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逐渐成为一种普及化、大众化的冬季运动项目,长三角各滑雪场主要客群是亲子游的家庭和年轻人,由于滑雪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小时计费”渐渐变为“一天畅滑”
■来滑雪的客人们越来越专业了,很多人不满足于租赁雪服和雪具,而是自带专业滑雪装备
■本报记者 刘畅
2006年的一个冬夜,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江南天池景区,孙华平已经记不清他们失败了多少次。
时任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的他,和造雪团队在山上待了半个月,几台造雪机通宵达旦地试验,明明气温已经达到零下2℃甚至更低,但无论怎么努力也造不出雪来。
是水太浑浊了吗?他们试图把水池处理得更干净。水温太高了吗?就加冰块进去冷却。会不会是水压不够?又有人提出来。这天晚上,团队决定将水压从3公斤/平方厘米加到4公斤/平方厘米。造雪机转动起来,轰隆隆的。终于,呼地一下,从空中落下绵密的大雪。“那天零下5℃,可我们一点也不感觉冷,那种喜悦难以言表,我们在雪地奔跑狂呼,那是我们最快乐的夜晚,至今难以忘怀。”孙华平回忆道。
那可能是长三角室外滑雪场的第一场人造雪。
造雪打破冬季旅游坚冰
如今,每年冬季,安吉江南天池滑雪场游客众多,尤其是周末,浙江人、上海人、江苏人自驾过来,小轿车一辆接着一辆驶上盘山公路。人们轻车熟路地穿上雪板,在雪道上滑行。滑雪正成为一项全民性的冬季运动,南方的滑雪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单是安吉县,就开了三家。
十几年前,可完全不是这样一番场景。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国内大部分滑雪场都集中在新疆和东北。很长一段时间,长三角地区几乎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室外滑雪场。即便是爱尝鲜、消费能力较强的上海人,也仅能想起上海曾有一家银七星室内滑雪场,短暂辉煌过,2011年暂停营业。当时在长三角乃至整个南方,滑雪运动普及率低,尝试过的人少之又少,滑雪甚至被认为是一个极小众的运动。
安吉天荒坪有一抽水蓄能电站,是华东地区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依托电站的上水库建成了江南天池景区,但一到冬天只能停止经营,因为根本没有游客光临。“我当时就想,每年冬天关闭,春天再招工,这样的企业怎么经营得好?”孙华平忍不住叹气。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当时的安吉县县长和华东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都找孙华平商量,景区冬季能做点啥?最终决定,做滑雪场。考虑的因素之一,是安吉位于长三角的核心位置,距离上海、杭州、苏州等主要消费市场都不远。
可是,当时在南方,室外滑雪场项目几乎没有经验可供参考,孙华平心里也没有底,他知道上水库每年下大雪,但没多久就会融化,人工造雪可能吗?他咨询了不少造雪设备供应商,说零下2℃就可以造雪,上水库完全符合这个条件,并有山地斜坡,还有盘山公路。建设团队很快组建好了,还从北方聘请来滑雪建设专家指导,选址、设计稳步推进,但阻力也来得很快。“有同志去北方滑雪场考察,了解到当年北方的滑雪场基本亏损;而且那年是暖冬,造雪成本很高;各类反对声越来越大,建设项目几乎停顿了。”孙华平回忆。
大家最关心三个问题:造不出雪怎么办?造了滑雪场谁来滑?如果不成功,投资的钱怎么办?“我跟他们举了个例子,如果某地方的人不穿鞋,恰恰是卖鞋生意最好的机会;正因为长三角很少有人会滑雪,所以人人将有可能成为滑雪场客户。”孙华平说,在各方的努力下,项目推进下去了。
2006年12月18日,安吉江南天池景区的室外滑雪场开张迎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极受欢迎,游客络绎不绝。当年建设,当年就有回报,并扭转了当地冬季旅游少人的局面。由于游客量大,滑雪场次年就扩建,形成如今的规模。
安吉雪场开张几年后,2010年杭州临安大明山景区也打算建设室外滑雪场,该景区面临和当年江南天池景区相似的困扰:冬天几乎没有游客。“一天就几十个游客,有时候一整天一个游客都没有。”杭州大明山风景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新坦言,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找个冬季运动项目来做,让员工冬天能正常上班,能增加点游客就更好。“我们去北方考察,也请了北方雪场的专家来看,专家说我们这里有山、有湖,能做滑雪场。”
大明山滑雪场很快建好了,但规模比较小,定价就参照着江南天池滑雪场定。因为大家期待不高,反而惊喜更大。2011年1月18日,雪场建成开业,第一年就有两万人次客流量,远远超出预期。“当时景区只留了部分值班的员工,后来发觉不对,怎么有这么多人来?于是就让所有员工回来上班。此后数年,滑雪场的客流量几乎每年以两万人次递增,规模也越来越大。”徐新说,大明山滑雪场扩建了整整4年,大家都没想到,大明山景区的冬季客流量已经可以抵得上春夏秋三季客流量总和。
大约从10年前开始,滑雪在长三角流行起来。
从奢侈娱乐到大众尝鲜
10年前,滑雪还是一个挺奢侈的娱乐项目。和北方滑雪场的一张雪票一天畅滑不同,绝大多数南方滑雪场是按照小时计费。2011年大明山滑雪场的价格是平日150元一个小时,周末220元一个小时。那时候,上海欢乐谷游乐场的一张年卡售价约428元,一张年卡的价格还不够在周末的滑雪场待上两个小时。
徐新记得,当时大明山滑雪场的停车场里停满了豪华车,“几乎看不到40万元以下的车”。如今情况则截然不同,滑雪逐渐成为一种普及化、大众化的冬季运动项目,长三角各滑雪场主要客群是亲子游的家庭和年轻人,由于滑雪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小时计费”渐渐变为“一天畅滑”。
