澈的溪流,古朴的石桥,百年保存完好的门牌坊,清澈甘甜的古老井水……沿着辉江村行走,艺术家们感受的是山、是水,是历史、是文化。炎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热情,艺术家们纷纷支起画架,有的在描绘山与水交汇的自然环境,有的则专注于特写荷叶、泉水与古桥,勾勒、上色,一气呵成。
上海市美协副主席陈琪是第一次来到新余。他告诉记者,几天不到的时间,他已对新余乡村有了“山美、水灵”的深刻印象。“不但自然风光美,我觉得新余的新农村建设有规划、有规模。我十分期待接下来的行程,期待大家都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陈琪说。
三
7月26日下午,参加第五届傅抱石文化艺术节暨“聚焦脱贫攻坚”写生创作万里行活动进入第四站,来自全国各地的20名知名美术家来到渝水区人和乡穑诞村进行采风写生。美术家们用手中的笔墨聚焦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带来的新变化、新风尚,创作出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精品画作。
2016年前的穑诞村还是省级贫困村。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该村通过发展产业扶贫,采取扶贫先扶智,打造乡村文化,种植200亩向日葵,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了农家餐饮业发展,村里举办过丰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发展了“庭院经济”,种植玫瑰花、火龙果、胶白等,大力发展产业经济,2018年成功退出贫困村行列。
烈日下的穑诞村,瓜果飘香,景色迷人。走进村中,美术家们一边参观产业发展基地和脱贫之后的村容新貌,一边听取村委干部的情况介绍。观摩结束后,美术家们趁兴穿梭于村里收集素材、写生创作,感受神秘穑诞的人文与风光,体验穑诞村淳朴而热情的民风和脱贫攻坚带来的新变化。
写生期间,美术家们被穑诞村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美好和谐的人居环境、多元发展的农村产业深深吸引。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围绕穑诞的风土人情、脱贫攻坚实践、农民朴实生活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创作,通过绘画作品展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善良的民风。美术家们纷纷表示,要通过这次专题活动用实际行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用情,创作出一大批富有感染力、影响力,展现新时代脱贫攻坚新成果的优秀作品。
美术家们在村里的写生创作,引来了不少村民的驻足观看,村民不仅为他们认真创作的精神感动,更为他们画笔下的大美穑诞而点赞。“这些画家真是太厉害了,穑诞村的山山水水通过他们的画笔变得更美了。”村民何凤明感慨地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