南方滑雪客群的增长,显而易见。大明山滑雪场在去年投资了8000万元,用全新的缆车替换了旧缆车,就是为了能够输送更多游客上山。以往缆车一小时仅能够运送500人次,还需要排长队,现在的运力是每小时2000人。新缆车运行后,今年元旦,大明山滑雪场迎来了客流高峰,日接待量达到了近5000人次。江南天池景区的滑雪场已增开了夜场,延长营业时间。
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滑雪教练最有发言权。江南天池滑雪场现有60多位滑雪教练,全部来自东北,教练小张已经连续三个滑雪季在此当教练,一对一教学每小时收费200元,每天平均能接待四五拨客人,他发现不少初学者愿意花钱购买服务,学习滑雪。同时,他还发现,来滑雪的客人们越来越专业了,很多人不满足于租赁雪服和雪具,而是自带专业滑雪装备。
据小张观察,互联网短视频的营销影响力越来越大。比如,双板滑雪一直是滑雪项目的主流,但越来越多的客人愿意尝试单板滑雪——年轻人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看到单板滑雪视频,觉得单板滑雪很时尚、酷炫,所以纷纷来尝试。“单板对初学者来说更难,更容易摔倒,不是所有教练都能够教单板,所以滑雪场这两年一直在增加单板教练。”小张说。问及为什么选择在南方滑雪场做教练时,小张表示,目前东北滑雪场教练已经趋于饱和,而南方滑雪场近几年越开越多,客流量也多,对教练的需求自然就高,有很多机会。
虽然南方的滑雪场近几年欣欣向荣,但经营者也有隐忧。
与北方滑雪场相比,长三角的滑雪场消费客群主要是“尝鲜者”,大多为没有滑雪经验的“小白”。业内有一种说法,只有初级滑雪者才会在长三角滑雪,而他们一旦被培育成进阶滑雪者,有了持续性、习惯性的滑雪需求后,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北方滑雪场或者去日韩、欧美滑雪。“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我们在环境上肯定不是竞技性的,因为海拔不够高,坡度也不够长。”安吉江南天池景区的负责人王安培表示,另外,南方滑雪场的运营成本较高,造雪所需要的电力成本和雇用东北滑雪教练的人力成本,都是必须要考虑的。比如,江南天池景区目前有30台造雪机,电力投入每年达到上百万元,而且造雪的条件也很苛刻,相对短暂的雪季里,只要天气符合的日子就必须要造雪,不然根本无法满足滑雪场的用雪需求。
在长三角经营滑雪场并不容易,但冰雪产业潜在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一批企业和投资者入局。“就像是围城,总有人想进来。”王安培说。毕竟,即便受众只是滑雪“尝鲜者”,这个体量已经很大了,而且远没有被完全开发。
冰雪产业还有更多可能
新入局者,层出不穷。
没有高山的,就在相对矮些的山上建:和海拔超过1100米的大明山滑雪场、安吉云上草原滑雪场相比,2020年开业的桐庐生仙里国际滑雪场海拔不算高,造雪难度更大,但一开业人气爆满,滑雪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
没有山地的,就干脆在室内建:去年4月,浙江台州首个室内滑雪场天台山雪乐园建成开园;上海临港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的“冰雪之星”室内滑雪项目预计今年开放;紧挨着上海,位于江苏太仓的复游城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项目也迎来新进展,其中阿尔卑斯雪世界预计将于2023年开业。
没法投资大型室内滑雪场的,干脆在大型商场里摆上几台室内滑雪机,模拟雪地效果,开出滑雪体验馆。
新入局者不甘心复制老牌滑雪场的经验,尝试打造差异化的冰雪乐园、延展冰雪产业。比如,天台山雪乐园打造的是一个升级版的冰雪乐园,乐园经理杨扬认为,长三角冰雪产业发展多年,最早的滑雪场只要有滑雪道就行,后来一批冰雪乐园多了冰雕、戏雪场等,天台山雪乐园在这些基础上,又增加了大型山势景观和餐饮配套。从开业到现在,天台山雪乐园已经接待了超8.8万人次游客。对于竞争,杨扬没有过多担忧:“大家一起去发展、培育冰雪市场是一个好现象。”
复游城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明年即将开业,大型室内滑雪场是该项目的核心之一,内部将设置5条滑雪道,最长的单程雪道体验达280米。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钱建农告诉记者,这个度假区的目标,是吸引长三角的滑雪客,在此度假两三天。“室内滑雪场只是国际度假区的一部分,我们想要做的是一个度假生活场所,游客来这里不仅仅是滑雪,还可以有其他的体验。”钱建农说。
“长三角滑雪场从2006年到2010年是一个成长期,2010年到现在是发展期,2022年以后,可能会面临一个优胜劣汰期,随着冰雪运动的深入人心和冰雪产业的发展,一些相对低端的滑雪场,很有可能会被市场淘汰。”王安培说。钱建农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未来国内的新兴滑雪市场会更趋于中高端,既具备良好的质量,又拥有配套的生活场景。“现在冰雪消费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低端滑雪场也不可能马上被淘汰,会经历一个优化的过程。”钱建农说,他非常看好长三角区域冰雪文旅产业的发展,“首先,虽然目前中国整个滑雪产业主要集中在北方,但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资源在北方、消费在南方,长三角区域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强的。其次,长三角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将抓住北京冬奥会后冰雪产业蓬勃发展的机遇,把冰雪产业相关产业链上的很多产品开发出来。”
如今,更为成熟的造雪技术和运营经验,再加上不可小觑的消费能力,让更多人看好长三角冰雪产业,冰雪运动的南移似乎成为一个趋势。到长三角滑雪,只是一个开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